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满面心愁烦,中医治疗换新颜

粉刺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得过粉刺,或者还在被粉刺所困扰。也许你也曾经接受过正规治疗,但因长期疗效不佳,而放弃继续治疗,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任其肆意疯长。

但是你要清楚一个道理,粉刺或者其它疾病并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出现的,反而因为它或它们的出现,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的身体内部一定是出现了问题,治不治疗则是可以看这个问题是否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或者影响,如果出现了问题不去调理,不去治疗也是有可能引起其它一些疾病的产生的,当然选择权还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里。

不管过去你是否有去真的治疗或者采取过干扰措施,效果又如何,也希望接下来分享的内容,能让你重拾信心,勇敢告别这个烦恼,做一个由内而外都更加自信的人。

要想治疗好粉刺,就要在过往的简单基础认知上,重新再全面的对其进行一个了解。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到底什么是粉刺。

粉刺的定义

粉刺,西医称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

本人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现将有关粉刺的诊治思路和方法做以下分享:

粉刺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点:

一、体内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

二、饮食不节,过量食用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沿着经络往上走,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

此处的肺胃积热均属于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都会导致肺胃积热的现象出现。

儿童日生夜长,生机蓬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则气盛,气盛则易化火,所以更容易出现肺热胃热的情况。

如果病情长时间没有痊愈,则会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

因为在中医中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湿,如果脾虚了,就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就会导致水湿在体内聚集,日久就化成痰了。最终使先前出现的粟疹日渐扩大,或着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而且大多数肥胖的人体内是多痰湿的,想要减肥的话,可以配合化湿健脾的中药,有助于调节体质,协助减肥。

总而言之,体内血热偏盛是发病的内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则是致病的条件。若湿热夹痰,则会使病程缠绵,病情加重。

特点

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少数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后色红,吨部发生小脓疱,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

有时形成结节、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疤痕,皮肤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稍有瘙痒,如果炎症明显的时候,则会引起疼痛或触痛。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一般到30岁左右可逐渐痊愈。

鉴别诊断

一、酒渣鼻长好发于中年人,损害为面部中央及鼻尖弥漫性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形成鼻赘。

二、职业性痤疮常见于与矿物油接触者,可产生痤疮样皮损,损害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面部外,常侵犯手背、前臂、肘及膝等接触部位。

中医根据四诊可将粉刺主要分为以下三型: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和痰湿凝结型三型。

1、肺经风热型

若丘疹色红,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或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此为肺经风热之象也,治宜清肺散风。

治疗则需要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物组成为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等。

2、湿热蕴结型

若皮损红肿疼痛,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疱,颜面出油光亮,伴有口苦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饮食不节,湿热蕴结的现象。

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物组成为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黄芩、栀子等 。

3、痰湿凝结型:

若皮损结成囊肿,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此为中焦不运,痰湿凝结之象也。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治疗应以化痰健脾渗湿,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为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独活、海带、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等。

案例分享:

丁某,女,18岁。面部反复起疹4年。

患者自14岁起,面部即起大小不等之红色丘疹,有时伴有脓疱,无明显自觉症状。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仍旧时轻时重,未曾消退。每于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减轻。经期多滞后2~3天,色暗,经来腹痛。平素喜食油炸食物及甜食,纳可,大便干燥,2~3日一行,小便如常。

查体:前额、双颊、下颌、背部、前胸等处散在大小不等之红色、紫红色毛囊性丘疹、结节,部分顶端可见脓疱,其间杂有暗褐色色素沉着斑及黑头粉刺。舌红,尤以边尖为甚,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青少年)、发生部位(颜面、前胸、后背)、皮损特点(丘疹、脓疱、结节、粉刺)、对称分布等特征即可诊断。

第二步:鉴别诊断。主要与酒渣鼻相鉴别: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分布于鼻尖、两颊、额、颏部为主,患处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晚期可形成鼻赘。

第三步:进行辨证论治。颜面部红色、紫红色毛囊性丘疹、结节、脓疱、黑头粉刺当属肺经风热之证,结合全身症状,经来加重,伴有痛经、经色暗红,当为气血不畅之象,便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胃腑有热之兆。所以证属肺胃蕴热,气血不畅,治拟疏风宣肺,通腑泻热,兼以调畅气血,枇杷清肺饮化裁。

处方:枇杷叶**,桑白皮**,桑叶**,黄芩**,黄连**,焦山栀**,蛇舌草**,生地**,生大黄**,生山楂**,枳壳**,茵陈**,夏枯草**,白芍**,益母草**,当归**,生甘草**。

第四步:选择外用药物。本案患者属于寻常型,可以选用颠倒散洗剂或者痤疮洗剂外搽,每日3次。

第五步:调摄与生活指导。少进辛辣、油腻、浓茶等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周后,复诊:痤疮已消失大半,该女很是兴奋,说效果真快,要求继续服中药,效不更方,续服7剂而愈。

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有记载“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虽无关人累,然书生娇女,各多此病,亦欠丰致。治以灭瘢丹为之添容。(《秘录》)”

临床上治疗痤疮一定要分型, 针对不同病机用药,切不可一味清热解毒,死守一方。有是证用是方,坚持中医的辨证,治疗此症并不难。

此外在治疗痤疮的时候,在辨证施治,内服调理的基础上,如结合颠倒散、鹅黄散等外搽,效果更好。同时还需嘱咐患者常用温水洗脸,减少油脂附着面部堵塞毛孔,不要用手挤压皮损患处,以免引起感染,饮食有节,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

本人在五十多年的皮肤病临床诊治中,曾为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解决了粉刺带来的困扰,还其自信、快乐的生活。也欢迎广大朋友,如有此方面的困扰,可以多和我交流~

(0)

相关推荐

  • 干货收藏!青春痘就是痤疮,内附中医辨证论治4方案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黑头.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多种皮肤损害,好发面部.后颈部.胸背部,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图片 ...

  • 中医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治痤疮,见效虽慢复发少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但临床中常有些病例十分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也深深感觉到,如果没有很好的内科基础,皮肤病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痤疮怎么来的? 痤疮病因与素体禀赋偏于阳热体质.饮食 ...

  • “痤疮”满面心愁烦,中医治疗换新颜!

        [病案一]徐某,男,20岁.满脸痤疮,尤其是两颧部更重带脓头,  布满脸颊,此起彼伏,不间断,使小伙子烦恼不断,已经两年之久,多处治疗不佳.经人介绍转求余治.四诊:舌红苔腻,脉弦滑有力,脂溢性 ...

  • 青春痘痤疮的中医治疗 不少年...

    青春痘痤疮的中医治疗 不少年轻人有粉刺,痤疮,有的还落下黑疤青斑,非常不美,严重的疙瘩摞疙瘩,还流脓,使他们生活恋爱都受到影响, 有很多患者去治疗过,用的基本上都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二花,公英,生石 ...

  • 中医治疗痤疮所用的八味中药及验方

    痤疮在中医学中被称为 "粉刺""酒刺""肺风粉刺""面粉渣""风刺" 等.多发于青春期,其特点是颜面 ...

  • 古中医治疗痤疮医案数则

    2021.05.16 痤疮 /////////////////// 有关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的粉刺.丘疹.脓 ...

  • 中医治疗癌证心悟(二)

    当然,中医治癌也在探索中,"或"字是在紧扣病机的前题之下,可喜的事,中医确实治愈了一些西医无法治愈的患者 我在旅游并做些学术交流,等我回去详整理些我治愈的患者,与治疗无效的总结,以 ...

  •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桂林吴氏老中医导言: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作者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归纳出十种主要疗法.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作者/徐宜厚 古往今来,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现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笔 ...

  • 心肝血虚,下元不足,虚风上扰证的中医治疗医案

    王某,女,50岁,成都军区干部.初诊:1980年12月15日.自诉1年多来,常感头昏眩,发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目,卧床不起,起则剧吐,天旋地转.平时十指至手腕发麻颤抖,肢凉,阵感心悸.耳蒙,心烦易惊,眠 ...

  • 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中医4法辨证治疗

    心脑血管供血缺少,即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指体内血脂及黏稠度过高,而使冠状动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粥样硬化,致使心.脑血管的弹性削弱.管腔狭窄.血流缓慢.血栓构成,致使心肌和脑安排缺血.缺氧等病变 ...

  • 老中医治疗虚烦自汗,很好用的几个方剂分享...

    老中医治疗虚烦自汗,很好用的几个方剂分享 1.和阳平胃膏--出处<清宫配方集成*脾胃方>--治疗胃下积痰之夜间虚烦自汗 2.六物胡粉敷方--出处<外台秘要*卷二十三>--治疗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