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四)宁王加盟

8月30日,李景隆誓师出征。
与此同时,小皇帝给宁王、辽王,各下了一道圣旨,总而言之,希望你们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
小皇帝已逼死了一个藩王,囚禁了四个藩王。
现在燕王造反了,他还想凭一纸调令,让宁王、辽王进京报道,是不是有点太异想天开了?从当时的情形看,也实在算不上异想天开。
因为一个月前,谷王就主动到中央政府报道了;关键是,接到小皇帝的这道调令,辽王也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了。要知道,辽王、谷王都是九大塞王之一。
也许直到此时,小皇帝才隐约感觉,皇爷爷给自己的帝国,竟然是如此的牢不可破。
也许直到此时 ,小皇帝才隐约感觉,他实在没有必要如此害怕自己的叔叔们;因为短短两年时间里,他逼死一个叔叔,囚禁了四个叔叔;现在,又有两个叔叔,乖乖跑到中央政府任他摆布。
一里一外,他现在等于解决了七个叔叔!
四叔燕王不服,但是起兵之后,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是坐困北平一隅之地,根本无法打开局面。关键是,现在小皇帝一声令下,帝国的高级将领都乖乖听命,各大军区的军队,都朝指定地点集合。
总的来说,小皇帝一声令下,敢不听从的人,放眼整个帝国,只有那么一小撮。
小皇帝给辽王下圣旨,让他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辽王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了。
小皇帝给宁王下圣旨,让他赶紧到中央政府报道,宁王却是哼啊哈啊的,说了半天客套话,就是拒不执行。
看到宁王这样不服气,小皇帝也不客气,马上下令撤消了宁王府的护卫军。
小皇帝的这种玩法,显然给燕王朱棣留下了机会。
因为,这意味着小皇帝与宁王的矛盾也公开化了。
小皇帝下令调宁王进京,宁王拒绝服从。
小皇帝掉头撤消了宁王府的护卫军。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燕王被清理出局了,小皇帝的下一个目标是谁,还用细分析吗?
燕王得知了这个消息,用了一个月时间,经过一系列眼花瞭乱的操作之后,于10月6日,率军到了大宁城下!
在此之前,燕王已派人送信给宁王。总而言之,四哥我现在已走投无路了,希望兄弟你拉我一把。宁王对此的态度很简单,总而言之,你的处境我可以理解,但是,我绝不会和你造反的,因为我是大忠臣。
现在,燕王率军到了大宁城下,宁王的态度依然很坚决。总而言之,我绝不会跟你造反的,因为我是大忠臣,皇帝可以对不起我,我绝不会对不起皇帝的。
燕王看到宁王这样迂腐,态度也很简单。总而言之,人各有志,我不会勉强你的。但是我们兄弟一场,见面叙叙旧总是可以的吧。
宁王的态度也很简单;总而言之,虽然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但是兄弟终究是兄弟,关键是,我真心理解你的苦衷,所以进城叙叙旧,还是可以的。
于是,燕王就把军队留在城外,率领少数卫士进入大宁城。
兄弟相见,那是相拥而泣。
毕竟,此时的他们,多少是同病相怜的。
宁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我感觉,也就是掩耳盗铃吧。
如果他真的不想造反,当时就应该把燕王抓起来啊。
燕王率领少数侍卫进城,大约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
总而言之,四哥我,现在真是山穷水尽了;我率军进入大宁,只是希望你会把帮我一把;你如果不愿意帮我,我这百十来斤,你想要,随时可以拿走!
在这种背景下,燕王、宁王在城里,那是天天有着唠不完的闲磕;燕王手下的将士在城外,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无孔不入的和大宁军区将士拉关系。
类似的事实本身就证明,大宁军区的政治倾向是非常模糊的。
否则,燕王率军进入大宁军区,哪有机会这样玩呢?
太祖皇帝曾经说过,一万年也有左右中!
大宁军区的左中右三派,大约是这样的。
左派是蠢蠢欲动想造反的人;右派就是一心忠于小皇帝的人;中间派是骑墙观望的。
大宁军区的左中右三派,本来处于某种平衡之中;换而言之,中间派居多;左派、右派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宁王公然拒绝小皇帝调动,小皇帝也不能把宁王怎么样了;但是,宁王也实在缺乏控制大宁军区的实力,所以大宁军区的军事主力,现在还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
燕王亲率大军,突然进入大宁军区,马上打破了大宁军区的政治平衡。
因为燕王的军队,政治倾向性不用问,肯定是左派,也就是一心要造反的人。进入大宁军区的燕军到底有多少?史书找不到确切的数字。但是从情形看,最少也在五万左右。
这个数字,虽然没有大宁兵马多。但是它的进入,显然让大宁军区的政治倾向,彻底左转了。
因为左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燕军将士在大宁军区,那是肆无忌惮的进行着各种策反、拉拢。
燕、宁的两军将士,本身有着各种罗圈套罗圈的历史渊源,燕军将士进行策反时,本身就有着天然的便利。
更主要的是,造反是天下利润最大的事,尤其是大家感觉燕、宁两军联手,就有机会造反成功时,类似的策反会进行的非常顺利。
而右派呢?本身就处于天然的弱势。
第一、小皇帝上位后,削藩削的太过生硬,怎么看,燕王造反,好像也是被小皇帝逼反的。这让忠于小皇帝的人,在舆论上就容易处于劣势。
第二、一心忠于小皇帝,前景好像也非常不妙。因为现在的大宁军区,绝对大多数都是中间派;燕王率领五万大军进入大宁,已让左派占据了辗压性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突然火并开始,你一心忠于小皇帝,十有八九会被清理出局。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燕军进入大宁军区,各种策反进行的如火如荼,也没有人敢出来干涉。
中间派永远占据最多数。
在中间派看来,皇帝是太祖皇帝的孙子当,还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当,真心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差别。
关键是,跟着燕王造反,自然凶多吉少;但是替小皇帝卖命,它同样凶多吉少啊。
至于从道理上说,燕王造反自然不对;问题是,小皇帝磨刀霍霍,处于燕王的位置上,谁也不可能束手就缚啊?
在这种背景下,就看左派、右派之间的火并了。
不知不觉,燕王在大宁军区已呆了七天。
最后,燕王感觉摊牌的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于是突然发难,把一心替小皇帝卖命的人,全部清洗出局了。
到此为止,燕王彻底接了大宁军区。
那一天是10月13日。
此时,李景隆所率的围剿大军,还没有到达北平城下。
因为李景隆所率的围剿大军,10月15日才到达北平城下。
大宁军区,号称天下第一强藩。史书是说到大宁军区时,通常是这样介绍的: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到此为止,意味着,即将来临的北平保卫战,燕王已占据了先机。
燕王控制大宁军区后,马上就把这个消息,用快的速度散播出去。
燕王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给李景隆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无法集中精力,按原计划围攻北平城。
现在的李景隆,距离北平城只有一天多点距离了。
他应该怎么办?
继续按原计划向北平城集结;还是暂停这个计划。李景隆实在有点犹豫不决。
要知道,燕王兼并大宁军区,意味着燕王的战斗力,凭空增加了一倍。
李景隆最初的战略构想,是按围剿10万叛军制订的,现在叛军突然又多出近10万来,而且还是以精锐的骑兵为主,你叫李景隆怎么玩呢?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整个燕、宁合流的时候,宁王一直都是被动的参与。
甚至燕王率领大宁兵马南下时,宁王也一再表示,自己不会跟随燕王南下的。但是在燕王的“胁迫”下,终于跟着燕王南下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宁王为什么会是这种反应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宁王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