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了,总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多年以前梦想的江南,此刻触手触目可及,却又隔着山海的距离。这不是悲观,这是浪子与异乡之间的真情实感。
春来江水绿如蓝,据说昨天的帝都太阳都是蓝的,这样对比而言,江水无论如何还是好过沙尘暴里的沙尘了。
多少春天的情绪,无边无际,不着边际。
1.
3.
以上只是突然而来的感触,接下来还是读书带来的感慨,分享在这里。
心中有佛,见人即佛。
是不是可以从最日常简单的地方修身修心?起心动念,怀美好和善意,不装相,不做作,不功利,天长日久,或可延年益寿。
见过太多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的人,都在刻意“修行”,偶尔吃斋念佛,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张扬,无底线的浮夸。
更有甚者,打着信仰皈依的幌子,行坑蒙拐骗逐利敛财之实。实在让人反胃。
守心守身,身心清白坦荡,佛自然常驻心中,又何需处心积虑的去参去悟去修呢?
小聪明不是智慧,投机取巧心理心思过重,往往体现出来的都是小聪明。靠小聪明做不成大事,交不到真心朋友,教育不好孩子。
生而为人,务求真实坦荡心胸宽广,才会活得心安理得,不怕半夜敲门声。
六祖惠能对此岸、彼岸的阐释,让我想起关于大理无为寺那一偈:
说起来,无非还是“用心”二字。
绕过所有解说,回到自身,凡事用心,持之以恒,彼岸也是起点。
人生因此才有味道。
有些书确实常读常新,特别是不同年龄段总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多年以前阅读《坛经》,觉得晦涩难懂,几年前再读,就觉得说得真有道理,如今又读,首先又联想到那句来自《圣经》的话:
《道德经》也好,《坛经》也好,《圣经》也好,对“道”的阐释本质上并无不同。
细细品味六祖惠能这些话,才发现这几乎就是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学习成长的基础——明白什么是“对”,才会更好的减少和避免“错”。
个人感触,仅供参考。
2021年3月16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