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建设,这些树种将成主力军!

2017-05-20 10:53

为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促进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并于近日印发。

一、规划范围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范围包括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34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4276.99万公顷,其中林地1832.9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86%。

二、分区布局

以气候带、自然灾害特点、行政单元为分区布局主导因子,从北至南,将工程区划分为环渤海湾沿海地区、长三角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三角及西南沿海地区 4 个建设类型区。在 4 个建设类型区中,根据海岸地貌特征、基质类型的不同,划分为13个类型亚区。

三、各类型区造林树种配置

1、辽河三角洲海堤防护林

把迎水坡修筑成拦海防潮的石堤,在背水坡土壤含盐量小于 0.4%的沙质壤土选择沙棘造林;在土壤含盐量大于 0.6%的重盐土上,以柽柳为先锋树种,3-5 年后盐分可下降 50%,待土壤质地变为粉沙壤土后,再混交目的树种沙棘;沿河岸、干渠背水堤坡营造乔木旱柳,堤坝下部栽植灌木柳。

2、北方泥质海岸基干林带

选择 J172 柳、J194 柳、J333 柳、绒毛白蜡、刺槐、洋槐、臭椿、金丝小枣、冬枣、桑树、柽柳、紫穗槐、沙枣等耐盐碱乔灌树种作为造林树种。

3、华北滨海沙质海岸防护林

选择根深、不易风倒、风折,固沙性能好、耐盐碱、耐瘠薄的树种,主要有刺槐、紫穗槐、柽柳、毛白杨、山海关杨、白蜡、火炬松、刚松等,条件好的地方可发展果树,如苹果、梨、葡萄等。

(柽柳)

4、辽东沿海针阔混交型海岸防护林

日本黑松与色木槭采用带状混交方式,各 2 行;樟子松与刺槐混交比:樟子松4行、刺槐 2 行;侧柏与沙棘混交比:侧柏、沙棘各 2行。

5、胶东半岛沙质海岸防护林

造林树种必须适应流沙环境,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海风、海雾、海浪,病虫害少,生长快,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乔木树种选择日本黑松、刺槐、毛白杨等;灌木选择紫穗槐、单叶蔓荆等;草本选择沙钻苔草等;果树选择苹果、葡萄、梨等。

7、江苏盐碱化沿海平原防护林

强盐碱化土壤(含盐量>0.4%)选择柽柳、刺槐、紫穗槐等;中度盐碱化土壤(含盐量 0.2-0.4%)选择苦楝、乌桕、桑树、意杨、良种柳、白榆、柏、女贞等树种;轻度盐碱化或脱盐土(含盐量<0.2%),选择香椿、柳杉、泡桐、水杉、淡竹、银杏、杜仲、柿树等。

造林时根据具体的立地类型确定树种及其混交方式,并注重推广优良品种,如35号杨、7号杨等。

(紫穗槐)

8、杭州湾南岸新围涂区农田林网

海涂区土壤盐分和沿海大风等立地因子限制林木生长,环境较为恶劣,宜选择抗逆性强、能迅速成林的先锋树种,如杨树、喜树、白蜡、刺槐、海滨木槿、白榆、臭椿、女贞、侧柏、紫穗槐、珊瑚树、小叶白蜡、海桐等;对于立地条件已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涂地,可选择一些抗逆性相对较弱,但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后继树种,如香樟、柏木、铅笔柏、大叶黄杨、桂花、枳壳、棕榈及桑树、梨树、葡萄、银杏、雷竹、角竹、早竹、哺鸡竹等。

纯林带:选择速生树种,如杨树、水杉等。成林迅速,整齐美观,防风效果较好。

混交林带:根据立地条件可选择杨树-刺槐、杨树-臭椿、杨树-女贞、杨树-臭椿-珊糊树、杨树-香樟等多种混交方式。

乔灌草结合:在营造杨树等高大乔木防护林时,应配置灌草植物。适宜的灌木树种有紫穗槐、海滨木槿、女贞、海桐、小叶白蜡等,配置方式如杨树-紫穗槐等,同时在边坡、排水沟、鱼塘四周带状种植多年生护坡草,如羊茅、龙爪槐、苏丹草等,形成复层空间结构,以防止海涂粉砂冲刷,改善生态环境。

果树林网: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适当发展经济防护林树种,如桑树、无花果、枇杷、柿树、枣树、葡萄、竹类(雷竹、角竹、哺鸡竹)、梨树。在鱼塘四周,营造小网格林网,面积应小于100亩。

(喜树)

9、沪东滨海湿地生态景观型防护林

沿堤坝、道路、水系设置防护林带。主要道路和水系两侧各设置50-100米宽的疏透式结构防护林带,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带状或块状混交,形成水杉、池杉、落羽杉-夹竹桃、海桐、海滨木槿,香樟、蜀桧柏、龙柏-红叶李、紫薇、日本珊瑚、女贞、合欢-小叶女贞、紫荆等混交类型。构成复层结构的森林防护网络系统。

10、舟山群岛滨海平原海塘岸堤防护林带

该区淡水资源缺乏,洗盐速度较大陆缓慢,应选择生长快、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风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白榆、臭椿、朴树、樟树、柏木、苦楝、女贞、刺槐、乌桕、棕榈等乔木树种,哺鸡竹、青皮竹等竹类,海滨木槿等灌木,芦苇、蒿等草类植物。

11、浙东基岩海岸防护林体系

根据临海坡面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进行配置。山项营造湿地松、晚松等抗干旱、耐瘠薄的先锋树种;主山脊营造木荷等生物防火树种;山腰营造枫香、木荷、杜英、南酸枣等兼具用材和风景等多用途防护树种;山凹避风处及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山中部营造板栗、杨梅、玉环长柿、胡柚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同时在林下套种黑麦草;山脚所在的海岸线前沿营造化香等灌木植物,后缘则营造湿地松、臭椿、火炬松等较耐盐的树种,形成多树种多林种配置、多层次点线面合理布局的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格局。

水土保持林树种主要有湿地松、日本扁柏、木荷、火炬松、刺玫等,生态经济型树种主要有板栗、桃形李、胡柚、日本甜柿、杨梅以及毛竹等。

(木荷)

12、浙南沿海复合型海岸基干林带

林带的滨海前沿采用木麻黄密植造林,林带采用紧密结构;后沿林带株行距稍大,木麻黄、湿地松实行带状混交。

13、浙南海涂红树林(秋茄)防浪护堤林

造林树种主要选用秋茄,采用胎生苗插植造林。

15、闽东南海岛防护林体系

引进新树种、改善树种结构,筛选出湿地松、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柠檬桉等适宜在闽东南海岛生长的优良树种。

16、闽东南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网

农田林网要选择抗风能力强、生长迅速、枝叶繁茂、窄冠形、寿命长、生长稳定的树种,滩涂或围垦地区要选择有较强抗盐碱能力的树种,首选木麻黄,其次是柠檬按、桫锣、直干按等。同时,要适当选择一些花灌木,以实现绿化和美化相结合。

(木麻黄)

17、闽东沿海低效基干防护林带

用适生树种和优良品系进行改造:宜选用湿地松、加勒比松、刚果桉等树种,改造方式有小面积皆伐重造、带状皆伐套种和林下补植等;对于特殊林地,需要继续发挥木麻黄的防风固沙效能,可采用套种和补植湿地松的方式;对进入衰老状态的木麻黄过熟林,宜及时主伐更新。

18、闽东南沿海丘陵低效防护林

补植树种有桤木、刺槐、光皮桦、泡桐、木荷、胡枝子、枫香、映山红、盐肤木、杨梅、南酸枣等。选择补植树种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立地条件下树种的合理搭配。同时,林下应尽可能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如小冠花、柱花草等,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促进树木生长。

19、粤桂沿海滩涂红树林

低潮泥滩带,种植以白骨壤、桐花树、海桑、无瓣海桑等为主的先锋树种;中潮海滩地带,种植老鼠勒、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等树种;高潮带或特大高潮带,以水陆两栖的半红树类植物为主,如卤蕨、海檬果、海漆、黄槿、榄李等。

(秋茄)

20、粤桂沿海基干防护林带

选择抗风、抗盐碱能力强的树种,主要有木麻黄、马占相思、直杆相思、台湾相思、黄槿、窿缘桉、湿地松、火炬松等。

21、粤桂沿海沙地防风固沙林

选择木麻黄、窿缘桉、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直干相思、落羽杉、水松等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22、北海市近陆海岛景观型生态林

环岛观光防护林带,选择木麻黄、窿缘桉、椰子、大王椰、大叶相思、假槟榔等树种,错落有致地进行配置;绿盘农舍,选择大王椰、假槟榔、木麻黄、大叶相思、窿缘桉、黄槿、竹类等树种,以农舍或村庄为中心在其四周造林;农舍前空旷、稀疏,建花带果园,花带选种美人蕉、文殊兰、千日红、鸡冠花、凤仙花、九里香、女贞、红铁树、南天竹,果树可选配荔枝、龙眼、芒果、木波罗、香蕉、人心果、揶子、油梨、火龙果等。

23、珠江三角洲沿海沙化土地防风固沙林

选择木麻黄、窿缘桉、椰子、大王椰、假槟榔等树种。

24、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

选择落羽杉、水松、木麻黄、桉树等树种。

(落羽杉)

25、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椰子混交景观生态林

沿海工业地区的沙化土地风大风多,更有台风登陆,极易造成风沙危害。本模式乔木分2个层次:一是在木麻黄林带或片林的林中空地或老龄树木择伐后迹地上,套种椰子树和草本植物;二是在无林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上选用木麻黄营造沿海沙地防护林,固定流沙,2-3年后再在林带或片林中套种椰子树。

26、海南岛西部沙化土地林业生态

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配置,露蔸与木麻黄混交。

27、海南岛中部山区水源涵养林

树种选择以加勒比松、马占相思为主。在坡度平缓、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适量营造高效经济林,种植荔枝、芒果、龙眼、番石榴等优质水果以及藤竹,提高群众收入。

(马占相思)

买苗卖苗,就来汇农天下苗帮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