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仅听“等离子”这个概念,就有高大上的感觉。等离子电视曾经是个新技术产品,风云一时。

业界曾流传一句话:“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

但奇怪的是,等离子电视昙花一现而被市场冷落。

这个现象令人惋惜,是科技界、市场界的一个典型事件。

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核心技术企业的保守,产品本身的缺点。

我们先要明白一个常识:电视机的核心技术产品是显像管。

电视机的主流原理技术,曾经长期是阴极射线管(简称CRT)。屏幕面积越大,显像管也就越长,这样才能保证扫描电子枪把电子束充分投射到整个屏幕上。

这就导致了CRT电视机的最大特点--体积大、笨重。这也成为后来一度败于等离子电视的致命弱点。

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等离子电视昙花一现而失败的原因。

第一,核心技术企业的保守。

等离子显示屏,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初的美国。

它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其它显示系统不同。

它是利用阵距(Matrix)模式来显示影像,画面是由无数的像素(点)所组成,而且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氖、氙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

等离子电视机的英文全称是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是采用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的新—代显示设备。

它与传统的CRT、LCD显示屏相比,除了有分辨率高、色彩自然且丰富、屏幕可视角度大等优点之外,最大的直观优势是轻薄。

于是,它可以方便地挂在墙上、天花板上或是放在桌子上,节约空间。

因而,虽然它比相同屏幕尺寸的液晶电视要贵不少,但在21世纪初开始引领时尚,成为电视机换代的理想对象。

当时,掌握等离子电视机核心技术的,是松下、日立、先锋等日本的几家电器企业,尤其是松下电器被称为“等离子之父”。

它们也投入巨资建设了大规模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占据着全球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当时平板电视兴起,等离子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液晶电视,但它的一些技术优点胜过液晶电视。

然而,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技术企业出于自负、保守,想垄断技术、独吞蛋糕,不对外分享技术和面板资源,也不愿与产业链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于是,本来想与他们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少,转投液晶电视阵营。

而液晶电视机企业的技术等资源对外开放,与产业链的众多企业结成了战略联盟,这就使得几家等离子电视企业更加孤立无援。

更讽刺的是,等离子技术企业阵营也从内部溃败。先锋、日立、松下也逐年收缩等离子面板业务。

第二,产品本身的缺点。

等离子电视虽然具有天然优势,但也并非完美无瑕。

而且,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技术企业,长期也没能解决一些缺点。

例如由于是高温放电原理,等离子电视机会出现“烧屏”现象。不是屏幕烧坏、冒烟,是在某个显示区域留下无法除去的残留图像。

而且,等离子电视机的屏幕尺寸品类较少,没有小尺寸型号;屏幕亮度较低,颗粒感较明显;发热量较大,噪声较明显。

这些问题,暴露了技术缺陷,而且长期未能解决,于是使得市场传言四起。

相反,战略联盟实力雄厚的液晶电视机企业,经过几次技术革新、降低售价,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等离子电视。

小结::

等离子电视本来是个新技术产品,本应有致胜市场的优势。但是由于核心技术企业的保守策略,加之产品本身的一些缺点未得到及时改善,导致昙花一现。

拿了一手好牌,却因自大、轻敌,没有及时出牌,结果满盘皆输。

当前,全球包括我国仍有生产等离子电视的厂家。

虽然其技术已不断革新、售价已降低。但是当初的技术领先优势、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产能也很有限,只能占据很小的市场份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