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一张小纸条提出了两个教育难题
虹野:一张小纸条提出了两个教育难题
文/虹野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近日,国家电网某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张写有上述内容的“小纸条”引发了广泛关注。“小纸条”是一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写给前去帮扶的志愿者的。(科学网,2018-05-31)
“小纸条”上的内容也引起了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对此,17位院士联名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真正全面地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及不良内容网游的监管惩罚力度,为孩子们创造一片属于他们的、纯净的网游世界。
在大家的目光聚集在“无网游日”、“网络游戏分级”和“网络游戏实名制”等问题的时候,却不自觉的忽略了这张小纸条所反映出来的至少两个“教育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不当的教育扶贫带来的“索取无度”的道德教育问题。在这张小纸条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小孩子把得到帮助当做是这样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仅如此,小孩子还主动“索取”他需要的“帮助”,这说明我们的帮扶已经让我们的孩子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心理,甚至有“不劳而获”的趋势。这里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我们不当的“帮扶”让他形成了“依赖”,孩子本身也是受害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的以物质救助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扶贫究竟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尚未可知,但是至少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需要我们改变简单的扶贫形式,让被扶贫对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个难题则是“为何孩子爱游戏胜过爱书本和文具?”这个问题好回答,但是难解决。游戏使得孩子有趣,感到快乐,而当前的课本则更多的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和痛苦。当前学校对课本重视到了极致,重复的、无趣的内容对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子来说,书本已经变成了“镣铐”,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内容。可惜的是没有几所学校能够容忍孩子们读课外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只有等到应试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或许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网络游戏具有网络和游戏的双重身份,也是当今学校和家长最为痛恨的问题,设置“无网游日”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从游戏中转移到学习上来。可惜的是对于愉快情绪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天性,网络游戏给他们带来快乐,而学校的书本则不能。如果不解决读书不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的问题,即便是把网络断了,孩子们依然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方式寻求快乐。
我们总是用“读书哪有不痛苦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撇脚的理由来督促孩子们学习,想当然的否认了满足好奇心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愉快的。如果我们不反思我们的“书本”,不思考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而一味地的去禁止孩子对快乐的追逐,这样的孩子即便学业很有成就,最终至少会成为一个剥夺他人快乐的人。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