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荣,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尽力使心灵的谦虚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有道之人在纷繁中考察其往复的道理。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是清净,清静就能使生命复归而再次续命;复命续命就是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明智,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宽容的,宽容才会坦然公正,公正才能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

老子用言简意赅的话语,把人生中的道说清楚了。你想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挂碍,就离不开自然的“道”。

一:致虚极。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谦虚的。因为他知道懂得越多,未知就越多。傲慢的背后就是无知,自卑和求关注的心理。《尚书》写到:谦受益,满招损。

不管是电视上还是网络里,那些傲慢的人,最后都会为之付出代价。傲慢的背后是家庭教育里被忽视,被溺爱的延伸。

二:守静笃。诸葛亮的《诫子书》写到:静以养身,俭以养德。现在的“路怒症”越来越多,堵车的急躁,别车的谩骂,红绿灯前的喇叭声,都是因为内心失去了清静。

就算再急也过不去。所有的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对于浑浊的水,越打搅它越混浊,等待之后,自然会变得清澈。这是“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的智慧。

如果把道德经每一章连起来看,都是有联系的。比如浮躁,它来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彩世界,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影响受想行识。想要耐心,宽容,只能让心“静之徐清”。

三:归其根。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有深度。表象看似一样,但由于了解的深度不同,大家看到表象的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接受的教育是:“所有人对我别有用心”,有的人接受的教育是“所有人对我有所帮助”。两种教育的背后看待问题也就有了不同。

易怒的人都是爱抱怨的人,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根源在于不喜欢自己;焦虑源于安全感不足,童年的被忽视,爱的缺失。有的父母说我给了孩子所有能给予的,但却没有给予精神的陪伴,耐心的倾听。这就是性格里的深度。

而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地的道理“厚德载物”,学习天的道理“自强不息”。把问题回归到自然规律的道去做人处事,就有了宽容,宽容让内心归于平静。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不需要表现自己的优越性,显得比别人高多少。“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耐久,没身不殆”。这也是人生的处事哲学。


(0)

相关推荐

  • 路易坪丨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作者:路易坪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两个对宇宙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源泉.一个是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一个是产生于中国的远古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一样,但 ...

  • 物壮则老乃自然规律,何为不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 ...

  • 德慧沉思录之八八二【道理何说】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德慧沉思录之八八二 道理何说 (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 当今 妄欲横行人类世界 离开本体道德 谁还能把道理说清 山北河南湖畔泉城山林子 庚子壬午乙酉丁丑聚狮林

  • 细解《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自为,和无为,让你掌握自然规律

    细解《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自为,和无为,让你掌握自然规律

  • 明师道德树人诀   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明师道德树人诀 (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 育教非儿戏 必明育规律 道德大同规 慧智大家律 万古贤圣教 仅从此门出 格物格心同 不离心身一 身为道聚合 心为德慧机 知识经验载 慧智运识知 诚意本体真 正心 ...

  • 《道德经》七十二章《自爱不贵》悟读述杂【72】

    《道德经》七十二章《自爱不贵》悟读述杂【72】

  • 道德经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老子传道,有所感慨,一种 孤独感的感慨.道如此好,老子说的又如此通俗易懂,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听不懂吗? 先贴下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 ...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老子在这这一章节里所要表达的,即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 先贴下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关于知, ...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这一章,老子告诫统治者们要自知自爱,不要压迫老百姓.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人民不畏惧的时候,则大 ...

  • 《道德经》七十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大宗师怀无比慈悲心入浊世 ...

  • 《道德经》七十一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经文是宣说" ...

  • 《道德经》七十二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老子申命篇之一.老子 ...

  • 《道德经》七十三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老子的申命篇之二.此 ...

  • 《道德经》七十四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老子的申命篇之三.申 ...

  • 《道德经》七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天道五篇之一.&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