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天风浩然子午岭

作者:李宝峰   朗诵:天高云淡  图片:子午岭

► 朗诵:喊故乡

► 朗诵:余秋雨《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心》

► 朗诵:数梅花的母亲

遥望桥山映太虚,混古重染一带绿。

秦皇驱车由斯过,帝子乘龙从此归。

这是民国初年李继唐诗作中的句子,写出了秦皇经行地、黄帝升天处的桥山一地的自然风貌及历史遗存。而这古桥山,即为子午岭。

一个阳光和暖的初冬上午,经董志塬从正宁县方向进入子午岭,进入处正是子午岭中段。驱车行进在董志塬,塬上地势平阔,田地连绵,道路纵横,村庄星布,每二三十里便见集镇,一路苍凉又不失生气,这是陇东大地最常见的景象。

过了正宁县城,沿省道303线东行,过一道川再上塬,至五顷塬乡转而向北,行不几里就到子午岭地界。这里是山区,几百米厚的黄土层流蚀成高山大壑,道路蜿蜒,烟尘弥漫,一派苍茫,风光与董志塬大不相同。

(一)

刚踏上子午岭边缘,一个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迹首先让你感受到这方黄土上的高古气韵。

在五顷塬乡街道到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边界中间的一处山岭上,有一座高大的土丘,形似椭圆山包,其上草木葱蔚,旁立一碑,上刻“黄帝冢”。冢丘最高处五六十米,南北长约六七十米,东西宽约三十米,丘顶部由原来长方“覆斗”形渐变为椭圆形。除冢东面部分塌入谷地外,原冢经几千年风雨冲蚀,却大体完整。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唐代编成的《括地志》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清中期的《庆阳府志》也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这些典籍里的“罗川县”即今天的正宁县,“桥山”“子午山”即今天的子午岭。据专家鉴定,这冢系人工夯土筑成,既非天然,也非新造,确是上古遗迹。地址又与历代典籍记载相合,经考证,认定此丘即为黄帝冢。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和人文初祖。作为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又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他率领先民播五谷、养蚕桑、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演历法,结束蛮荒,肇造文明,以丰功伟绩载入史册。据史书记载,黄帝部落早期生息于姬水和羌水流域,足迹遍布中原。而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子午岭,无疑正是黄帝及其部落最早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滋养华夏民族文明演进的重要区域。

虽然关于黄帝墓葬地望,历来争议不断,陕西黄陵说、河北涿鹿说、河南灵宝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子午岭的山丘沟河间遍布黄帝足迹,这是没有疑义的。这些上古遗迹,正是黄帝及历代先民们生息于斯的佐证,也是后世子孙追古思源、感怀先祖的凭借。

在高原朔风中,绕着冢丘环走,心绪陡然被拉回上古时代,顿感时空浩渺,天地幽沉。几千年来,黄帝冢岿然如山,永恒般存在于高原群山之间,历经沧桑变幻,益发雄浑沉厚,昭示一段幽远的历史,标注中华民族繁衍演化的根系,物华高古,气运延绵。

(二)

在黄帝冢西,相去数百米的山梁上,还有一座在建的黄帝陵园。陵园占地一二百亩,园内建成主体的四组殿宇雕梁画栋,峥嵘轩敞。多处殿宇封闭修建,只有居于陵园中央的大殿对游人开放。大殿上悬“功德厅”牌匾,高约十丈,共分三层。一二层贯通,建两三丈高黄帝塑像,皇帝头戴轩冕,衣履整齐,面南高坐,目光幽远。

登上三层,向东、南两面子午岭腹地望去,可见重山延绵如大海波涛,极远处已是天地相接,浑然一体,人仿佛立足于世界之巅,不由得顿兴天下之叹。我似乎突然明白了黄帝为什么在这里升天,在这里留下衣冠,又在这里守望几千年。

从三层下来,绕功德厅一周,厅底层外裙墙有展示中华姓氏文化的长幅石雕和展示黄帝传说的单幅石雕组,厅后有大片的姓氏石柱群,庭前广场上设着红毯和香炉,时见游人焚香祭拜,缕缕香烟在轻微西北风中袅袅飘散,香气不绝。

(三)

离开黄帝陵园,沿省道继续行进,逐渐进入了高原林海。四面山川勾连,丘谷交织,全被森林覆盖。无数高峻的山岭如群龙盘绕,道道山脊线条分明,错落有致,茂密的林木在冬寒中衬成一派青蓝底色,常绿的松柏又在林海中开拓出成片苍翠。极目远望,在正午的阳光辉耀下,林海风烟弥漫,显出一种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

驱车钻入林海,道路依山势跌宕起伏,两旁古树成荫,遮蔽视野,让人无法远望,只看到形态各异的草木枝干交织、苍劲坚韧,显示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多姿。人在这样的山林中穿行,仿若爬虫闯入花丘,迷乱而又满怀惊愕。

在地理意义上,子午岭地跨陕甘两省,绵延400多公里,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至1700米。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为董志塬和洛川原间的抬升山地,因走势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这里生长着松、柏、桦等200多种树木,栖息着豹、狍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是陇东大地的“绿色屏障”,也是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

在山林中驻足,看到不知名的大鸟盘桓高空,还能在陕甘交界处的调令关附近见到一棵生长了500多年的樱桃树,它高大参天,枝条长直而朝天散开,形如倒伞,傲然卓立,吸收着天地灵气。徒走入密林,高大的松树森然挺立,枝叶相接,屏蔽了阳光,在树下造出阴翳的空间。人踩踏着地上松软的松针层,不时听到鸟兽的鸣叫,倍觉幽深静谧。

这正是除了苍茫壮阔之外,子午岭的天然禀赋的另一面。

(四)

渐入林海深处,峰回路转,忽见一道山梁高峻挺拔异于群山,它侧坡如削,松柏森然,有高堡耸立其上。这山梁叫大古梁,高堡就是建在千古雄关调令关内的秦兵站烽火台。

调令关在今天的陕甘交界处,位于子午岭南部最高峰。相传此关原名为雕翎关,因地势高耸,群山连绵,只有大雕才能飞过,故名雕翎。后来秦代大将蒙恬在此调兵遣将、指挥作战,便改名调令关。调令关居高临下,气势恢宏,秦朝便依天险修筑关城,建成有相当规模的军事要隘。据考,当时的关城设南北二门,关门为二层台亭结构,关城西面凭山削壁,东、南、北三面夯土成墙;关城内有一高峰,峰下凿二十多孔窑洞,用于驻兵。

走进关城遗址,昔日的城墙战道已不复存在,可见的十几孔窑洞经历千年风雨已经严重坍塌,下部为积年的疏土填埋,显得低矮,几乎被崖顶的树木和窑前的荒草遮盖;但山峰东面崖壁上仅存的两孔窑洞却依然可见其丈余高度,显示着它昔日的气势。

秦代以降,调令关一直是北拒羌戎、沟通东西的军事要塞,汉、唐、宋、明各代均在此置兵驻守,至清代才被废弃。这些窑洞中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每一块黄土,都是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见证。站在关道的荒草上,掬起一把黄土,仿佛触摸到历史的沉重质地,品咂到苍凉的人间况味。

关城遗址三四里之外,有秦一号兵站遗址。关城在几条山岭交结的最高处,而兵站建在由最高处向南延伸出的大古山梁上,以宽阔大道与关城相连,承担着转运补给或行军暂驻的功能,是调令关的重要所在。兵站原依山梁中段高突处修建,地势三面临谷,只有一面连通关城,是天然的屯兵营地。据考,当时的兵站规模可观,设施齐备,可屯兵数千,但今天只有遗址可寻。兵站最高处是一块平地,原烽火台已不复存在,近年被依秦式恢复新建。新台共有五层,高约六丈,宏大突立,势压群岭,顶着长风苍日,与关内最高峰遥相呼应。

关内最高峰,正是关城中现存十几孔窑洞的所在。峰上草木繁密,峰顶的土丘上立一块石碑,上刻“黄帝飞升峰”,正是这山峰的名字。而这个土丘,就是传说中的黄帝升天处。

根据《史记正义》《列仙传》等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说,黄帝晚年,率众臣铸鼎,鼎成,见鼎上空烟气升腾,天上飞来黄龙,称天帝使其迎黄帝升天,黄帝便乘龙而去。诸臣民不舍,掣其衣冠,奔走嚎哭。无果,将掣落衣冠葬于桥山。所以,黄帝冢又被认为是黄帝衣冠冢;而这里,正是黄帝留下衣冠升天的地方。

四五千年前的上古先祖,两千多年前的雄武帝王,却都把传奇留在了调令关和子午岭,让人不得不为这片黄土的神奇力量和神秘运数而深思长叹。

(五)

在调令关内,有一条大道径直穿过,连通着兵站和关城,更连通着它南北两端相距千余里的咸阳城和九原郡。这条大道就是古今闻名的秦直道,它大概是除秦长城之外最能体现强秦国势和武功的古代特大人类工程。

《括地志》载,庆州华池县(今甘肃省华池县东华池镇)西四十五里子午山上有秦时故道。唐中后期编成的《元和郡县图志》也载:“秦故道,在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三十年,向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书中的秦故道,即秦直道。

秦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北边匈奴贵族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修建由京师通往北境阴山间最近的军事通道。通道建成,全长七百公里,因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工程錾山堙谷,裁弯取直,五里一墩,三十里一站,烽燧相望,呼应绵延;一有战事,大秦铁骑从咸阳出发,凭直道三昼夜可至阴山下。所以,秦直道是举世公认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两度巡边,汉武帝出击朔方,都走秦直道。

在调令关周遭的林海中,横穿子午岭的秦直道平直宽阔,最宽处达一二丈。除几小段在近年被铺上方砖外,直道大体以土基沿主山脊穿行于林莽,与今天的省道若即若离、交错延绵。

走上一段平阔的直道,午后的阳光穿过松树枝叶的缝隙,刀剑一般刺破林间的阴幽空气,撞落在直道上。时有松风吹起,风声凄厉,直道上枯败的荒草在风中摇曳,一齐向西俯首,发出幽微的低吟,造出一种肃杀冷峻的气氛。在直道上伫立,想起杜牧“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感喟和辛弃疾“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的悲叹,恍惚看到千军过境、车马如林的景象,仿佛听到征夫身死、怨妇嚎哭的哀声,似乎回到了那用无量血泪来滋养文明的悲壮时代……

子午岭很大,一天的行程,只够触及它极小的一隅。这一隅之外,子午岭有它更广阔的境界、更壮美的风景和更迷人的自然人文面貌。

► 朗诵:浓浓的年味

► 朗诵: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 朗诵:过年是一种心情

作者简介:李宝峰,甘肃灵台人,业余写作者,平凉市《红楼梦》研究会主席。

朗读者简介:天高云淡,一名地质行业的退休人员,热爱朗诵与歌唱,希望用真诚自然的声音,用有限的余生,读出生活的无限美好。偶有拙作发于微刋。

(0)

相关推荐

  • (51号兵站)

    (51号兵站)

  • 【坐拥豳风】一叶醉染子午岭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一叶醉染子午岭 子午岭的秋气最先是被一枚叶感知到的. 你瞧,在柔和阳光地照耀中,它含了娇羞.头顶的云层再不那么压抑,它可以伸展腰肢轻轻应风起舞.聒噪声少了,雀儿的吟唱声清晰又 ...

  • 【乡音陇风】赵玉发||红色子午岭(组诗)外一首

    诗歌长廊 红色子午岭(组诗) 作者||赵玉发 题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华大地.就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险,不 ...

  • 「最美护林员」与林为伴 守护绿水青山——记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盘克林场护林员侯富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时下,巍巍子午岭万木葱茏. 子午岭林区横跨陕甘两省,拥有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陇东地区赖以生存的生 ...

  • 布衣丨 太行走笔 朗诵:风清扬

    总第1367期 摄影|布衣 版权©️归原作者 01  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 是大地敞开的心扉 大地把沧桑的肌肤 撕裂开来 成就百里画廊 可是,每当陶醉其间 有谁能够想到 亿万年来,大地的痛 02  天  ...

  • 罗兰朗诵《风吹五月》(外一首)作者张新锐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风吹五月(外一首) 作者:张新锐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风吹五月 一口气饮尽大地的芬芳 睡眠中的鸟儿 醒来便发现天空蔚蓝 风吹五月 五月便溢出金 ...

  • 罗兰朗诵《风吹不走美丽的记忆》作者尹宗国

    风吹不走美丽的记忆 --缅怀文坛义士万钧先生 作者:尹宗国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风吹走了那朵花 但吹不走 那些美丽的记忆   那朵花总是 带着阳光的味道 无论风里 还是   雨里 让我们懂得 ...

  • 晓华朗诵《风唤醒的声音》

    ❀ 风唤醒的声音 ♫. ♪~♬..♩ 作者 | 东方浩  朗诵 | 晓华 风要唤醒多少声响 这样暗夜时分  我无法一一命名 我看见远方的那些河流 它们在大地上多么迅疾地流动 而树木站在原地不动 可是它 ...

  • 罗兰朗诵《风吹麦浪》作者张新锐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风吹麦浪 作者:张新锐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天阴沉沉的 低矮的云彩一压再压 风吹麦浪 推着厚重的麦穗一路飞扬 麦子已到了收割的季节 父亲弯腰捧 ...

  • 《今日聚焦》——再造子午岭 绿满黄土塬

    处于黄土高原的庆阳,境内沟壑梁峁纵横,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携入黄河,加重了黄河的负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固沟保塬"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有了明显缓解.2014年以来,庆阳市从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