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其至也
求其至也
皆归始春:
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
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地推算
始春,謂立春日也
一曰立春前十五日
大寒節爲
初氣之始
亦是
判断五运的
太过、不及、平气
的关键在于“始春”
《内经》
对于春天的
解释有两种:
一是
从立春
到立夏
为春天
王冰注“始春”
春始于立春日
这是以
太阳运动规律
所划分的节气
太阳运动,即是
六气划分的依据
二是以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天
称为“春三月”,此始于正月朔日
这是以朔望月运动
规律所划分的月份
朔望月运动即是
五运划分的依据
传世农历
的历元年
这二种
春天的始点
皆在立春日
即正月初一
合于立春日
其后则有差错
过60年就又
重合于始点
这二种春天时段的调谐
就是日月运动周期的调谐
也就是五运与六气的调谐
据此才能够真正解释清楚
“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皆’’字概括春的二种含义
就是说,五运与六气
都要以“始春”为基准日
(在历元年
主运与主气
“皆”始于立春)
才能测量太过
平气以及不及
即早至或迟至
在传世历元年
正月朔日
合于立春日
即六气的始点
与五运的始点重合
在历元年之外则有差错
六气化生于太阳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也源于太阳运动
以立春日为参照基准日
以朔望月运动规律的春天始日
“正月朔日”到来,就有先有后
先于立春者为,早春太过
后于立春者为,晚春不及
合于立春者为,“正岁”平气
五运化生于月亮
十二月的划分源于,朔望月运动
若以“正月朔日”为,参照基准日
也可以说明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六气
始于立春日的观点
请大家指正
为什么要以立春为“始春”
因为立春日在地户到天门之半
即在太阳从地户冬至点运行到
天门夏至点之半的春分点
正是阴阳气分之时
术数推算以立春
为分界点的含义
亦在于此
从气候温度说
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
是天道最寒冷的冬至日
即黄道上的冬至点
其阳气内藏不出
然天地之气相差“三十度有奇”
地道最寒冷的日子不在冬至日
而在大寒日,也是
阳气内藏不出的时间
天寒地冻,冰封万里
春天必须是
阳气上升的时候
开始于立春时间
《素问·脉要精微论》:
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内经》:
农历的正月
在寅不在丑
丑月的二个节气是小寒、大寒
寅月的二个节气是立春、雨水
(最早为惊蛰)
所以本年的六气开始之时绝对不在大寒
据《内经》记载
预测全年气候的开始大关键
是观测每年正月初一的气候
《开元占经》:
正月一日风雨
其年大恶
微风小雨
年小恶
风悲鸣,疾作灾起
米贵蚕伤
正月一日
无风而雨
岁中下
田麦成
禾黍小贵
正月晦日
雨风兼至
籴贵禾恶
《乙巳占》:
正月旦,风从西北方来,有小雨;
正北风,多水大雨;
东北风,丰稔;
正东风,大水;
东南风,民有疾病;
南风,大旱;
西南风,小旱
《灵枢·九宫八风》:
(注:
初七是人日
即人的生日
据《占书》记载
由正月初一开始
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
“一鸡二狗、三猪四羊、
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民谚:
今天是元宵节
天气不是很好
正月的天气
民间的谚语
“正月昭示”:
一鸡二狗
三猫四鼠
五马六羊
七人八果
九雀十菜
十一葫芦十二瓜
十三天好收棉花
初灯芝麻末灯黍
中灯收了喝粘粥
(另一说:中灯收了收秫秫)
给吃不给吃,单看正月二十一
最后一句,即是麦子的生日
这一天好坏昭示麦子的收成
并说有人做过实验
正月二十一好天气
将一小片麦地遮挡
使其不得阳光照射
结果收麦子时,这片麦子,便不充盈
侄子将信将疑,我等也是,听而闻之
不过细想起来,谚语也不是
随便诌出来的,也是多少代
劳动人民积累,统计的结果
不管如何也是,老话的传承
那么王冰为什么提出
六气始于大寒的观点
求其至者
气至之时
凡气之至
皆谓立春
前十五日
乃候之初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风之分也
即谓春分
前六十日
而有奇也
斗建丑正,至卯之中
初之气也,天度至此
风气乃行,天地神明
号令之始,天之使也
春分前“六十日而有奇”是大寒节
但又说“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
众所周知:
丑正为小寒、
丑中为大寒
此言
初气应当
始于小寒
而且从“丑正至卯之中”为75日有奇
与一气为“六十日而有奇”不合
前后自相矛盾
再者,中国古代有两套授时系统
一是面南观日月运行之黄道来制定历法
二是面北观北极星北斗星的运行来制定历法
面北斗建左行
面南日月视运动右行
两者相反
假如是把两者相合
是否有一节气之差
王冰在这里说是
面北用斗建的历法系统则六气始于大寒
用日月视运动黄道定位则六气始于立春?
大家可以探讨
《内经》使用的太阳历:
早些年
在美国得到一份
中国日历不容易
要靠从中国寄来
美国人根本不懂得
自己属什么(生肖)
所以在临床上
推算起运气来
实在是不方便
尤其给学生讲课
他们很难学得会
公历换算农历的
方法
对没有农历概念的
现代人、外国人来说
历法换算就如同挡在
运气学说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会消磨多少人的勇气和时间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天文学的基础入手
找到现行公历与运气历之间的共同点
简化历法的鸿沟
不加推算就直接应用
又不会出大错的方法
笔者经过多年
的观察和实践
亲身的体会是:
可以用公历直接推算五运六气
以农历年的历元——“立春”日
为推算运气交运的年首参考值
会大大方便,临床应用
提高运气推算的准确性
(一)《内经》
使用的历法
与现行公历
1. 水下百刻记日
《内经》
时代用漏壶滴水
的方法记量时间
将一日分为
一百刻度
即太阳视运动一周
漏壶水平面正好
下降一百刻
天数始于
水下一刻
终于八十七刻半
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内经》
以平旦为一天的开始
太阳连续两次平旦
的时间间隔为一日
分有多少
日有长短
春秋冬夏
各有分理
然后常以
平旦为纪
夜尽为始
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
至于平旦
起于何时
历来就有
许多争议
有人主张从寅初一刻开始
从上面的话里
我们只能知道
“以夜尽为始”
是夜的结束
一定不是
现行公历的零点
故暂取春分和秋分时
昼夜平分的时间为准
相当于
地方时
6时正
即“正卯”时
2.一日分十二时辰
“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内经》
将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用十二个地支符号来标记
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
等于现代两个小时
古人的时钟
(圭表)概念
与太阳同步
24小时正好
走完一圈
卯在东方
酉在西方
卯酉为纬线
将圆分成
上下两半
即划分昼夜之阴阳
日中为正午
午在南方
子在北方
子午为经线
将一个圆分成左右两半
左半为日升(阳长阴消)
右半为日降(阴长阳消)
子为阴极点
午为阳极点
二十五刻
半日之度
3.历月的划分与二十四节气
现行公历中
的历月划分
是完全没有
天文学意义
的人为划分
中国一年分四季
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月
四季合十二个月,24节气的划分制
具有天文、气候和物候学上的意义
所以《内经》予以采纳
我国古代根据初昏时
北斗星斗柄所指的
二十八星宿方位
将一回归年365.25日
平分为十二个月,月初为节气,
月中为中气,共二十四气,
形成斗纲建月法
早在战国时期已将周天分为360度
规定“日行1度,月行十三度有奇”
五日谓之一候
积三候十五日有零为一气
积六气九十日有零为一时
积四时三百六十五日
二十五刻
为一岁
4.以365.25平太阳日记年
以太阳的视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
所用的时间,为一回归年
古时为365日零25刻
每年余25刻
四年盈一百刻
而满一日
这是《内经》
用的太阳历
记录太阳的
周年视运动
年的概念有三种:
恒星年:
在天文学家的设想当中
某一时刻,太阳、地球、
和某一恒星
处在一条直线上
地球公转一周后仍旧
回到同一相对位置上
从天球上看
太阳在黄道上
正好“走”了360°
这段时间间隔称为“恒星年”
它等于365日6小时9分9.5秒
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内经》历法以分布在
黄道、白道近旁的二十八星宿
为坐标系,观察日月运动
是古代求证恒星年的方法
《灵枢·卫气行》:
天周二十八宿
而一面七星
四七二十八星
房昴为纬
虚张为经
回归年:
太阳经过两个
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是人们平常说的年
即天文学定义上的
“回归年”
我们日常使用的钟表时间
在天文学上称为“平太阳时”
一回归年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
(即365日5小时48分56秒)
古时候
人们用圭表一类简易天文仪器
测定每天正午时刻日影的长度
把连续两次影子
最长的时间间隔
作为一年
因此,“回归年”的意思是
“太阳(日影)又回到了那里”
北半球日影
最长的时间
是冬至节
这一天
地球绕行太阳
一周的时间为
根据制定的历法
称“太阳历”
或“阳历”
近日点年:
太阳经过近地点
循黄道东行一周
复过近地点
历365日
6小时13分48秒
称为“近日点”年
由于地球的轨道
是一个椭圆行的
故地球距离太阳
有远近之分
1月1日距离最近,称为“近日点”
7月2日距离最远,谓之“远日点”
我们现行
使用的公历,取近日点
即一月一日,定为年首
称为“年始”,即“元旦”
1月1日是世界人民现行的“岁首”记法
人们的法律生日按此历法时间为据
现代公历
采用每4年
最后一年
(闰年)
增加一闰日
每百年的最后一年减免一闰日
每四百年的最后一年又为闰年
增加一闰日的办法
来解决太阳回归年
(365.2422日)
与太阳历法年(365日)
之间的时间差数问题
(二)按照回归年划分五运六气
1.五方星宿定五运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元气是生成
万物的本源
天运轨道是
形成周而复始的
五运周期之根源
是万物仰赖
的生存能源
肉眼所测得
日月运行轨迹
是五运产生的方位说: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
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
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戊己者
奎壁角轸
天地之门户
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
不可不通
这段话
可以看出
五运的产生
与地球公转的
黄道和黄道平面天空
背景上的恒星宿有关
是以恒星宿
为五运定位
我们使用回归年
推算运气的时段
符合运气产生
的天文学背景
2.60天零87.5刻推六气
六气有清楚的历法划分
在标题中用了个“推”字
是因为六气的时段
或称为“气位”
是人为推算出来的
是肉眼看不所见的
六气是用回归年
来去平均划分的
所谓步者
六十度而有奇
故二十四步(四年)
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
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
歧伯:
位有终始,气有初中
上下不同,求之亦异
帝曰:求之奈何
歧伯:
天气始于甲
地气始于子
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帝曰:
愿闻其岁
六气始终
早晏何如
歧伯:明乎哉问
甲子之岁,初之气
天数始于水下一刻
终于八十七刻半
(第60天零87.5刻)
二之气
始于八十七刻六分
终于七十五刻
(第121天零75刻);
三之气
始于七十六刻
终于六十二刻半
(第182天零62.5刻)
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
终于五十刻(第243天零50刻)
五之气
始于五十一刻
终于三十七刻半
(第304天零37.5刻)
六之气
始于三十七刻六分
终于二十五刻
(第365天零25刻)
所谓初六
(第一个六气之年)
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
天数始于二十六刻,
终于一十二刻半:
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
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
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
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
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
所谓六二
(第二个六气之年)
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
天数始于五十一刻,
终于三十七刻半;
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
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
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
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
所谓六三(第三个六气之年),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
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
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
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
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
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
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
终于水下百刻(四年闰一日圆满)
所谓六四
(第四个六气之年)
天之数也
次戊辰岁
初之气
复始于一刻
常如是无已
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歧伯:
悉乎哉问
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
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
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
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
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
所谓一纪也
是故
寅午戌岁气会同,
卯末亥岁气会同,
辰申子岁气会同,
巳酉丑岁气会同,
终而复始
这段话大家很容易明白,
古人认为太阳每天行一度多一点,
“六十度而有奇”为一步,
即每一气为60天零87.5刻
一年行六步六气
即6×60=360(天)
加上6×87.5=525(刻)
等于5天零25刻
“日行一周”
正好一个回归年
365天,又25刻
“日行再周”
是第二年
再运行到此处时
天气的交司时刻
要从第26刻开始
“日行三周”
从第51刻起算,“日行四周”,
从第76刻起算,“日行五周”
就到了第五年,又重复回到
第一年的交司时刻上
从第一年开始到第四年
这四年中的六气六步的
交司时刻是各不相同的
《内经》计算六气的长短
是四年平均二十四“之气”
为一个周期,即以四年为一纪
如此
寅午戌岁气会同,
卯未亥岁气会同,
辰申子岁气会同,
已酉丑岁气会同,
终而复始
会同即各年
的六气六步
交司时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