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白居易的白话文写得好,还是渣男?
公元770年杜甫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出生。白居易是唐代另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将杜甫的现实主义进行到底,并且更加深化,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并以74岁的年龄,活到老,写到老,为世人留下3000多首诗歌,数量为唐朝诗人之最。
一、通俗白话文创作
母亲陈氏,15岁嫁给了自己41岁的舅舅,老夫少妻本来就有隔膜,白父又常年在外做官,聚少离多,压抑的婚姻让陈氏扭曲变形,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了早慧的白居易,厉监控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纵观白居易一生,虽然因为耿直上书得罪权贵树敌颇多,当他初到长安时,因名字叫“居易”受到调侃:“少年,京城房价很高,居怕是不易哦。”等看到他写的“离离原上草”,又说“有才如此,居亦易矣”。
他终将目光和笔投注于普天之下“居不易”的人群。《琵琶行》写歌女泪,《卖炭翁》写烧木炭的老人求生的艰苦,白居易写诗从来不来虚的,就是直接上手怼。
他只是下乡看农民割个麦子,都要写一首《观刈麦》,揭露民生时弊,如今读来,当年割麦的场景历历在目,“居不易”的大有人在,端看有没有人去关心。
这样写诗,道明了现实,却又如何不得罪人?身居官位、高高在上的又何止你白居易一人而已?白诗如此浅显直白,任谁都能读懂,大唐的官员们应该都会感到膝盖中了一箭。
二、情深与渣男之间徘徊
12岁那年,为了躲避政敌报复,白家举家搬到了符离。
路程遥远颠簸,白家幼子染疾去世,举家陷入悲痛。
而就是在那个时候,邻家姑娘湘灵,走进了白居易的世界。
两情相悦,在中秋灯会上一见倾心:“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为了把这段感情掐死在摇篮里,陈氏就把白居易送到南方的叔叔家去,再后来,白居易就去了京城游历。
多年后,他再次遇到湘灵,他们的感情急剧升温,白居易继续以与符离五子切磋为由,半夜无人时,溜进湘灵家,他们偷尝了禁果,享尽云雨之欢。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
再过多年之后,他遇到了人生好朋友元稹。
初遇元稹,他正在写《莺莺传》。
官家千金崔莺莺,为处理老父后事而暂居普救寺,在这里,她遇到了张生。
张生爱慕崔莺莺的才貌,以诗传情,以琴撩拨,莺莺春心大动,在婢女红娘的牵线下,和张生私定终生,张生也是“夜半来,天明去”,俨然恩爱夫妻。
故事写得令人愤恨,但却是以元稹和表妹的初恋为原型。
元稹就是始乱终弃的张生,他在故事里,把张生的这种行为称为善于补过。
因为他抛弃表妹之后,就攀上了丞相之女韦丛,从此青云直上。
元稹得意地把他的作品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唏嘘感慨,他为莺莺怜惜,也想起了他的湘灵,深感负疚。
三、真性情与愤青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崔员外又恋上了一位名叫谢好的雏妓。两人的年纪相差比较大,白居易发现,崔员外头白如霜,而谢好的胸脯却白得诱人,坏心思一动,他就写了一首诗:
《代谢好答崔员外》
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
谩爱胸前雪,其如头上霜。
别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断君肠。
这首诗最劲爆的当然是三、四两句,将谢好的胸部比喻为白雪,恰好和崔员外的白发形成对比,如此老不正经,放到几十年前严打期间都可以治他一个流氓罪了。
醉倒在红尘之中的白居易却直到37岁才选择结束单身生涯,与杨氏完婚。
杨氏是京兆尹杨虞卿的妹妹(京兆尹相当于长安市长),出身较为高贵,而白居易则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所以白杨之恋属于门当户对。可惜的是,杨氏不太通文墨,不属于文艺女青年的类型,对白居易擅长的诗歌更加不甚了解。
大婚之后,意气风发的白居易诗兴大发,洋洋洒洒写下一首长篇诗歌,堪称大唐最美情诗,可诗歌的内容却愁煞了天下女子。
《赠内》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第二段从第三句到第十四句,共十二句诗,因为杨氏不怎么通晓历史,所以白居易绞尽脑汁努力挖掘古代的贤妻,摆在杨氏面前,让她当榜样学习。白居易这赤裸裸的就是“三从四德”的体现,试图让妻子成为“圣人”般的存在,这简直太难了。
在白居易看来,文学家应该心忧天下,时刻关心时事,关注社会,文坛不能只有风花雪月,而没有民生疾苦。在写给元稹的那篇著名的长文《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对新乐府运动做了总结,喊出了那句震古烁今的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就这样直言不讳地揭露时弊,十余年间,几乎把满朝的权贵都得罪了一遍。
很多学者说,江州之贬,是白居易人生的分水岭,将他的政治生涯分割成了两半。从此以后,那个仗义执言的斗士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悠然自得的老干部,开始追求佛老之学,远离官场险恶。《琵琶行》中那位孤独寂寞的琵琶女,或许就是白居易本人的化身,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