点·线·网

文:黄子洋  聂传安


昨天二班陈彦霖文章《看似杂乱却有同》中说:她抄《世说》时,由顾荣想到桓温又想到华歆,看似乱想,却是因为三个人共有一个美德——善良。

其实像这样因为某种理由由此及彼的“乱想”许多孩子都有过。二班黄子洋同学有一文很好地告诉我们读唐诗也可以这样“乱想”。

他文章题目是《点·线·网》。

如果把每一首诗比作一个点,背的诗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点可以连起来。(子洋说得对。不过也只有背多了,才能有这样的发现)

眼看七绝(七言绝句)测试迫在眉睫,我不得不加快背诗的速度。(原来在测试前,这小子的七绝还没有背完啊)

还没背多少,就遇到一大堆有关宫女的诗,而且表达的情感基本相同。像《春宫怨》写出了宫女的春日怨恨,《春怨》写出了宫女被弃的春日幽怨,《宫词》写了宫女的哀怨,往后看去,还有不少诗都写出了宫女的怨。(这个话题前面推出的文章已有涉及)

这些怨大多来自被弃,或是失宠。她们并没有得到像杨贵妃那样的“三千宠爱在一身”,而是“红颜未老恩先断”。那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宫女这么苦,还有很多人想当宫女呢?也许是因为能够见到皇帝,感受皇帝的宠爱,却不曾想会“玉颜不及寒鸦色”吧。(子洋问的有意思!不过一般的宫女与妃还是两个概念,不宜等之)

接着往下,《月夜》中“北斗阑干南斗斜”,一瞬间,我就想到了《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我没想到七绝与七古(七言古诗)竟然就这么联系上了,而且“阑干”一词在后面仍有出镜,看来它的名气不小啊!(这就是有人所说的“他乡遇故知”?其惊喜之心情可想而知)

再往下,就有了最近总是见面的唐玄宗和杨贵妃。《集灵台二首其一》中“昨夜上皇新授箓”,我立刻就想到了“一朝选在君王侧”。《马嵬坡》更是能与《长恨歌》联系起来,“玄宗回马杨妃死”,是不是一下就能想到“婉转蛾眉马前死”?再看“云雨难忘日月新”和“终是圣明天子事”,不难想到“圣主朝朝暮暮情”。想必当时,玄宗与杨妃在整个大唐中也是成了明星,才会有那么多的文人为他们写诗,“为君翻作'长恨歌’”。(多诗之间相互印证,角度不同,很是可趣)

还记得上个学期,老聂给了我们两句诗作为铺垫,分别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而现在正是照应了这两首令人动情的诗,让我无比感叹!(这种照应也许不是内容上的,而是优秀诗作对子洋同学心灵的冲激力上)

随意看去,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彼此之间还有那么多故事,都等待我们去发现。(积累越多,畅游得越自由欢快)

点越来越多,线也越来越密,于是我的诗词就慢慢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这个子洋是多得瑟啊)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般体会:让孩子背些诗不难,难就难在让他们开心地去背。

原因很简单:我们没能让孩子感觉到背诗的乐趣。

所以,带孩子们背诗时,把他们领进门太重要。

门外所有的折腾不仅无效,而且痛苦。

如子洋般,进入门后,老师不用再多废口舌,他依然能背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甚至心神俱醉。

而背得越多,这种陶醉之感就越强。

这种感觉正在成为这两个班众娃的常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