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走!一起打仗去!——《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01

one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披一件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与你同仇敌忾。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矛与戟,与你上阵杀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一件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甲与兵,与你共赴国殇。

         走!一起打仗去!

这是《秦风》!这就狠《秦风》!

历史上秦的先祖以为天子养马有功而得了块偏远的封地。在周幽王时,犬戎入侵西周,平王东迁,襄公赶走犬戎,并派兵护送平王至洛阳,始封为诸侯。秦的封地皆迫近戎狄。为了巩国防敌,秦国尚武,以射猎为先。秦国是不是全民皆兵?我想可能的。

听过王立群讲的《秦始皇》,叹服不已!秦在统一六国的前的七代君王都肩负起了历史使命。代代明君,代代重才。最后强大灭六国而成大秦。

这首《无衣》大概写于公元前770左右,可能秦襄公赶走犬戎,护送平东迁的作。《无衣》可能是秦军出征时唱的军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作为小女子的我,一读也是热血沸腾,恨不能披甲上阵杀敌,也早置“生死”度外。遥想一下秦国时期“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的将领,领几十万秦国大军出征,齐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气吞六国之势喷薄而出,山河为颤,山崩地裂。敌军一听秦军来袭,闻风丧胆,早丢了气势。灭六国而统一中国,非秦不可!这首军歌听说在秦军中传唱了一百多年。

这首军歌,后来竟然跟楚国的命运联结在了一起。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他联合吴王阖闾举兵攻楚,楚国岌岌可危。楚国大臣申包胥急到秦国要援。伍子胥、申包胥本是好友,伍子胥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了楚。申包胥则说:你若灭了楚了,我定能使楚复兴。秦哀公本无心出兵,但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大惊,于是秦哀公命乐队奏响《无衣》,出兵救楚。申包胥九顿首。楚国被救。

再回到诗本身。全诗三章,重章复沓的诗经结构。重章复沓的形式极易渲染气氛,层层递进。每章开头采用“问答式”。一句岂曰无衣?”一股子愤慨直冲脑门子,“与子同袍”铿锵有力,自信满满,士气顿生。士,势气足而胜。这个“同”又何指同披一件战袍,而是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同生共死,勇往无前。每个士兵在这首军歌复沓中升腾起的是被烈火燃烧的激情,杀敌报国的英雄之气。“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个军队,听命于最高指挥,协同作战是军队的强大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兵器磨锋利!走!我们一起上战场杀敌人去!相信每个秦兵都有一个英雄梦。当时,秦兵上战场杀敌提着敌人的首级就可以领到赏钱,不勇猛怎么可能?!

三章重叠,层层递进。从“与子同仇”到“与子偕作”到最后的“与子偕行”。已上战场了作战了。

我喜欢这首军歌,这首爱国主义军歌。

第一次觉得上战场是种荣耀,无关生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