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找准路径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全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教育,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到2023年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课程衔接、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及动态监管等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基本形成。(6月29日中国教育报)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生活到小学生活在许多方面将发生较大变化,有些孩子到小学一个月以后还不适应,还时常哭闹,课堂上随意走动等,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很有必要,是提高启蒙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幼小衔接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影响下,家长也极其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前些年,幼小衔接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的超前教育上,到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认识并书写一些汉字,还认数、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有的甚至还教学生学习英语。幼儿园生活结束后,还在暑期里组织学前教育,不仅把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初步学习了,而且有的还拔高要求,组织这些小学预科生学习类似奥数的数学思维训练等。这样的幼小衔接,使一些学生未上小学前,就感受到了小学学习的困难,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产生畏惧,对新的学习生活失去信心。路未走就缺少了动力,这样的幼小衔接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幼小衔接找准路径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且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科学对接的过程,正确的路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很好地适应新生活,才能拥有美好未来。这次广西教育厅印发的《实施方案》中,强调幼小衔接的教育生态形成,就是在教育理念上实行转变,建立起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家、校、园联动,把育人作为衔接的宗旨。
首先,培养规则意识。孩子在幼儿园时,往往遵守纪律的意识较弱,加之目前,家庭对孩子的家规教育淡漠。而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做人的基础,是小学生的重要素养要求。在幼小衔接中要加强规则意识的对接,幼儿园大班后,在活动中如果孩子大声喧哗,或者不听老师的安排等,老师一定要进行谈话教育,对遵守纪律较好的孩子在班上要进行表扬。可设立“遵章守纪”奖,对守纪律表现好的孩子奖励小星星。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要开设纪律教育课,给孩子讲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平时应该怎样做,告诉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有哪些校规校纪,渗透《小学生守则》和《一日常规》等内容,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其次,培养自理能力。由于一个特殊的年代,独生子女的出现,家长宠爱孩子,孩子在生活中本来能自己做的事也由家长代劳,不仅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而且孩子丧失了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小衔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园大班时,可开设生活自理课,指导幼儿自己整理书包,学习擦课桌凳,指导幼儿打扫教室,可两周左右开一课。并通过现代通讯平台,向家长宣传孩子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告知家长这是孩子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家长在家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到了小学后,孩子将会要承担班级值日工作等,必须要让孩子先前学会做,这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再次,培养时间观念。按时作息、守时是一种重要素质,是做好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学生在幼儿园时,不按时到园是常事,没有到下课时间也可能走出教室等,幼小衔接就需要清除这些不良现象。幼儿园的孩子赖床现象普遍存在,晚上看电视也很随意,一般来说孩子的良好作息习惯没有养成。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学习节奏变得较快,感觉会紧张许多,并且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上了大班后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到校要减少迟到现象,上课钟响了必须立即进教室等。并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每天准时起床,晚上准时睡觉。另外,孩子的专注力也是衔接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幼儿园学习时一节课只有20分钟,而小学是40分钟,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幼儿园两节课的时间,孩子上小学后,往往到了后半课就坐不住,注意力就分散。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在上课时要督促孩子尽量控制自己,在一节课上不许做小动作,不许随便讲话等。在家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适当延长时间,家园共育,不断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为孩子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孩子能否平稳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幼小衔接非常重要,意义重大,要在育人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衔接方法,不断调整衔接重点,保持正确的衔接路径,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