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静气,达于至道——出世哲学的功法与境界 2024-08-07 07:31:25 《庄子·养生篇》讲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王宰牛,用手抓着,用肩顶着,用脚踩着,用膝抵着,各种动作干净利索,发出顺耳的响声,无不把握音乐的节奏,符合《桑林》舞曲的节拍,与乐曲《经首》的旋律相吻合,给人美的享受。文惠王惊奇地赞叹道:“哎呀!太高妙了。你怎么能达到这样高超的技艺?”庖丁放下刀,回答:“我所喜好的是道,比技艺更高明。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见到的无非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之后宰牛,我就再也不需要去看全牛;到了现在,我再宰牛,就不用眼睛看了。”“啥?”听到这儿,文惠王眼中出现迷茫的神情,挠挠头:“这个,咋么把我搞糊涂了。”庖丁微微一笑,看看文惠王,不知道心里想了一下啥。然后接着说:“感官的认知作用是停止了,心神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你看,我从筋骨间的缝隙劈开,把刀引入骨节间较大的空隙,顺势利导,完全按照牛体天然的纹理结构运行。那些经络错节、筋骨盘结的地方都没有什么障碍,更何况对付大骨头。”说到这里,庖丁晃了晃手中的菜刀:“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砍骨头。您再看看我的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足有几千头,但刀刃就像刚用磨刀石磨过一样。”文惠王试探着摸一摸刀刃,赶紧缩手:那刀刃,似乎一挨就能划拉出血来。别看他是王,但此时真的服了,心想:这哪是厨子呀,分明是世外高人呀!可是,他怎么能做到呢? 庖丁似乎能完全看穿文惠王的心,解释道:“为什么能这样呢?是因为牛的骨节有间隙,而我的刀刃却薄得如同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就会非常宽绰,游刃有余。这就是我的刀刃仍像新磨过一样的原因。不过,即便如此,每当我将刀切入筋骨盘结比较难切的地方时,仍然十分警惕,心神专注,行动缓慢,动作轻微,等到哗啦一声响的时候,牛体已经解开,像泥土落在地上一样。这个时候,我就会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地环顾四方,变得踌躇满志。最后,我又仔细地擦拭好刀刃,好好地保存起来。”文惠王听了这番话,恍然大悟,说:“真好!我听了庖丁这些话,懂得养生之道了。”庄子喜欢用隐喻的方式解释道理,养生之道就蕴涵在庖丁的言行中。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养生之道呢?综合起来,不外乎趋利避害的方法,将这些方法提高到“道”的高度,就会顺其自然,神形一致,与自然的规律相合,顺势利导,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处理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平日里又很好地保养,长此以往,自然可以养生。按照庄子的原话,就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进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达生篇》也是专门讲养生的篇章。在这一章中,庄子阐明“养气全神”的道理,提供了“凝于神”的修炼门径,以边阐释道理边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世人如何达到养生的至高境界——达生境界,也就是参透人生、不为外界事物所累的生命状态。庄子认为:“通达生命真正含义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寿命真正含义的人,不去强做对寿命无能为力的事情。要想避免为形体所累,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抛弃世俗之事;抛世绝俗就会没有牵累,没有牵累就会心正气平,心正气平就可以随大自然的变化而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就接近道了。世事为何值得抛弃,生命为何值得遗忘?是因为抛弃世事就不会有形体的拖累,遗忘生命则精神不会亏损。形体得到保全,精神复归凝合,就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气聚合起来就形成万物之体,离散开来又回归于宇宙的初始。形体和精神都不亏损,就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精神修炼到极高明处,反过来就可以辅助大自然的化育。”为了讲清这些道理,庄子从不同的角度讲故事,以使道理更加明了。 第一则故事。孔子前往楚国,经过一片树林时,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用竹竿粘蝉。这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老人却非常轻松,就像顺手拾取那样如意。孔子请教道:“您怎么这么灵巧?有什么门道么?”驼背老人回答:“当然有门道。我在竹竿上累放两个弹丸,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后,弹丸就不会掉下。达到这样的程度,粘蝉时就很少失手了。如果练到累放三个弹丸也不掉下来,那么,粘蝉的失败概率也就只有十分之一了。如果再练到累放五个弹丸也不掉下来,则用竹竿粘蝉就像随手捡东西一样容易。当我粘蝉时,我的身体纹丝不动,就像一根直立的树桩;当我伸臂执竿时,我的手臂就如同枯槁的树枝。天地虽然无限广大,事物虽然成千上万,但我粘蝉时,我的脑中眼中只见到蝉翼。这样的专一宁静,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孔子转身看着他的学生,意味深长地说:“经常教育你们要志向专一,精神凝聚。你们看,不就是说这位驼背老人吗!” 第二则故事。有人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后,周宣王问:“这只鸡可以斗了吗?”养鸡人回答:“不行。现在正是心高气浮、只知竞斗的时候。”又过了十日,周宣王再次询问。养鸡人回答:“还是不行。听到鸡的叫声,看见鸡的影子,它还是有反应。”又过了十日,周宣王第三次询问。回答:“还是差一些。它的目光仍然锐利,心气仍然旺盛。”又多了十日,周宣王第四次询问。这一次,这位擅长驯鸡的人回答:“差不多了。任何鸡鸣,都不会对它有丝毫影响。咋看起来,它就如同一只木刻的鸡。它的德性已经完备。见到它,别的鸡都不敢应战,赶紧跑开了。” “呆若木鸡”,在现在汉语中是个贬义词,形容某个人呆头呆脑。而其最早的含义则完全不同,是指很高的境界,表面看去呆头呆脑,实际上精神高度专一,具有了最高的素质。此外还有几则故事,也是照着达生的目标,讲述凝神聚气的修炼法门。关于养生的修炼法门,中国古典哲学的许多门派都有详细的介绍,具体的功法千奇百怪,但放松、专一、宁静等基本的要求则是一致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宁静以致远”,确实,在非常放松安静的状况下,生命会得到充养,精神会得到滋养,从而起到养生的效果。如果再配以合理的功法修炼,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的。这样的功法修炼,不仅在道家、佛家中有,在儒家、法家等各个流派都可以看到。有些功法,则带有神秘的色彩。例如:《荀子·解蔽》中认为:达到虚一而静的境界,叫作'大清明’。这个时候,能看见所有有形的万物,对看到的万物没有不可以论说的,凡论说的道理又都符合实际。不仅如此,还可以坐在家中而看到遥远的事物,处在今世而知过去和未来。《管子·内业》中也认为,如能将心思和意念高度地集中起来,达到高层次的宁静,就能自动地感知到平常人无法感知的事物,原文写道:抟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抟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许多功法,直到现在仍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例如,一个人通过修炼,真的能知道过去未来吗?通过修炼,真的能达到百邪不侵、寿比南山吗?……诸如此类,世人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对未知的事物,不能简单地以迷信来概括。而功法的修炼往往与个人素养密切相关,高明的修炼之法不可以与贪欲、邪气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容易走火入魔,反而毁坏了身体。中国修炼功法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通过练功养气,使构成生命最根本要素的精、气、神得到修养、提炼,从而达到高妙的境界。第二大类是从理入手的法门,将世间的道理真正悟透了、悟通了,生命状态也会得到升华,达到高妙的境界。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与黄鼠狼吗?它们趴伏着身体,等待小动物们出来。它们东跳西跃,不避高低,结果反而落入机关,死于罗网。再看看牦牛,庞大的身躯如同垂天之云,它的能力非常大,但却无法捉到老鼠。现在您有一棵大树,却愁它没有实际的用处。您为什么不把它栽种在虚无的乡土和广袤的田野,这样,您不就可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地在大树旁边散步,也可以怡然自得地寝卧在大树的下面。无用的大树好呀!它不会受到斧头的砍伐而夭折,也没有任何东西想去伤害它,这都是无用带来的福祉呀。因为它无用,又哪里会招来什么困苦呢?”(《庄子·逍遥游》)这段话其实就是讲述高妙的道理。将这些“无用而无不用”的理悟透了,肯定也会起到养生甚至达生的作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练功”与“悟理”往往并行,在相辅相成中更好地提高养生的效果、人生的境界。 赞 (0) 相关推荐 傅佩荣:工作为什么带给你痛苦?3个故事告诉你问题其实出在这里 与其说庄子所肯定的是技艺,不如说庄子是在化解执着. --傅佩荣 人若要练成特殊技艺,非下苦功夫不可. 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无不经历一番严格的训练过程. 美国有一位田径女将,获得两枚奥运金牌之后,突然改 ... 凝神静气 凝神静气 [níng shén jìng qì] 凝神静气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níng shén jìng qì,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1] 中文名 凝神静气 拼音 níng shén j ... 如何做到凝神静气,凝神,是指精气神的神,... 如何做到凝神静气,凝神,是指精气神的神,思想专一可以称凝,先把思想专一的想,然后又思想专一的不去想任何事,才可以称为定了!练气初级,阳亢易举,容易发怒,需要实时调心静绪.纵欲者会走火入魔,甚者,疯癫痴 ... 凝神静气[凝神静气] 从修炼讲,和静之气乃能生神,气静则其有序化程度提高,神既作为气的有序化程度讲,又做高度有序化的具有自组织的高层次的具有控制较低层次气职能的高层次气讲,故而,神的提高不是一种量的积累,而是一种升华,是& ... 3式图解易筋经!惊艳世界的武术秘籍!可凝神静气,存神养身! 易筋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易筋经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传承了千年的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光辉! 武术在夏商时期就已经真正具有了一定技巧的搏斗之术,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多种技术流派,唐宋时期的技 ... 《贝加尔湖的清晨》凝神静气 展开 两句口诀,教你凝神静气 艺述史官方原创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这句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句话是在说在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的月亮就会变得很明亮:人的心情平淡平静的时候,连海鸥都是可以感知到的.其实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 ... 炎炎夏日,欣赏古意山水,凝神静气 金北楼(1878-1926),即金城,近代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清末民初画坛之巨星,书画篆刻金石六艺无所不精.闻名遐尔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的创办者. 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定决定一切 道真 宁静,是临危不乱的智慧. 心静使人理智,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而急中生智,也只不过将脑中一切无关的事,快速调整为"静音"状态,顿时生出化解危难的智慧. 水静下 ... 修道以修身为大|炼形之妙,在乎凝神,凝神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一点资讯】 [转载] 之前师父总说我练形不够,而太乙门中"金气"的修习内容更需要"形"的保障.所谓"形乃载道之器"也!实际上,古传道门的修持初入手时,皆由有为炼形入手. 张三丰祖师说:"修道以修身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