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浊的现代研究
90% 以上的心绞痛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 活化、凝血功能亢进、微量元素代谢失调、自体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紊乱、慢性应激等。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内皮损伤,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特别是与胆固醇代谢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传统多将脂质、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等归于痰浊瘀血之范畴,然精微物质产生过多、输布障碍、消耗不足,导致浊气、浊阴聚集沉积、蓄积过量,生成脂浊、糖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等,污浊血液,当为血浊。痰浊瘀血应为血浊日久之产物与结果。血液自噬能够干预管壁中脂质的沉积与泡沫细胞的形成,减少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作用。这与可通过气血的流通将血液中浊气、浊阴吸收、转化、输布、排泄,从而达到清化血浊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血浊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是形成痰浊瘀血的必经阶段,亦是冠心病发病的病机关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