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027年全面非笼养,对中国养殖企业是机遇还是贸易壁垒?| UNFSS·中国说对话回顾
2021年7月13日,由比利时推动动物福利的非盈利机构 Eurogroup for animals 召集,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承办的第九期 UNFSS·中国说对话顺利举行。本次对话就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在动物福利与食物体系转型方面可以展开的实践合作从政策、商业参与和公众宣传三个角度做了深入的探讨。
在对话伊始,良食基金执行长侯兵女士作为主持人介绍了此次对话召开的背景、即将讨论的议题;Eurogroup for Animals 贸易与动物福利项目负责人 Stéphanie Ghislain 介绍了动物福利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为什么现在是中欧合作推动动物福利的好时机,以及未来的合作方向;良食基金发起人简艺先生介绍了良食基金自2017年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与“动物福利”的关联,并说明在公众层面普及“动物福利”一直是良食基金的重点。
欧盟驻华代表团卫生与食品安全处公使衔参赞 Gudrun Gallhoff 介绍了畜牧业和全球食物体系目前面临的挑战,畜牧业为全球贡献了40%的GDP,是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但工业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她指出改善动物福利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欧盟通过绿色新政以及“从农场到餐桌”战略作为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切入口,以打造公平、健康、环境友好型食物系统。
目前,欧盟正在结合最新的科学成果,对现有的动物福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更新与完善,她同时指出,动物产品标签化对动物福利的推动事业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随后,对话进入圆桌讨论环节。
政策法规角度
首先是政策法规角度的讨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先生首次向两会提交了动物福利立法的议案,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是中国动物福利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在此次对话中,赵皖平先生介绍了自己提交议案的契机以及此后的几年里,他观察到每年都有动物福利相关的议案提交,说明动物福利在中国有了长效的进展。
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是中国首家以“动物福利”命名的机构,作为该机构的首届会长,席春玲女士介绍了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政策层面所做的推动,包括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顾问团队、与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农场动物福利的团体标准、参与ISO的制定工作以及中欧合作的减抗项目等。
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18年,委员会制定的3项标准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这是当年唯一获奖的团体标准。目前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制定的家禽、家畜、水生生物的动物福利通则正在报批中,这些标准填补了中国动物福利标准的空白。
兰州大学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管理国际中心主任龙瑞军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与畜牧业发展,他为我们介绍了西藏人民与自己饲养的动物有着很深的连结,每一只牦牛都有自己的名字。早些年,牧区以生产为重,导致生态失衡,牧民的生计也随之下降。如今以生态为重,生活质量反而得到了提升。龙教授指出,在生产、生活、生态三要素中,生态是根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短期快速发展不可持续。
作为政策角度的海外机构代表,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国际事务总监李博先生回顾了欧洲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进程,指出欧洲公民对动物福利普遍有较高的认知度,并希望有相关辨认标识。欧盟立法是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制定的,相关科研成果的出现是推动立法的重要因素。如今,全球农场动物的养殖都在向着“去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欧盟对进口产品的动物福利要求也许可以成为改善中国农场动物福利的催化剂,而非贸易壁垒。
最后,五位嘉宾就中欧如何推动动物福利法规建设给予了自己的意见。Gudrun Gallhoff 分享了欧洲从关注生产效率到重视农场动物体验的转变,她认为在动物福利推动工作中,应该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多方共赢;
赵皖平先生分享了自己当年美国考察的经历以及连云港一家蛋鸡企业近年来的转变,曾经认为不容易短时间内在中国实现的福利养殖,如今已有本土案例出现。他认为,欧盟2027年全面禁止笼养系统将推动中国的动物福利法制建设,有对外贸易业务的养殖企业尤其应该关注欧盟的这一决议。在国内消费市场,考虑到中国地域广泛、消费水平参差不齐,赵皖平先生认为中国动物福利的改善应该采用小步快跑、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渐跟上国际趋势。
席春玲女士分享近年来中国动物福利事业在国内外公益组织的合作下,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国内不缺少高福利的动物产品。她希望依据最新的欧盟标准,与中外动物福利同行一道修订国内的团体标准, 帮助国内养殖企业达到出口的要求。同时,希望中欧能够互相承认彼此的动物福利标准,扩大合作空间。
龙教授则补充了中国西部地区不适合耕种,但很适合放牧,牧民饲养出的牛羊鸡的自由指数很高,都是非常高福利的养殖产品,通过妥当的规划,完全可以满足出口欧洲的动物产品需求。李博先生则再次强调了动物福利标签化的重要。
商业参与角度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周尊国先生介绍了拥有50年历史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如何在商业世界及立法方面推动动物福利。自2019年起,协会联合28个国家的170个组织,收集了140万份有效签名,直接推动了欧盟2027年废除笼养系统决议的颁布。
同时,协会还通过商业基准报告(BDFW)对全球领先的食品公司做动物福利水平的评估,推动公司将动物福利纳入商业行动中,其中有十几家中国本土食品企业在被评估之列,但排名相对靠后。同时,从2007年开始推出的一系列按福利等级划分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奖,如金猪奖、金蛋奖等,也在推动生产者逐步、分阶段提升福利养殖水平。
上海悦孜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HFAC美国动物福利标准组织中国负责人熊传武博士分享了机构在非笼养蛋领域所做的消费者调研,其中可以看到消费者目前对于购买动物福利产品的一些顾虑,同时也对未来非笼养系统的发展做了积极展望。
作为一家欧洲企业,欧福蛋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国开始了非笼养蛋鸡饲养,并先后获得了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福利养殖金蛋奖及HFAC认证。副总裁韩太鑫先生分享了近些年的实践经验,有了权威机构的认证,目前欧福蛋业能够以理想的价格将非笼养蛋相关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农场动物项目经理储学琴女士也分享了机构通过对比试验,让养殖企业明白,提高了动物福利水平,并不一定会大幅提高养殖成本,但却会大幅改善农场动物的健康水平,以母猪为例,取消限位栏的使用后,母猪的产仔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为企业增加效益。同时,机构也将消费者调研的结果展示给养殖企业,让养殖企业有信心往福利养殖发展。
讨论环节,几位嘉宾就2027年欧盟废除笼养系统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储学琴女士分享,目前中国的动物产品已隐约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提升养殖水平,达到出口标准,是未来中国养殖企业的机遇;韩太鑫先生则报告了自己公司的福利蛋成功出口到欧洲的食品企业,如果及时转型,欧盟的决议对中国养殖企业可以是一个机遇;熊传武博士也认可这一观点,认为转型需要时间,先行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市场回报。
公众传播角度
公众传播领域,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孵化器协调人及食物政策官员欧阳惠雨分享了良食基金如何以良食倡议为抓手,通过WET-菜市场改造等丰富多元的项目将动物福利理念传播给公众;小象君创始人张静分享小象君如何抓住时事热点,就人们的认知误区给予观念更新,并为这一领域的青年行动者提供发声平台;
最后,四位嘉宾各自用一句话表达了在公众传播层面推动动物福利的建议。Michelle Sinclair 博士认为积极、尊重、理解和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张静女士分享,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要找到特定的传播语言;邬小红女士分享,公众传播要回归到动物本身,特别建议在青年当中重新建立人跟动物之间的关系,让科学去夯实动物福利的发展,让人文去温暖科学;惠雨认为关于动物福利的教育背后更基础的是食物系统的教育,让青年人了解可持续食物系统、了解健康饮食,了解同一健康,那么动物福利的概念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至此,本次充实、信息量极大的动物福利中欧对话圆满结束,召集方代表 Stéphanie Ghislain 对各位嘉宾的出席与内容分享表达谢意,希望未来有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