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扬州瘦西湖
5月13日9时进入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二十四桥为单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走到二十四桥的湖前,几只黑天鹅吸引了我,我忘记了其他五同学在等我,静静的等待拍摄黑天鹅,它有扁长扁长的嘴,红色的嘴上有一道白,脖子修长修长的弯曲着像个“2”字,步态轻盈,姿态优雅,羽毛像鱼鳞似的覆盖着,尾部的毛翻着小波浪像礼服的裙边,黑天鹅给人的一种感觉是高贵又神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野史说成隋炀帝因歌女数改名,“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余音缭绕,余味不尽,走过的是风景,留下的是人生。
芍药花,花中丞相,别名巜别离草》。
“熙春台”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为给皇帝祝寿,花费万金建筑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可见当年扬州盐商的富有。然而,它的宏伟的气势、精巧的结构,却又显示了扬州园林无穷的魅力。熙春台矗立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西岸,与莲花桥遥遥相望。在莲花桥南岸,法海桥内河出口,熙春台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
胡经理在此红楼寻梦
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五月下扬州。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画舫清荡,玉桥横卧,别有一番风味。
5月13日五亭桥正在修建,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而建五亭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清咸丰五年(公园1856年),五亭桥毁于兵火。民国21年(公园1933年)邑人筹资重建五亭桥。1990年,重修五亭桥,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流传着一个白蟒护桥的传说,在清朝时,有人见过一条大白蟒,盘旋在白塔上,将头伸到五亭桥下饮水,老人都说这是神龙。
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拍照留念,漫步于小桥,陶醉于亭台楼阁,走进亭台楼阁,品味历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山水之间,天鹅戏水,身临其境,让人如痴如醉,流水潺潺,花花世界,莺歌燕舞,奇花异草。风景如画,春色满园,泛舟湖面,瘦西湖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的参天大树!高矗入云,枝繁叶茂,枝叶茂密,林木苍翠,枝干挺秀,林阴蔽天,一派生机。
站在扬州钓鱼台时,可以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
瘦西湖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
“徐园”是大军阀徐宝山的私人园子,据说徐宝山虽为大军阀,而且在当地颇有影响,势力也非常大,但他多次让风先生为其园子题字,风先生总以各种理由予以推脱,使徐宝山非常难堪,这个风先生也颇有些文人的骨气,不愿与大军阀为友,更不愿在其园头上留下自已的笔迹。无奈之下,风先生题字,把徐字中间的一竖出了头,把园中间写成虎字,外边也是一个不正规的口字,骂徐宝山是笼中之虎,这园上的二字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白塔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少一座塔,当地盐商花了十万两银子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一夜造塔的故事。
民国九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
5月13日早饭前访谈
扬州瘦西湖旅游结束,5月14日继续下一站,到达镇江,带着美好的心情,享受了大自然美好的山水画,走进自然,自然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