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处置朝臣三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

开元十年秋八月癸卯(初四),武强县县令裴景仙贪赃五千匹,事发后,裴景仙弃官逃走。唐玄宗大怒,下令召集人众,要将其斩首。大理寺卿李朝隐向玄宗上奏,认为裴景仙所有赃物均是乞取而得,依律罪不至死;此外,裴景仙的曾祖裴寂有树立义旗的大功,武后载初年间裴氏无罪而家破人亡,至今裴氏一脉只剩裴景仙一人,现在为了使裴氏延续香火,也应宽宥他所犯下的死罪,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李朝隐奏疏的大意是:“对于贤者因宽宥其十世子孙所犯之罪,像裴寂这样功臣的勋劳应当被国家记住;诛杀罪犯而使得一个家族断子绝孙,从情理上裴氏的处境也确实可怜。(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唐玄宗仍要将裴景仙用杖打死。李朝隐又向玄宗奏道:“生杀大权理应操在君主的手中,但用刑的轻重自有条规,臣下应当遵循。现在如果因乞取赃物得罪便处斩刑,那么日后如有贪赃枉法者需要论罪判刑,又当加重到哪一种刑罚呢?臣屡次谏阻,是顾惜国家的法度,希望律令条文得到遵守,并不敢因人施法,曲法以求饶怒景仙一命。(生杀之柄,人主得专;轻重有条,臣下当守。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所以为国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他还说:“倘若裴寂的功勋一概不论,裴景仙所犯之罪特别加重处刑,那么叔向因贤明得以不受其弟株连,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若敖氏家族的祖先也就会因断子绝孙而陷于饥饿了。(若寂勋都弃,仙罪特加,则叔向之贤,何足称者;若敖之鬼,不其馁而!)”唐玄宗这才同意了他的请求,改判裴景仙杖一百,流放到岭南的荒僻之地。

起初,在唐玄宗定诛除韦后之计的时候,王皇后参与了很多秘密的策划,到了玄宗即位几年以后,皇后姿色渐衰,玄宗对她的宠幸也大不如前。此时,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颇受玄宗宠爱,内心里便有了夺取皇后之位的企图。王皇后对此心中不平,也因此对玄宗时有出言不逊之举。玄宗对王皇后越发不满,暗地里和秘书监姜皎商议,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不料姜皎将玄宗这番话泄露了出去。继任的濮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他将此事上奏给玄宗。唐玄宗很生气,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意旨,罗织了姜皎的罪名,声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皎妄谈休咎。)”甲戌,姜皎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被贬为春州司马;姜氏家族的亲属党羽之中还有几个被处以流刑或死刑的,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死去。

前任广州都督裴先被捕下狱,唐玄宗与宰相们一起商量对他如何处罚的问题。张嘉贞提出对他处以杖刑,张说说:“臣听说刑不上大夫,既因为他们接近君主,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廉耻心。所以说士可杀不可辱。以前臣在北部边境巡视时,听说陛下在朝堂上对姜皎使用了杖刑。姜皎的官阶已达三品,也曾为朝廷立下一点功劳,如有罪应当处死就处死,应当流放就流放,为什么随便以当众抽打来羞辱他,拿他当仆役一样对待呢!现在姜皎的事已成为过去,无法再补救,但据裴先所犯之罪应处流刑,陛下哪能重犯在姜皎一案上所犯的错误呢!(臣闻刑不上大夫,为其近于君,且所以养廉耻也。故士可杀不可辱。臣巡北边,闻杖姜皎于朝堂。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应死则死,应流则流,奈何轻加笞辱,以皂隶待之!姜皎事往,不可复追,先据状当流,岂可复蹈前失!)”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张嘉贞听了张说这番话后很不高兴,退朝之后对他说:“您何必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呢!(何论事之深也!)”张说回答说:“作为宰相,要根据时局推动一些事情。倘若对朝廷大臣都能随意抽打羞辱,只恐怕咱们这些人也会有受辱的那一天。我今天的话并非只为了裴先,而是为天下的士君子们着想的。(宰相,时来则为之。若国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辈。吾此言非为先,乃为天下士君子也。)”张嘉贞无言以对。

曾经姜皎因为是玄宗身边的人而受到宠幸,虽有宋璟的谏言而适当远离权力中心,但侍奉皇帝本身就是危险的,最终仍落入了历史规律之中。

(0)

相关推荐

  • 奇人裴伷先:2次杖刑流放,娶可汗女儿成千万富翁,后又做官40年

    裴伷先实在是位奇人! 他十七岁就被任命为太仆寺丞.唐代的太仆寺负责掌管厩牧舆辇之政,管交通工具的部门是有实权的,即使"丞"是个职员,恐怕也是肥缺吧.裴伯先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官,这主要 ...

  • 山西有个宰相村,两千多年出了59位宰相和3位皇后,比孔家还牛

    提起世家大族,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孔子的孔家.由于孔子在儒学和教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历代王朝都对他进行褒封.而孔子的后人,则世袭衍圣公这一爵位,享受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但衍圣公这一爵位并没有实际权力 ...

  • 明清的杖刑,一定要脱下裤子打吗?真相原来如此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杖刑是古代五刑中的轻量刑.不像是流刑.死刑那样,需要刑部的审核:杖刑的最终裁决权就归属于地方衙门.所以,受刑时候脱不脱衣服,实则取决于地方传统. 例如,上面这张图就是在承受笞杖一类的 ...

  • 玄宗吏制二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五)

    唐玄宗在返京途中经过宋州,他在宋州城楼上设宴招待随行官员,宋州刺史寇泚也出席了宴会.酒酣之际,玄宗对张说说:"朕以往曾多次派使臣分巡各道,考察地方官的政绩,这次因封禅而得以亲自到部分州走一走 ...

  • 玄宗朝论礼(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三)

    唐玄宗开元七年夏四月壬午(二十四日),开府仪同三司祈公王仁皎去世,其子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为其父修筑五丈二尺高的坟墓,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宋璟.苏颋对此坚决反对,他们认为:" ...

  • 玄宗用人二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十四)

    开元二十一年三月乙巳(初七),侍中裴光庭去世.太常博士孙琬认为"裴光庭按照年资用人,不能勉励人才上进,可谥为'克'(光庭用循资格,失劝奖之道,请谥曰克)."裴光庭的儿子裴稹认为谥号 ...

  • 玄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二)

    其一:玄宗在宫苑之中种了些小麦.有一天,他率太子及诸皇子亲自去收割,并对太子说道:"这些麦子是要用来祭祀祖先宗庙的,所以我不敢不亲自前来收割,同时,我希望借此机会让你们知道耕田种地的艰辛.( ...

  • 玄宗再探安禄山(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四)

    安禄山回到自己的大本营范阳后,每当朝廷有使者来时,他总是假装有病不出来迎接,有时准备出来也事先布置好卫士,然后才出来接见.裴士淹来到范阳后,呆了二十多天才见到安禄山,安禄山在接见他的时候根据不把他当成 ...

  • 泰山封禅(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二)

    群臣屡次向玄宗上表提议到泰山去祭祀天地.开元十二年闰十二月丁卯(十二日),唐玄宗正式颁布制命,决定在明年的十一月十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开元十三年三月,张说草拟了封禅仪并将其进献给玄宗.夏四月丙辰( ...

  • 宋璟赴宴(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四)

    当初,隋朝末年国家所拥有的马匹大都被盗贼以及戎狄所掠走.唐朝开国之初,只在赤岸泽得到雌雄马共三千匹.后来,朝廷将这些马匹迁到陇右放养,任命太仆张万岁主管养马之事.张万岁非常称职,从贞观至鳞德年间,官马 ...

  • 玄宗幸东都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十四)

    开元五年春季正月癸卯(初二),太庙之中有四室倒塌.唐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偏殿办公.当时玄宗正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璟和苏颋征求意见,两人回答道:"陛下的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 ...

  • 玄宗兄弟(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四)

    开元七年九月甲寅,唐玄宗将宋王李宪改封为宁王.有一次,唐玄宗在楼阁之间的天桥上发现一名卫士将吃剩的饭菜倒在坑穴之中,他感到非常生气,就准备要将这个卫士打死.玄宗盛怒之下,身边的人没有敢劝阻的.这时李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