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水厦门》号外:“觅水厦门”受宠若惊,爱水者纷至沓来

号外:“觅水厦门”受宠若惊,爱水者纷至沓来
因为近半年公务缠身,我的《觅水厦门》写到17篇的时候(含序),停滞了四五个月没有续集。不是因为这个系列没有市场了,而是太多人喜欢了,以至于我变得紧张惶恐起来。
因为《觅水厦门》,“坚定立场”订阅号的读者量一下子激增。我不太喜欢用“粉丝”这个词称呼读者,这年头,读者哪算什么“粉”?捧个场读一篇的,是朋友;点个赞的,是铁杆;再打个赏的,那便是恩人了。
因为《觅水厦门》,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关注并在其官方号转发;“厦门河长在行动”官微负责人、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处长林福顺私信致谢并要求转发;许多研究水的教授专家、从事水的公司老总及其员工,尤其是情系厦门水资源、水文化,曾经的和现职的水利部门领导,纷纷以留言、来信、来电等等方式鼓励鼓劲。甚至还有不少专家、领导亲自登门造访。
《厦门水利志》主编方翔鸣最先来访。翔鸣兄说,我的《觅水厦门》他每篇必读,文中给了他很多感悟、很多想法;如果今后有幸再次参与修订《厦门水利志》,他一定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也非常希望我能参与其中。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陈立义先生,今年已是80岁足龄;老人家身材笔挺、步履铿锵、精神矍铄,自称“80后”教授,数次上门要我“带他一起玩水”。甚至还说,哪怕让他帮我拎一下包亦可。老先生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改善集美龙舟池的水质,希望我从文化方面助力共襄盛举。拳拳爱水之心溢于言表。
其后,这位来自宁德的可爱的“80后教授”,为了汲取更多的当地文化,还真的申请加入我们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成为我会最高龄但也是最活跃的会员之一。
在这当中,不得不提一位很重要的人,那便是数十年如一日,“聚力凝心,勿怠荡浊”,一直倾心寻觅厦门水源、守护厦门水系的“爱水人”,现任厦门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康永滨。
【图为《觅水厦门》作者黄坚定与厦门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康永滨座谈合影】
“厦门河长在行动”编辑蒋全德先生偷偷告诉我说,自从我的《觅水厦门》在他们官微登陆后,康副主任每审一次稿都要感慨一遍,每看一篇文章都要再夸几句。再后来,便几次三番地催促他,一定要约我见上一面。
我知道,康副主任迫不及待的不是握手黄坚定这个人,而是迫不及待于探索更多的厦门水文明密码。
永滨兄,虽然发如其微信名“白头翁”,确实满头银丝,但他的脸色红润而又有光泽,不仅完全没有“翁”的质感,反倒是充满年轻态的紧致莹润。就如他的真名一般,永在水边,备受滋养。
话匣子一打开,立马“水”盈满间。厦门的河流溪涧,塘埭陂坝,哪怕再偏再远再小,永滨兄总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和他们这个部门,这几年不仅仅在于觅水,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水、护好水;善待来之不易的每一汩水,抢救稀缺珍贵的每一滴水。他说,我的《觅水厦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水文化之窗,给了水务工作者很多启发;水与文化融为一体,治水护水定当事半功倍,长效永续。
为了助力我继续“觅水厦门”,永滨兄除了送我《厦门水利志》之外,又馈赠一条丝绸制作的厦门防汛抗旱指挥图。这宝物不仅携带方便,天冷风大了,还是一条保暖防尘的围巾。
【图为厦门市水利局赠与《觅水厦门》作者黄坚定的厦门防汛抗旱指挥图】
所有这些爱水的朋友,几乎都会问我同样一个问题:我的所学专业、从事工作和水无关,就算是再往上溯源十代八代,我们家依然找不到从事专职水利工作的人;为什么会花那么多心思写《觅水厦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首先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还没引进九龙江客水之前,厦门一直是个极度缺水的地区,而且这个状况从未改变过。近一百年来,一些河流不断消失,尤其是厦门岛上,原有的“七池、八河、十一溪”集体消失。
现在重新提起这些水系,不仅仅是溯源古老历史,更是希望通过回顾地理变迁,鉴往知来,唤醒民众更加珍惜水源。
其次,人类是喜欢也必须是逐水而居的。厦门的古代文明,同样分布于这些纵横阡陌的水系。通过挖掘和梳理古今水系文明,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欢迎和我一起,穿越“道阻且长”的历史,继续“觅水厦门”!

来源:坚定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