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把怨恨加在和善之上,怎么会有善良?所以圣人解决事务用契约约定,不以语言来定。有思想文化的人善于用契约,没有思想文化的人,只用言语。自然大道和社会大道只认知大道的规范,没有文化认知的人,只见眼前名利,不见大道规范,所以自然大道不会因为同事物远近而有所改变,只给予遵循自然大道规范的人。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也。任刑者失人情,必有余怨及於良人。言一人吁嗟,则失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也。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
2王弼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
3杜光庭注:以圣人体彼虚玄,法兹上善,以奉社稷,临御配天,此则执契乘时,和怨为美。乃明惟善是与,以表天道无亲。至於弃舟舆而不乘,除甲兵而不用,玄契大道。
4陆希声注:夫上下相亲,民则无怨。民之不亲,大怨作矣。虽能和之,其伤不复,既有余怨,安足以为善哉,必也使无怨乎?古者结绳为约而民不欺,破木为契而民不违,何者?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故圣人之心与百姓心犹左右契耳。
5吕吉甫注:复雠者不折镇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不由此道,则怨之所生也,而人欲和之,不可胜解矣,故曰和大怨者,必有余怨。不善者,吾亦善之,乃所以为德善,和大怨而不免於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哉?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是乃使复伟者不折镇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而天下平均之道也。盖古之献车马,执右契,右契所以取,左契所以与,则左契者,常以与人而不为物主者也。
6苏辙注: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性者不见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本,而欲和其末,故外虽和,而内未忘也。契之有左右,所以为信而息争也。圣人与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为常,驰骛於争夺之场,而不知性之未始少亡也。是以圣人以其性示人,使之除妄以复性。待其妄尽而性复,未有不廓然自得,如右契之合左,不待责之而官服也。然则虽有大怨恋,将涣然冰解,知其本非有矣,而安用和之?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则亦劳而无功矣。
7时雍注:阳为德,无为也。阴为怨,有为也。世之人勇动於敢为,故有怨,加以知慧仁义以和大怨,怨愈多矣。夫若是者,安可以为善?且知慧外通,七义多责,故勇动多怨。是以圣人执天之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尝予於人而不取也,故不责於人,何怨之有?
8邵若愚注:汤放桀,武王伐纣,而和天下之大怨者,后必有征伐之余怨。既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如执左契,左契自执,右契与人。契之左右合以为信。而不责求也於人。有德者如司主也左契,物来自合,此天之道也。
9王夫之注:既不欲攻之,则从而“和”之,欲有为于天下者,舍二术无从矣。夫物本均也,而我何所通?物苟不通也,而我又何以均?无心无力,怨自不长。有心者心定而释,有力者力穷而返。不待无所终而投我,而先就之以致均通之德,是益其怨而怨归之矣。
10林虞斋注:恩怨两忘,方知至道。人有大怨于我,而必欲与之和,虽无执怨之心,犹知怨之为怨,则此心亦未化矣。虽曰能与之和,此心未化,则余怨尚在,安得谓之善道,此诚至理之言,亦借喻也。
D本注
1本篇为总论篇之四,阐明自然大道无处不在,人人可见,而有思想文化的人遵循大道,循事物发展方向而为,常人则倚个人主观名利好恶而为。
2怨,形声,从心夗声,本义仇恨, 《说文》怨,恚也。用和善调和大的仇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把怨恨加在和善之上,又怎么会称为善呢?
3契,本义契约,通于鍥;《说文》契,刻也;《尔雅》契,绝也;《易》系辞---后时圣人易之以书契。彻,形声,从彳从鬲,甲骨文字形,表示吃罢饭撤去炊具的意思,本义撤除;《说文》彻,通也。《庄子》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所以说圣人在调和大的怨恨时,用契约的约定来处理,而不是用言语;这就是有仁德的人,善于用契约解决事物,没有仁德的人,是用话语来解释事情。
4自然大道,循天道不颇,所以有思想文化的人,遵循自然大道,社会大道,文化认知大道,非用主观意念来行事;循于天道,则无知无欲,无行无为,何谈于亲,无亲则复归事物发展方向,人人得而见,时天道与人,而人则不知不行,惟其主观意念好恶从之。
阴阳五行化生万物, 自然大道循天地,社会大道遵自然。社会之人,有文化为阴,无文化为阳;有文化者,阴静其内,求其实,社会因而进步,无文化者,阳躁其外,求其华,民生因而百态,纷纭众生,化出种种。故有礼之始,智愚之别,有无之分,社会之常数。及至儒家之说,人为裸虫,三百之首,起于礼仪,有文化而为人,无文化而为虫,人性之分别,社会之基石。道家与儒家一脉之识,正言礼,智之起,愚之始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斯乃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