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豪爽的徐州人:“你不要问了”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3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里仁篇第四》)

孔子说,古人慎言、慎允诺。所以要“慎”,是怕做不到,怕食言,在君子看来,那是很可耻的。

成语“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强调说话要算话,说到要做到。《增广贤文》里“许人一物,千金不移”说的大约也是这个道理。

用心观察你的朋友圈,凡是轻易许诺的人,往往容易食言;凡是表态慎重的人,往往说到做到,甚至做到再说。

据我的观察,苏南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办同样一件事情,假如有七分把握,苏南人往往只说三分话,而徐州人往往夸大事实,尤其是在酒过三巡之后。徐州人帮人办事,常说一些口头语,让人感觉很豪爽:“你不要问了!”“没心烦了,多大小事?”“切,小菜一碟!”但事情的结果往往未必如愿。

“你不要问了”是徐州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你尽管放心好了!”徐州人一听就懂,外地人却未必明白,由此还闹出过一些笑话。

我参加过徐州市的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专门就此事提出过严肃的批评。市委书记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外商来徐州投资,基本意向早已达成,就差签合同了。晚上,有关方面宴请外商。席间,徐州一方主管负责人豪爽地对外商说,欢迎来徐州投资,这事你就不要问了,一切都会办得妥妥的!但外商不懂这些,他心想,我投这么多资金在徐州,又不让我问了,这让我如何放心。第二天外商就悄悄地走了。

说起来这是个笑话,但却令人笑不出来。

南京是个大杂烩,各地人都有,不说也罢。苏锡常我都去过多次,起初给我的感觉是苏南人不爽气。时间长了,接触苏南人多了,我才知道,苏南人之所以“言之不出”,实是源于“耻躬之不逮也”。苏南人的出言谨慎,在徐州还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季子挂剑。

“季札挂剑”

季札是吴氏的祖先,是春秋时期首倡“以德治国”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讲究诚信,是季札的美德之一。一次,季札途经徐国(今徐州)出使晋国,顺道拜见徐君时,见徐君很喜欢自己所佩的宝剑。徐君虽然没有开口向季札索要,但季札从徐君的神色上看出了他的心思。因按当时的礼仪,出使晋国必须佩剑,所以季札没有当即把剑送给徐君。但他打定主意,待从晋国返回途径徐国时,把剑送给徐君。季札完成使命归国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已逝。于是,季札便要把宝剑赠给徐君的继承人。随从阻止他,他便对随从说:“上次徐君看上了我的宝剑,我因为出使需要,没有送给他。但我当时就定下决心,要将宝剑送给他。如今,他死了,我如不赠,是违背良心的,是正直的人所不允许的。”他坚持把剑取下送给徐国的嗣君,但嗣君不好意思接受,季札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方才离开徐国。

如今,“季子挂剑台”已成为徐州的历史名胜之一。

若说徐州人喜欢说大话,吹牛皮,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即使说话有些过头,其背后体现的仍是“有情有义”的徐州精神。事实上也是这样,徐州人重朋友,讲义气,帮朋友办事,即使没有太大把握,也会尽到最大努力,许多事也恰恰是因为“最大努力”而办成了。这也是许多苏南人愿意和徐州人交朋友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还发现,在徐州生活工作的苏南人很容易地就被徐州人的粗犷、豪爽、讲义气等给同化了。被同化之后苏南人,说话办事其爽快程度往往比“徐州人”还“徐州人”。反之,在苏南生活工作的徐州人却很难“被同化”。这个文化现象很值得琢磨。

2017年11月15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