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行军 ---1947年华东野战军鲁南突围强渡泗河纪实

1947年,对于中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金冲在其《转折年代——中国的一九四七年》一书中对1947年是这样描述的“二十年来在中国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内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泗河沿岸人民群众支援华东野战军完成鲁南突围这一个案,印证了人心向背是决定双方力量反转的决定因素的历史逻辑。

这一年的1月30日,山东、华东两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撤消,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华东野战军先后取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后,于6月初在沂水以北的坡庄召开华野团以上干部会议,华野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及即将到来的全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根据中央军委三路分兵的指示,决定将华野分为三路分兵分别出击,其中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四纵队向鲁南外线出击,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八、十纵队向鲁西挺进,陈毅、粟裕、谭震林直接指挥第二、六、七、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沂水地区待机出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月分兵”。

按照部署,华野一、四纵队向鲁南外线出击,7月2日至6日四纵攻克费县,同时一纵收复枣庄、峄县。17日四纵第十师攻邹县,激战几日未成功,叶飞令其南下配合一纵攻击滕县,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胜利达到调动敌人、制造敌人弱点的目的,华野前委遂令一、四纵东反鲁南,以连续大规模运动,集中力量待机歼敌。

同时,第三纵队于7月16日达成对济宁城的合围,深夜24时,司令员何以祥下令各师发起攻击。18日发起攻城战斗,主攻东门的八师爆破城门、驾梯攀城均未成功;主攻城东南角的九师驾梯强行登城成功,7个连队突进城内,但因突破口被敌炮火封锁,后续部队无法跟进,突进城内的战士全部牺牲;主攻南门的七师和主攻北门的八纵二十二师突进也都受阻,后敌援军逼近,21日攻城部门全部撤出战斗。

撤出战斗时,国民党调集七师、四十五师、五十七师、五军由东向西紧追,准备与七十五师等夹击一、四纵。叶飞、陶勇决心留下四纵十师和一纵三团由韩念龙、卢胜带领,深入敌后周旋,主力部队集中全力杀开血路西进,叶、陶自此分头率队突围。

四纵第十师在韩念龙、卢胜带领下向东佯动,7月24日,与敌整七师、整四十八师激战数日,给敌人制造了向东突围的假象。趁敌人向东追击的机会,叶飞率领一、四纵队挥师西去,于28日晚在鲁南区滕县武工队的引导下冒着倾盆大雨在滕县南沙河车站之北跨越津浦铁路,与敌人拉开了一整天的路程。

7月29日早晨,一、四纵队抵达滕西城河边,国民党部队发现四纵主力西移,立即调集第六十五、八十五师越铁路西追,五十七师车运滕西、邹西阻击,妄图聚歼他们于津浦铁路以东地区,四纵十师趁此机会完整渡过沂河进入沂蒙山区。此时鲁南恰逢雨季,山洪爆发,小沟变小河,小河变大川,独山湖、南阳湖东的洼地水深盈尺,遍地泥泞,寸步难行,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后有大军追击,还要挨国民党地主还乡团武装的冷枪,非战斗减员不断出现。此时部队思想出现了混乱,有的说:“反攻是被迫的,是被敌人赶出了山东。”更有的发牢骚说:“反攻、反攻,丢掉了山东。”,对全国大反攻形势产生了怀疑。为了消除部队的思想顾虑,鼓舞士气,叶飞司令员、何克希副司令员和谭启龙共同签署了对第一纵队全体指战员的《紧急动员令》。《动员令》说:“由于我们迅速调头,已经开始将敌人调动和撇开,但也由于连续大雨,影响了我们按原计划行动。亦因此敌人调来一部分兵力,企图拦阻我们前进。我们必须立即准备作战,粉碎任何阻拦我们前进的敌人!……。今天的情况,正是考验我们每个干部党员党性的关键!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起模范作用!”在政治干部模范带头下,战上们增强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在滕县武工队的协助下,连续强渡了城河、北沙河及界河3条平行的沙河,越过水阔4公里、深至胸部的白马河洼地,于7月30日下午顺利到达马坡西北侧寨子村至程楼村的泗河东岸。

此时的鲁西南暴雨倾注,泗河汛期提前到来。泗河水流湍急,水面有100多米宽,同时,国民党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命令空军对沿河华东野战军实施昼夜空袭,国民党欧震兵团紧随追击,一、四纵12万大军必须在一天之内将各个军种人员、武器装备、物质器材渡过河去。形势非常危急。在三纵八师参谋长董鸣春同志和一、四纵队联络员的联系下,鲁南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冯起同志指示凫山县委等部在南阳湖东岸仲浅村召开会议。会议由冯起同志主持,董鸣春同志讲了话,他说,部队出击鲁南,已在阴雨连绵恶劣天气里打仗行军二十多天了,又处在敌占区里活动,每天行军几十里或百多里,后有国民党王牌的新五军带着七个整编师追击,天上有飞机进行侦察扫射和轰炸,地方上还有国民党的保安队、还乡团、伪乡保公所的干扰捣乱,进行捕杀我们的伤兵和掉队人员,部队的处境比长征还严重,如果搞不到船只,在预定的时间抢搭不了浮桥,部队就有被敌人消灭的可能性。必须在今天天黑之前抢搭起“泗河浮桥”,保证这个浮桥今夜过十万人,上游张桥准备船渡过两万至四万人。

凫山县委随即决定抢搭“泗河浮桥”由三中队负责,张桥船渡任务由二中队负责,筹备粮食的任务,由县直和短枪队负责。凫山县武工(大)队二中队过去一直战斗在南四湖湖滨沿岸,与这里的人民群众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指导员王东升(微山县马坡镇盛楼村人)、中队长左明带领全队战士冒雨赶到张桥,很快找到一些老村干、老艄公和老水手,听说是野战军用船,许多渔民群众非常热情,有的连饭都没顾上吃,迅速把船撑到张桥渡口;还有的群众跳到水中,把沉入浅滩和藏在芦荡里的船只找回来;离张桥渡口东北二里路和四里路的文家河口(潘庄村后)、张家河口(荆集管区河口村西)两地摆渡船也一起赶来,全力支援部队过河。7月30日下午,一、四纵队先头部队经郭里镇(邹城市)跨白马河,从泉上村西(古称渊源泉村)、马坡、盛楼、朱集、西程楼赶到河边(张桥渡口),30余艘船如穿梭般来来往往,整整摆渡了一夜,安全渡过2万余人。

7月31日凌晨,三中队一百多名指战员分头出动,到仲浅(仲子故里)、泗河涯、南王、北王、辛店、新闸、张桥等沿湖村庄走家串户,找到了近百只大船,从地主家找来了几十根大绳绠和木桩,又动员了百余名群众,在马坡西北寨子村西泗河里开始抢搭浮桥,经过10个小时的英勇奋战,完成浮桥搭建任务。晚上8点多钟,华东野战军一、四纵队大部队经朱集、西程楼到达浮桥边,于8月1日深夜,10万余人从浮桥上安全渡过后,凫山县武工队迅速拆毁了浮桥,切断敌欧震兵团围攻堵截的道路。

至此,华野一、四纵主力部队基本摆脱了敌军纠缠,与三纵、八纵、十纵先头部队在泗河西岸顺利会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歼',从根本上摆脱了战略被动!8月6日,中央发来慰问电“目前形势对我有利,敌已分散,我已集中…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中央特向你们致慰问之意,并问全军将士安好。”柳江南、罗英才、胡兆才所著的《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中说“这次艰苦卓绝的鲁南出击,是从死亡中走出来的”《叶飞回忆录》第三十章雨季,特殊的进军中说“鲁南突围,是我华野第一、第四纵队的老同志难忘的往事,成为老同志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的确,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当时,随左路兵团一、四纵一起行动的华野政治部文工团作家邓友梅著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后拍摄成电影《女兵》(倪萍、宋春丽主演)、黄穗《向敌后进军》、枫亚《向敌后出击》、茹志娟《澄河边上》,朴实无华真实地记述了当年部队艰苦的行军和沿途人民群众支援部队的历史瞬间。

“张桥船渡”和“泗河浮桥”历史记载不多,只是全国人民支援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大潮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