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设的县达200多个,而当时全国才2000多个县,这是为何

今天在河南省焦作市有个博爱县,商丘市有个民权县,而在洛阳市、许昌市一带民国时期还曾经有过自由县、平等县、民治县,这就是被誉为冯玉祥将军在主政河南省时期,按照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倾力社会改良,除旧布新,直接采用中山先生倡导的政治术语作地名,借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焦作市博爱县

商丘市民权县

1931年地图上的自由县、平等县,另外白沙镇是民治县的治所

其实如果把这种新设县,并且冠以新的社会时期名字的做法放到全国范围来看,便发现并不是河南一个省这么做,比如陕西设平民县,甘肃设鼎新县、民乐县、民勤县,青海设共和、同仁、民和、互助、同德等县,时间节点都是在民国成立之后设的,并且都是使用了一些政治术语用作县名。

除了这些县,在民国成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共新设了200多个县,分布在黑龙江、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宁夏、贵州、甘肃、绥远、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其中以四川、广西、新疆、云南、甘肃等省新设县最多。

1931年时的中国政区图

为何当时会有如此大的动作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原县境过于辽阔,但是县级主官的佐官被裁撤,引起治理不便于是增设新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或者虽然佐官没有被裁撤,但其职权并不能控制该地区,因而置新县。比如新疆于阗县策勒村县佐,“因其地幅员辽阔县佐权轻,难为治理。为便利诉讼,开发荒地,注重边防”,所以在民国十八年改为了县。

1931年地图上的于阗和策勒县

2、原县境域辽阔,又有一定经济基础,但县政府管理不便,于是析置新县,加强管理。比如青海的同仁县、同德县,河南的博爱县都是出于这种原因而新设的。

3、因县境域辽阔,地处交通要道,距县治又较远,因而置新县进行管理。

4、原为设治局,因开发已达到一定程度,符合设县的条件,所以改为县。

5、对一些边远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土官“改土归流”后新设了许多县。

1931年地图上的崇明县和启东县

6、因为河流冲积等自然条件变化,新增长出大片土地需要管理,所以置新县,比如陕西省朝邑、华阴两县地濒黄河,黄河东徙后淤出许多田地,为便于控制起见,于民国十八年2月以朝邑、华阴两县黄河滩地置平民县。还有江苏省崇明县,因外沙面积不断增大,中间却隔着长江,管辖不便,于民国十八年置启东县。

1931年地图上的平民县,但位置似乎不对,应该在黄河西岸,属陕西省

7、是在边疆与外国接壤地区设立新县。

此外还有因为战争的需要新设的县,以及抗战胜利后在台湾省、东北地区接收过来日占时期及伪满洲国设立的县级政区,基本予以沿用。

从以上情况看,民国时期新设的县是有着各种各样情况和原因的,是全国整个大形势的需要,而不是一人一地的意愿和政策所决定的。今天,这些民国时期新设置的县有的依然存在,有的则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被裁撤、合并,也有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撤销。

您知道都有哪些县设置于民国时期,有哪些已经被撤销,有哪些还在使用呢?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