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扯鸡蛋:豆粕玉米为啥涨不停?该死的“拉尼娜”!!
早在今年上半年,多数人应该都看过这样的消息,说什么今年我国可能会受到“拉尼娜”的影响,有可能在今年度过一个最冷的冬天!
所谓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因为在“太平洋的中东部”距离我们相对比较遥远,所以,根据专家的分析,其实今年冬天“拉尼娜”对我国气温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对中国的间接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供应量。
“太平洋中东部”距离南美最近,所以,“拉尼娜”持续的时候,南美的降水量会大幅减少。
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等国农民为了避免干旱带来的损失,会关注拉尼娜的发生概率,调整种植品种。
一般情况下,南美的农民们一看今年拉尼娜来了,就改种晚熟的玉米减少损失。
有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到2020年间,发生的11次拉尼娜现象中,世界上玉米产量有10次出现了下降,大豆有9次出现了下降。
今年,受到“拉尼娜”的影响,阿根廷的农民已经在8月份大幅减少了玉米的种植面积,比正常年月减少了1/4,巴西大豆的播种面积也减少了1/3。
当然,今年突然这么大幅度的减少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不光是农民对拉尼娜的担忧,同时新冠病毒长期肆虐的影响也是蛮大的。
虽然后续还会播种晚熟的品种来补偿这些损失。但是,4-5月份收获的那些早熟玉米大豆品种,就会有相当大幅的减产。
那么,南美洲的大豆和玉米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来看数据:今年9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总量是980万吨,其中来自巴西的占比74%。8月份,进口总量960万吨,其中来自巴西的占比85%;7月份,进口1009万吨,来自巴西的占比81%;6月份,来自巴西的比例更高,达到了94%。
从2018年开始,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就大幅调整了大豆进口渠道。
过去十几年,巴西、美国、阿根廷这三个国家占中国进口大豆的比例大约是4:4:1;而最近2年多,逐渐调整到了7:1:1。
也就是说,我国近年来进口大豆,大部分进口自巴西,大幅减少了来自美国的大豆。
除了这三个国家之外,我国从其他所有国家进口的大豆仅占比4%。而中国大豆的自给自足率也只有17%,剩下的83%全部依赖进口。
进口大豆在中国有两个主要用途,一是榨油,二是榨油后的豆粕做成饲料。
豆粕饲料对养殖成本的影响是——如果豆粕价格涨10%,养殖成本会涨3%。
——12月份蛋价大幅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饲料价格上涨推动的,而且,这种状况仍会持续!
所以,今年的拉尼娜出现后,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可能没有,间接影响是这样发生的:
南美洲的农民预计拉尼娜的风险,减少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改种其他更耐旱的作物。大豆和玉米产量大幅减少后,大豆和玉米价格升高。出口给中国的大豆价格提高,国内饲料价格就有可能提高,猪牛羊鸡鸭鱼的价格就该涨价啦。
那么这个高价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一般情况下,从南美农民减产,持续到拉尼娜现象结束。现在最乐观的估计是,拉尼娜将在2021年2月结束,也有一些国家气象部门预计将在2021年4月结束。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个推测:因为巴西农民8-9月份没有播种,所以之后就很有可能没有足够多的产量供给中国。
假如中国依然要维持大豆进口总量不变的话,就要把3-4月份的空窗期找其他国家补足。而受拉尼娜直接影响的阿根廷、巴西那里,产量也只会更少,不会有富裕的。
于是,我们可能只好从受影响较小的美国那里,才能补足千万吨量级的缺口。
中国可以用各种技巧性的操作直接从美国进口,也可以拐一个弯,从巴西或阿根廷直接买到豆粕,但这些豆粕,其实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工而来的。
不过,还有一种另外的可能,就是没有补足这几个月的空窗期,目前这种可能性有所扩大...........
这就是近期玉米和大豆大幅度上涨的深层次逻辑!
而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持续整个冬天和初春,叠加今年大宗产品大幅度通胀的拉动,于是,今年春节前后,我国肉蛋奶的价格(注意,不光是鸡蛋哦),出现大概率上涨的可能是越来越大。
感谢大家关注《老井扯鸡蛋》,老井愿和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