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图培训总纲与概述

  目标、方法、框架、要点  


建筑学的学校教育和行业实践之间的脱节由来已久:职业技能训练——尤其是施工图设计——在建筑教育系统里形同虚设;设计企业也逐渐失去了切实有效的培训途径。同时,建筑设计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造成利润下滑,人才流失却又造成劳动力不足,设计企业出现市场和招聘两头难的矛盾局面。

但毕竟建筑设计还是国民基础行业的重要部分,人才短缺势必影响到行业发展和建设质量。

行业培训现状

曾经占行业培训主体的,设计院师徒制的分散培训方式,已经因为种种问题逐步走向消亡。个人化的培训不但因依赖师傅的个人水平而良莠不齐,更缺乏规模化效率而导致成本过高,企业不愿意继续投入。

由于行业太小众,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师不过百万规模,大部分还是室内设计。中国十四亿人口,基建规模世界第一,但人均建筑师含量极低,很自然的导致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也低于平均。

全国设有建筑学专业的高校大概250个(其中通过专业评估的只有60家),每年毕业大概也就2万人,扩招以来的30年应该不超过60万。有效的一级注册建筑师不足3万人。按每人带20个徒弟,也就是60万人的规模。可见其总规模相当小,因而也很少有投资者愿意投资建筑设计培训产业。

而且因为行业流动性大,待遇低,普遍出现培养出来就跳槽的问题,带新人又很辛苦。不但小设计公司不愿意投入资源培养新人,大设计院如今也基本放弃了普遍培养的路线。现状只能是依靠个人责任感,或实在招不到人不得已带一带的零星培训,以及新人自行摸索的方式,勉强维持着行业的技术传承。

这样不但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而且企业负担重、新人代价大,出现普遍双输的局面。

技术培训的意义

建筑师人数虽少,但意义重大,尤其是实践领域的设计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提升行业技术质量和设计水平仍然必要。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设计的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优质建筑师的总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即使不增加从业人数,仅仅是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就已经能对行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建筑师成长周期很长,对培训的需求也很长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彻底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建立高效率的技术培训体系。越是行业规模小,越要设法集中,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让培训成本分摊更加公平合理,降低企业和个人负担,也降低行业对从业者先天条件的要求,促进行业技术普及和提升。

感恩互联网的出现,虽然规模小,但利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我们仍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培训效率和水平,进而降低设计企业成本和价格,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

一、目标
培训的目标很直接,主要是三个:
1.快速高效的培养施工图能力
我们推算,高效率的培训体系,能在三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对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施工图培训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当然这要求高强度专注。
中期目标是工民建、建筑、土木等相关专业的专/本科生也能快速掌握施工图设计。近年来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政策趋势,加强了此类培训的必要性。要让建筑施工图知识技能变成大建筑行业普通人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快的普通技能,而不是小众专业的奇技淫巧。
终极目标则是能让零建筑基础的中专/高中生,快速达到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水平,彻底解决行业人才问题。这是考验一套培训体系是否足够“傻瓜化、零基础”的重要标准。
2.完整合格的施工图质量
当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质量很不乐观,这也侵害到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很多开发商的房子不只是施工质量差,建筑设计差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没有系统化的培训,就没有设计质量可言。尤其在现今房地产开发高周转、低质量,设计企业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安全质量问题频发。虽然外审可以解决消防等硬性法规问题,但软性的设计品质、功能效率和合理性则根本没有保障。要确保建筑设计安全合规、有基本的设计质量,完整培训是基本前提。
建筑百年大计,一旦建成交付,消费者再发现问题就无法弥补了。
3.高效率的施工图生产
施工图设计费用在建筑设计费中是大头,虽然设计费只占到总工程造价的3~5%(发达国家为10%),但也是不小的一笔数目。提高施工图的设计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对设计企业也很重要。但这不只是需要良好的培训,还需通过编写、应用设计手册来实现。
提升设计效率的方法,在于对原本复杂繁琐的设计过程进行分解、提炼,通过技术手册等工具降低对人的要求,避免偶发性失误,提升生产效率。这反过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总是建立在生产手册安全合理高效的基础上,这也是工业时代的基本方法。
二、方法
建筑设计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设计师较长的成长周期,都令我们感到建筑教育任重而道远。
但相对来说,施工图阶段是其中最单纯、最程式化,也最可控的部分,工作量占比又最大。所以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快速培训、提高质量和效率。
其中主要的方法思路有:
1.将学习和使用分开,降低记忆负担
针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设计师脑力、精力、注意力不足的新情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培训教程和日常生产手册独立分成两部分。培训过程中对设计方法重在理解,不死记硬背,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让设计师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2.整理提炼知识技能系统
培训教程的内容,主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做到最大程度的合理、简洁、高效。
虽然施工图的工作流程、设计规范、制图标准和构造做法,早有大量现成的材料,不需要从零开始,但很多图集和规范,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可读性差,用户体验极不友好,人为抬高了学习门槛。我们需要对现有的规范、图集、施工图和施工知识技能进行重新梳理提炼,优化整个学习和实操系统。
3.掌握原理、逻辑和完整系统
在知识体系整理完善的基础上,要让设计师对施工图设计的基本原理、逻辑关系和核心体系有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这是培训的重点。知其所以然,才能应对困难和创新。
4.对技术难点找出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对部分技术难点,必然可以简化到最精简的形式,而不损失本质内容。也必然存在最高效率的传授方式,让学员快速理解掌握要点。
提炼最简知识形式,找到最佳学习方式,是培训教程的重要任务。
5.通过技术操作手册降低难度,提升安全和质量
对占据施工图设计比例最大的、琐碎的、无关整体系统的部分,要明确避免让设计师进行死记硬背,而是用精炼完善的技术手册(表格、软件、脚本等),解决日常施工图设计中繁杂的细节问题。
通过技术手册的编写,甚至在未来实现软件自动化检查、设计,是提升日常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6.通过BIM软件降低制图和审查难度
虽然审图很严格,但外审只针对强制性规范,并不管设计质量,为了赶工期,很多建筑的施工图错漏碰缺严重,工地上各种问题频发。
BIM技术是保障设计质量的基本技术手段。且可以解决新手空间想象力不足、平立剖对不上的问题。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三维建模很熟练,上BIM要简单得多,而指望从小没有用过三维软件的老设计师改学三维空间制图则是事倍功半。
BIM也有利于多专业协调,内部技术审查也更直观方便。其实作为盖章审图的终身责任人,不是自己亲手画的图,海量二维平立剖图纸的校对审查也很头疼,用BIM以后能直观发现种种问题。随着设计施工一体化、装配式技术的推进,BIM的应用势在必行。
7.全产业链意识
施工图是整个投资、开发、设计、施工的关键文本。所谓建筑的宏伟蓝图,这个蓝图就是晒出来的施工图。施工图不只受制于方案设计,更与整个开发建设流程息息相关。
施工图设计师需要有全产业链的视野,尤其是方案、施工和开发、造价周转控制的意识。但这些目前大部分不放在本培训中,而将另行安排相应的教程。
三、培训框架
培训教程是对施工图设计所需之各项知识技能的系统化整理。其内容不外乎标准与规范、材料与构造、结构水电设备等,大体和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核内容相当。但要提炼重组出最优的系统结构和学习方法,这是难点所在。
大体编写思路如下:
1.培训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
按照施工图设计的流程、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培训提纲。与手册不同的是,培训重点是理解内在逻辑性,不一定按施工程序或画图程序进行组织。
框架分成七大部分,来自施工图知识本身的属性分类。包括流程、系统、规范、构造、结构、设备,以及额外的手册使用方法。
2.循序渐进与按需选择
这七部分按可顺序学习,这样逻辑性好,也便于理解掌握。
但对工作太忙的人,也可根据手头工作需要的顺序进行学习,能节约不少时间。比如刚开始画楼梯厕所外墙详图的新人,就先学构造部分;画平立剖和扩初的,就先学规范和各专业配合;要做专业负责人了,就要重点弄清审批程序和流程管理。
3.突出重点
施工图设计里最麻烦的首先是基本规范,也是各大设计院的主要“技术优势”。我们之前已经对最复杂的防火规范进行过提炼整理,其中也分了教程和手册表格两部分,方便大家彻底掌握。其他一些规范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构造则是细碎且量大的部分,但难度不大,我们也在做相关教材和手册(包括CAD图库)的整理。
各专业配合是最难的部分,需要掌握各大专业的主要内容。但其实这些部分本身不难,难在很多人不愿意认真系统的学习,而是每次遇到问题疲于应付。认真对待、集中学习,反而效率更高。当然缺乏针对建筑师特点的结构水电暖教材也是个问题。注册考试的教材虽然内容不错,但可读性差,表现方式落后,不利高效率培训。
至于审批流程和设计流程控制,则是项目和专业负责人必须重视的,但能尽早系统性了解,对每个设计师都有好处。
总得来说,以往基于师徒传授而零散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施工图培训方式,实际是低效率的。反而是集中、系统的培训学习,质量最高。
4.习题检验

当然,实际画一套图下来,就能完全检验出施工图培训的效果,但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对真实项目来说不可以这么草率,做虚拟工程又太浪费时间。我们计划在课程中安排具体的习题,同时解决练习和测试的需要,这样可以用一套完整公开的习题系统,对培训的效果和设计师的施工图能力,做客观完整的评估认证,一切都放在桌面上,清清楚楚。

以下是初步的培训提纲目录:

《建筑施工图培训提纲》v2020.02

1 建筑工程程序流程
1.1 设计前期工作
1.2 工程设计中的对外程序
1.3 工程项目政府审批流程
1.4 建筑施工现场配合

2 施工图设计的原理和系统性解读

2.1 施工图设计的特点和体系
2.2 施工图制图与文件编写
2.3 施工图制图软件的使用概述
2.4 施工图设计流程管理

3 设计标准与规范

3.1 消防设计
3.2 绿建设计
3.3 无障碍设计
3.4 人防工程
3.5 地方规划管理条例
3.6 车库设计
3.7 装配式设计
3.8 其他专项设计相关
3.8.1 ~x(照明、环保、劳保、智能化等)
3.9 常见建筑类型
3.9.1 住宅(《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3.9.2 商店(《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3.9.3 办公(《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3.9.4 旅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
3.9.5 中小学校(《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3.9.6 人防工程(《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4 建筑材料与构造

4.1 建筑分类和等级
4.2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
4.3 墙体构造
4.4 楼地面和顶棚构造
4.5 楼梯、电梯、台阶和坡道构造
4.6 屋顶构造
4.7 门窗选型和构造
4.8 其他

5 建筑结构

5.1 建筑师需掌握的结构设计原则
5.2 常见建筑结构选型要点
5.3 常见构件类型和经验尺寸
5.4 基坑、地质等岩土相关常识
5.5 建筑结构配合流程和要点

6 建筑设备

6.1 给排水
6.1.1 基本系统逻辑和前置条件
6.1.2 常见设备类型选择
6.1.3 常见设备房间和管井设置
6.1.4 与建筑配合流程和要点
6.2 暖通空调
6.2.1 基本系统逻辑和前置条件
6.2.2 常见设备类型选择
6.2.3 常见设备房间和管井设置
6.2.4 与建筑配合流程和要点
6.3 电气
6.3.1 基本系逻辑和前置条件
6.3.2 常见设备类型选择
6.3.3 常见设备房间和管井设置
6.3.4 与建筑配合流程和要点

7 《施工图设计操作手册》使用指南

如何使用实操手册的相关内容

四、操作手册

培训只是能力形成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不只是一套设计流程,更要形成完整的标准化日常设计操作手册。这套手册最终的呈现方式应当是一组多线程、多维度的技术标准网络,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常见情况都要细致、完善、准确。

技术细节和标准不能只存在于老同志的经验中,而必须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库、标准库并随时方便地提取、检验和执行。哪怕同样的一堆知识点,能否系统合理地整体呈现出来,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

1.手册编写的方法

施工图技术操作手册,本质上是ISO9000生产流程的技术性细化版本,按照合理高效的设计流程编写,并且要不断丰富完善新技术的内容,兼顾生产效率和质量监督审查。

但一般性的ISO流程只关注流程形式,而真正可用的专业手册必须深入技术本质和种种技术细节,就像著名的麦当劳手册那样。

2.确保质量安全

技术手册必须完备、详细、准确,才能确保技术安全。

各种技术措施和疑难杂症,只有落实到手册并严格执行且便于执行,尤其是要特别针对质量安全监督进行优化,才能真正达到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

并且,可以有专门的代管理公司,结合培训和质量控制体系,高效系统的提供有偿的日常图纸质量的指导和监管服务,用商业服务解决质量审核的问题。

3.优化技术环节,实现最高效率

显而易见的是,现有的施工图规范、图集和技术标准,并不清晰易读,更谈不上使用效率,无法直接使用。我也见过一些国内大型设计企业总结颁布的技术手册,往往流于形式。

必须对所有技术内容进行充分提炼,重新组织表达方式和系统架构,达到最优化,才能提升设计效率。这些技术要点必然存在最优的表达方式和执行流程,我们终究要把它们找出来。

即使一个版本达不到,也要逐步迭代,实现最优。

4.通过表格、软件和在线系统执行

技术手册不会是纸质的,大概率是在线的。

我们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尽可能方便设计师日常使用,提升手册本身的使用效率。并且争取以后实现软件自动化和智能化。哪怕只是可搜索的PDF文件,也比翻纸本强。

以下是技术手册的初拟提纲目录,请读者指正。

《建筑施工图操作手册提纲》(V2020.02)

1 流程总览

1.1 施工图设计流程节点计划

1.2 企业ISO程序控制标准文件

1.3 建设方需求与变更往来记录表

2 技术环节

2.1 方案完整性复核

2.1.1 相关法律法规检查表

2.1.1.1 各类常用规范自查表

2.1.1.2 等等若干

2.1.2 政府规划审批程序校核表

2.1.3 方案/扩初深度检查表

2.2 专业前期配合

2.2.1 市政前置条件检查表

2.2.2 结构配合前置条件检查表

2.2.3 水电暖前置条件检查表

2.3 各轮提资配合对图

2.3.1 建筑专业提资要点

2.3.2 各专业提资内容要点

2.3.3 各专业间对图要点

2.4 建筑施工图设计制图

2.4.1 设计说明编制要点

2.4.2 总图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4.3 平面图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4.4 剖面图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4.5 立面图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4.6 详图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4.7 人防设计技术要点和图面标准

2.5 校对、审核、审定

2.5.1 制图规范和深度标准审查表

2.5.2 安全性内容重点审查表

2.5.3 建设方功能性要求审查表

2.5.4 各专业配合技术审查表

2.5.5 常用规范技术审查表

2.5.6 专项设计技术审查表

2.5.7 外审自查和回复要点

2.6 出图交付

2.6.1 文件格式与目录组织标准

2.6.2 电子文件格式标准

2.6.3 打印、出图、签字、盖章技术标准

2.6.4 会签、印制、交付、归档流程标准

3 施工现场配合

3.1 图纸变更管理

3.2 施工各环节技术要点

3.2.1 交底

3.2.2 材料设备确认

3.2.3 验槽

3.2.4 日常巡视

3.2.5 结构验收

3.2.6 外墙

3.2.7 机电设备安装

3.2.8 消防

3.2.9 竣工验收

3.2.10 常见质量问题应对

3.2.11 常见安全事故的避免与应对

3.3 相关行业配合要点

3.3.1 建设方

3.3.2 土建施工方

3.3.3 幕墙施工方

3.3.4 材料设备供应商

3.3.5 室内装修施工方

3.3.6 景观园林施工方

3.3.7 质检安检部门

4 商务配合

4.1 施工图主要商务节点控制

4.2 流程管理和设计收费

4.3 往来商务记录和文件管理

五、难点及其他

编织培训教材和操作手册,其中的难点有:

1. 技术细节庞杂琐碎数量大

施工图设计本就庞杂琐碎。即使是从业多年的老法师,也多依靠时间堆积形成个人经验,系统整理出来的技术文件很少。因此我们会联合多家设计机构共同努力,并充分利用已有的行业培训资源,引荐纳入到培训体系中。

当然也需要大量用户的支持、试用。

2. 设计效率、培训效率和使用效率提升难

施工图技术性强,覆盖面广,组织复杂,要把整个体系整理提炼到最优确实困难。所以我们计划通过长期多次迭代升级的方式,逐步逼近最优成果。建筑百年大计,花几年不算长。

3. 新材料、新设备需要广泛收集、持续更新、多方协作

真正最难的实际上是材料设备和施工的有关知识、技术和产品。因为其内容庞大复杂,涉及很多行业和环节,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利用好现有资源,并通过产业链协作才能解决。

但好在这部分有利可图,利润率远高于建筑设计,因而以后可能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合作环节来逐步解决。据我所知,发达国家在供应链方面系统性好得多,未来的EPC趋势也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4. 行业规模小、利润低、时间紧,培训难组织

本培训提纲所针对具体内容,已经不是几篇文章可以解决的。

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通过同行和跨行业协作,联合有志于此的同志们,开展正规的、有专业价值的、有商业回报的收费互惠培训模式,逐步完善培训教材、线上线下课程和技术手册体系。

据我所知,已经有不止一家企业开始推动这种面向全行业的、互惠互利的培训活动,如凌克戈建筑师主办的幕墙设计培训班就是很好的夯实。

通过提升培训效率,学习成本不但要低于企业自行组织,更会低于个人自学,真正提供有价值、高水准的培训服务。

结语

在信息时代大潮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剧变下,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面临极大危机。只靠个人热情和理想,不能拯救这个古老的行业。

首先要改变的,是行业教育。但新的建筑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全行业、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实现健康正反馈的经济循环,才能长期、可靠、可持续地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就像过去几十年的互联网行业那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价格,提升劳动生产率。

施工图培训,只是建筑设计行业技术教育的第一步,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一起努力,让建筑行业的未来更美好。

袁牧,范牧易 2020.02于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