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孟子替舜操碎了心

作为老师,孟子看上去是合格的,教出来的学生善于发问质疑。

        比如桃应,问了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舜的父亲瞽叟杀人了,皋陶作为执法官,舜怎么办。孟子回答很干脆:“抓起来就可以。”桃应不依不饶:“舜就不加以制止吗?”孟子说:“为什么要制止呢?皋陶是依法办事。”再问:“那舜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大问题。舜支持皋陶抓自己的父亲,就是不孝,一个不孝的人如何做天下共主?制止皋陶,又不公不仁,仍然有问题。舜好难啊。
        孟子替舜考虑了解决方案。把天子之位像旧鞋一样扔掉,带着父亲逃到天涯海角,怡然忘忧,乐不思天下。
        这是一个好办法。在摆脱了公职之后,以尽人伦。完美地解决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原文: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
        第二个学生更刁钻,摆出既成事实来发问。就是孟子门下有名的万章。万章问孟子:“舜的弟弟象,天天想杀掉舜,是个品行败坏怙恶不悛的人。为什么舜做了天子后,却把象封到了有庳这个地方,让象享受荣华富贵,搞不好还要荼毒百姓,这对有庳的百姓来说太不公平了。”还举了例子,共工、驩兜、鯀、三苗这些所谓的坏人都被舜流放(收拾)了,是不是舜也有偏私之心,对别人下手狠一点,对自己的弟弟宽容些?
        不能不说,万章真是个有思想的优秀青年啊。这次,孟子的回答明显有点牵强。说:“圣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一定要亲近他爱护他(仁爱之心,这也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亲近他就要让他尊贵,爱护他就要让他富有,把他封到有庳,就是让他尊贵和富有。再说,如果哥哥是天子,弟弟只是平民,怎么体现出对兄弟的亲爱呢?(有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必须升天的感觉?但儒家讲的,平天下的前提就是齐家、治国,连自己的弟弟都罩不住,如何照顾天下人?)”
        老师为什么要备课?主要就是防止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万章继续追问:“既然是亲近爱护自己的兄弟,为什么有人说象是被舜流放了呢?(诛心之问啊)”孟子很为难,继续圆:“舜虽然把象封到了有庳,却不让他掌权又安排了官吏前去治理,所以也可以说是流放。怎么会让有庳的百姓受苦呢?再说,他们还可以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见面。”完美,既爱护了弟弟,又照顾了百姓,舜还是大圣人啊。
        原文: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孟子太难了。怪不得后来让黄药师抓住了把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