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国史31:东晋的情况

317年,晋愍帝为前赵所杀,时在健康的琅琊王司马睿自立为晋元帝,以下即称东晋。晋元帝得立,依靠的是琅琊王氏的力量,所以重用王导为宰相,王敦掌兵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时的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是荆州地区。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即以荆州之地为根基,开发既早,积累亦厚。而此时长江下游的扬州地区,虽然经过三国东吴的开发,但其发展程度仍较中游为劣。因为荆州人口众多、钱粮富庶,所以东晋的兵都养在此处。而军事战略上,于荆州置重兵,便于顺江而下,也有利于长江一线的防御。所以东晋的形势,朝廷虽然在健康,国力的根基则在荆州,这也就造成了外重内轻之势。

朝廷力量弱,藩篱力量强,那是势必要互相猜忌的。晋元帝用王敦掌荆州兵权,本意是加强对上游的控制,可一旦王敦控制了荆州,元帝又不免猜忌他。此时琅琊王氏的声望正是如日中天,元帝更有意削弱他们的权力。结果到了322年,王敦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一路打到健康,将下游勤王的军队全部击败。王敦控制了朝廷,本有意废掉晋元帝,因得不到王导的支持而作罢。323年,晋元帝病死,晋明帝继位。王敦仍拥兵荆州,遥控朝廷。到了324年,王敦病死,晋明帝才发兵讨平了王敦的余党。王敦虽败,琅琊王氏的势力却未受影响,王导更因平乱有功加官进爵。

325年,晋明帝死,继位的晋成帝年幼,明帝皇后庾氏临朝,后兄庾亮辅政。327年,庾亮欲削历阳内史苏峻的兵权,结果苏峻叛乱,攻克了健康。庾亮逃出京城,联合江州太守温峤、荆州刺史陶侃一起讨平了苏峻。不久陶侃亦死,庾氏的庾亮、庾翼、庾冰相继执掌荆州兵权。因为庾氏是外戚,这一时期朝廷与荆州之间颇称融洽。345年,庾翼死,东晋朝廷用桓温掌荆州,于是上下游之间又开始互相猜忌。347年,桓温发上游兵攻灭了蜀地的成汉,一时声威大震。晋廷为了抗衡他就引用同样很有声望的名士殷浩做宰相。殷浩为了建功,在354年趁后赵内乱之机北伐。他用羌族降将姚襄为先锋,结果被姚襄倒戈打得大败。桓温即此为借口压迫晋廷将殷浩废为庶人,然后自己北伐,击败姚襄后收复了洛阳。桓温早有异志,不过忌惮朝中门第大家的势力,所以想先建功立威再行篡夺。365年,前燕攻占洛阳,到369年,桓温举兵伐燕,结果大败于枋头。此时桓温已将近60岁,自知北伐建功再无希望,遂于371年入健康,废皇帝为海西公,而拥立元帝幼子司马昱为简文帝。此时桓温的声威煊赫已极,多次暗示朝臣拥他受禅位。朝廷中当国的谢安、王坦之用敷衍、拖延之策对付桓温,桓温亦终究没能下定决心举兵反叛。桓温病死于373年,其弟桓冲继承了荆州的地盘。桓冲没有野心,自愿将兵权交出,上下游间的矛盾才又告一段落。

372年,简文帝病死,晋孝武帝继位,谢安用事。377年,为防御前秦的进攻,谢安用兄子谢玄镇守广陵。谢玄招募江北流民建立“北府兵”,号为一时精锐。383年,前秦苻坚举大兵攻晋,谢玄即用北府兵败之于淝水。此后东晋的形势,下游的武力就转比上游为强了。淝水战后,谢氏门阀的势力大盛,引起孝武帝的猜忌。谢安受排挤去位,不久即病死。孝武帝用琅琊王司马道子为相,刻意削弱王、谢大家的权势。司马道子当国日久,孝武帝又觉得他尾大不掉,所以派后兄王恭镇京口,殷仲堪镇江陵,以外藩的兵力做牵制之用。

396年,孝武帝死,子安帝继位。司马道子用事,与王恭、殷仲堪矛盾激化。到398年,王恭、殷仲堪就一同起兵讨伐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率军抵抗王恭,劝诱北府军的将领刘牢之倒戈,王恭遂败死。此时殷仲堪的荆州军又杀到,刘牢之不肯再战,晋廷只好向荆州军求和。此时荆州军中领兵的是杨佺期和桓温的儿子桓玄,晋廷任两人为刺史,用地盘买得两人罢兵。399年,桓玄又起兵攻灭了殷、杨,吞并了他们的地盘。402年,荆州饥馑,桓玄拦截漕运使下游乏粮。司马元显举兵讨伐桓玄,结果刘牢之再次倒戈,桓玄不战而胜进入建康。桓玄入京之后迅速诛除异己,然后在403年废安帝自立,史称桓楚。桓玄称帝本是自不量力,根本不能服众。到了404年,北府军将领刘裕等人起兵讨伐桓玄,桓玄遂败死。刘裕拥安帝复位,自己执掌了朝权,麾下诸将亦各占雄藩。

409年,刘裕出兵攻灭了南燕,收复了河南之地。412年,刘裕又攻灭了与他一同起兵讨伐桓玄,当时割据荆州的刘毅。稳定了内部之后,417年,刘裕举大兵北伐,一举攻灭后秦,收复了长安。刘裕在长安未及站稳脚跟,他留守建康的心腹刘穆之就病死了。刘裕害怕后方有变,只好举兵南归,留下一个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刘义真兵力既少,诸将又不用命,长安遂为胡夏所克。刘裕闻失长安,登城流涕而已。420年,刘裕布置妥当,遂篡晋自立,是为宋武帝。

(0)

相关推荐

  • 东晋孝武帝成功加强皇权的深层次原因及对东晋后期政局的深远影响

    西晋晋惠帝时期,由于晋惠帝大权旁落于皇后贾南风,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政权摇摇欲坠,进而诱使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南下,史称"永嘉之乱".经此一乱,西晋司马氏宗室基 ...

  • 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

    门阀政治是东晋一朝最大的特色,即皇帝同门阀士族共治天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门阀家族有四家: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 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是和东晋皇族一起登上舞台的,影响力犹有 ...

  • 东晋宰相何充的政治战术:盯死上家,喂牌下家,不料下家胡了大胡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魏晋以来祖尚虚浮,这种风气到东晋更是愈演愈烈,名士们占据官位却热衷于清淡,不屑处理公务.在这样的氛围中,何充算是一个异类,他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能舍清谈 ...

  • 两败俱伤的淝水之战——开启了南北朝的大门

    原创2021-07-14 08:00·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很奇怪,或者说是很尴尬.从规模和参战人员上看,这应该是南北政权的一场大决战,然而结局却是,战败的北方政权自我瓦解,并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分裂战乱 ...

  • 桓温桓玄父子乱晋: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70,,欢迎收看. 晋明帝司马绍有一代明主的资质,可惜运气不佳,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年仅27岁. 司马绍早死,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权力是每个人都不能拒绝的.不久,太 ...

  • 简单中国史:③夏代的情况

    古籍中说尧传舜.舜传禹,皆是以德禅位,所谓"官天下",恐怕并非如此.尧.舜能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所依赖的是其氏族的力量,一旦氏族力量有所消长,氏族首领在部落联盟中的地位也跟着有所升降 ...

  • 简单中国史:⑤西周的情况

    <史记·殷本纪>载殷代几经兴衰,后来传到武乙,就是纣的曾祖.武乙也是个暴君,<史记>载他"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事实大概并非如此,殷君的领地在河南东 ...

  • 简单中国史:⑥东周的情况

    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史记>所载,但是并不可信,关于褒姒的身世,<史记>的记载也颇为传奇,也不可信.但是褒姒其人或许有,周幽王因宠爱偏室而引起宫廷动乱的事也颇合于 ...

  • 简单中国史:①中国人起源时的情况

    关于人类的起源,现代比较流行的是单地起源说,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古人种在东非的一支发展为"智人",也就是现在所有人类的祖先.大约在距今5.6万年时,智人开始从东非向外界迁徙.这个 ...

  • 简单中国史:②中国古代史早期的情况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向上追溯最远就是其远古的神话和传说,神话传说虽然不能确信,但其中到底留有一些真实历史的线索.此事好比一个人虽然无法说清自己极幼小时的事,但在他的记忆中却留有那些事的影子.中国古代 ...

  • 简单中国史:④殷代的情况

    早在清末的时候,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就有农民从田地中挖掘出带字的甲骨片,这种甲骨文字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从其中就考证出小屯其地就是古籍中所谓的"殷墟".到了1928年,中国学界始对殷 ...

  • 简单中国史:⑦春秋初期的情况

    天子是古代国家的政治重心,也是封建法理的代表和维护者,现在天子丧失了威望和力量,自然要造成政治失衡,封建法理也失其作用.在诸国分立的政治环境中,失去了法理的约束,祸乱自然要接踵而至了.东周政治失序的第 ...

  • 简单中国史:⑧春秋霸政的情况

    <史记>所称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是五位武功强盛的君主.其中宋襄公昙花一现,武功不彰:秦穆公称霸西戎,东向为晋所阻,对中原事务少有影响:楚庄王则始终是诸夏之敌 ...

  • 简单中国史:⑨战国时代的情况

    春秋时代的社会发展,使早期只有一城一地的诸侯国膨胀为有很多城池.地盘广阔的大国.为了管理广阔的领土,各诸侯国就又各自分封其大夫.天子式微,诸侯各行其是,诸侯式微,强势大夫亦各行其是,所以到弭兵之会时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