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美好的基础教育?——树人学校校长王山泉访谈录(一)

我曾经采访过不少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如主持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周有光先生,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家姚奠中先生,陕西师范大学的霍松林教授,前任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先生等等,每一次的采访都是有益的和有启发性的。而这一次的访谈同样非常有价值,我的好友王山泉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令我刮目相看,让我很自然地想到,如果中国多一些像他这样的小学校长,那么中国的教育该是何等的成功!

——张建安

新雨后的树人学校

张建安:

以前我写华罗庚的时候,常会产生一个问题:华罗庚只上过小学和初中,但靠着最基础的数学,他竟能自学成为世界顶尖的数学家。这是为什么?怎么才可以达到呢?这些年我一直琢磨这个问题,并反思其他问题,就发现很多人吃亏就吃亏在基础教育没学扎实,根基不牢,所以越往后越出现很多无法跨越的障碍。

所以我觉得很多成年人如果还想提高,不妨低下头来,认认真真从小学数学开始,认认真真琢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的数学基础思维,这个东西弄好了,其他很多东西都好弄了。

你一直在一线从事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王山泉:

很多时候,我和老师们聊天的时候就说,我们一定要思考数学这门学科,要思考学生通过学数学能学到什么,或者我们通过教孩子学数学,要带给孩子什么。能不能给他一生有价值的东西。

数学这门学科最主要的是去培养孩子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培养孩子能够把世界上的一些问题,自己梳理,自己思考,进而自己解决。这个过程能够使他体会到、感受到他自己的存在。

具体的就是说,他首先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指的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关系是什么?等等。要把这个思路梳理得清晰一些。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能享受思考、探索这样一种乐趣,能体现他这种自我的力量、自我的智慧、自我的存在。

张建安:

这个很重要,一方面他觉得有意思,另一方面能激发出他自己内在的力量。

王山泉:

其实每一个学科的老师,我们都是要去思考的。

现在更多的问题是什么?或者通病是什么?就是老师缺乏对这些学科的思考。不同的学科,比如美术、体育、音乐,很多老师是把它局限在教学生训练技能的层次上。对音乐课的理解,也只是学会唱歌弹琴而已。

其实每个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对音乐都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非常好奇。他(她)刚听到琴声的时候,一定是被吸引的。音乐、色彩、肢体的运动,旋律呀,节奏呀,这些东西都对孩子有天生的吸引力,能够感染到他(她)。以前电视剧、电影中常有这样的情节。比如说《上海滩》,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走在路边,很落魄的样子,很无助地走在街上,路过一个花园,花园的围墙是铁栏杆,他在地上随手捡了一根树枝,然后用那根树枝不经意间划铁栏杆,于是铁栏杆就发出“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这种声音,他就会重复这个。这个一下子就很奇妙起来,他的注意力也就转移到这儿了,就反复地去感受这种声音的美妙,心情也就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是由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而产生作用。包括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有心的推动力,很深层的推动力。

张建安: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王山泉:

对于孩子这种好奇,作为一个好的老师,真正懂音乐懂艺术的人,我们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对钢琴对音乐对艺术的喜爱一天比一天强一些,一天比一天更浓厚。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更多的老师没有让孩子去体会去感受这种音乐的美妙,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什么指法呀、技巧上。孩子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心情去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妙。以致于孩子没有学钢琴之前,充满了对钢琴的热爱,后来学了一个月学了一年之后,却已经厌倦或麻木了。

张建安:

等于说把孩子的天性给泯灭了。

王山泉:

这样孩子就不愿意弹琴了,觉得很难呀,觉得好累呀,枯燥吧。虽然有的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也坚持着在弹,甚至在不断地考级,从一级开始学到八级甚至十级。可是,十级过去的时候,他自己对音乐的好奇已经非常淡漠了。

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说,他的技能确实是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热爱呢?

有没有这个心灵的、灵魂的,能不能被音乐打动,对灵魂的这种颤栗,能不能让他通过音乐产生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这个是很关键的。真正的音乐家会有真正的与生命紧密相连的作品,像贝多芬的命运。

张建安:

它完全是一种生命的宣泄。

王山泉:

对,他是对生命和天地的理解。

张建安:

音乐反过来也给他力量。

王山泉:

是激发他的力量。这也是去寻求,发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一种途径。

树人学校的学生们

张建安:

有时候涉及到这个问题时,不管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就会变成他要给孩子一些任务,而孩子则是被动地完成一项一项的别人指给我的任务,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这其实就已经与他本性背离了。本来是很感兴趣的,后来也不感兴趣了。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我就想问,数学本来是一个抽象的东西,那你怎么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呢?你自己在教学中有什么体会?

王山泉:

这个在道理上应该是相通的。我给我的体育老师说,我们要想着通过这个体育课,通过体育学科,通过训练、体育项目,怎么样去改变学生,怎么样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爱好,能够在这个当中放松身心、培养团队的精神,通过体育项目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感情,建立友谊。其实孩子将来长大之后,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共同的爱好而结交朋友的。比如说两个人喜欢一起打乒乓球,就很容易沟通,很容易处成朋友。

一些集体的项目很能培养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就拿打篮球来说,你的位置非常好,需要你投篮、需要你表现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推让。但是你没有机会,而队友的机会更好的时候,你也一定不要勉强,而要把这个机会给队友。这其实也是对机会的把握。什么时候不应该去独占,什么时候该当仁不让,需要你站出来、去冲锋陷阵的时候,那就一定要看到你的身影。这样的素质,都可以从这些项目当中训练出来。

再比如说音乐,就是通过这些,让学生们审美,让学生有意地去捕捉、观察、发现和体会很美的东西。你看我那个小院门口,“童心生欢喜,美意可延年”,一个人内心里面能常常生一些很美的、很淳朴的、很自然的、很美妙的信息时,他的整个生活、整个生命是很和谐的。这个时候,他的工作,他的幸福感,对生活的热爱,是自然而然的,这样他对别人就会很友好。美和善是连在一起的。由对美的捕捉、认识、观察、热爱、表达,然后反观他自身是不是美的。我想,这些都是相通的。而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经常考虑怎么从这些层面上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

数学也是一样的,我对数学的理念是,唤醒好奇心,激发你兴趣,丰富想象力,培养探索欲,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好奇心的激发,还有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如果想象力很强,就会在已经掌握和知道的东西基础上,再去想象、探索。

数学的本质是科学。我对数学的整体感受是,数学之大,数学之美,数学之妙,数学之乐。数学是博大精深的,数学是美丽的、美好的,数学是奇妙的,是妙趣横生的,数学是好玩的,是能够让我们乐此不疲的,乐在其中的。数学,第一个就是其博大精深,在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俯仰皆是的。

张建安:

不是完全在课本里的

王山泉:

对,数学不是躺在课本里的,而是生活中处处都有。道不远人,是触手可及的。在我们身体上都有。

比方说对称性,人的身体就是对称的。招聘人的时候,有一条就是五官端正,端正的表现就是对称。数学的美,有一条就是对称。

还有一个,黄金分割。有很多比例是符合黄金分割的。

数学当中还有很多有限和无限的东西,还有很多人生的哲理,都能在我们身上找到。比如,“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如何系好呢?纽扣,从上面一颗到下面一颗是一列的,一环套一环的,是一一对应的,彼此是有关系的。如果第一颗没有扣对,下面的就没法弄了。这些关系、这些道理,在我们身上都有的。

张建安:

所以数学也可以看作是揭示人生哲理的一门很好的学问。

王山泉:

对,东方的中国、印度,西方的希腊、埃及,都在这些方面有很多的探索和成就。比如古希腊,它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它对数学的教育、全民的普及是非常注重的。要成为古希腊的一个领袖,你必须学会数学。由数学来训练你的思维,你的思辨,要求是非常高的。像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造诣非常高,说明这个国家对数学的重视是非常高的。(待续,以后抽时间陆续整理。)

王山泉:河南尉氏树人学校校长。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园丁,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教练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训练员。讲课风趣幽默,不只教方法,更重讲思路;不只教你怎么做,更要教你怎么想。

张建安:北京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工商学院·通才学院客座教授,央视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撰稿,央视法律讲堂“始皇遗嘱密码”(五集)主讲人,央视“人物”栏目《教育家张伯苓》编导。出版《中国古代哲学》、《低学历的五大师》等十九本专著;编《现代大学校长文丛·蔡元培卷》、《今日花开又一年》等书;主编《少年背诵名家文笔精华》(四本)获冰心图书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