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原 | “文学梦”与《花洲文学》
花洲文学
“文学梦”与《花洲文学》
文|滕原
我是于今年4月份经他人推荐才初识《花洲文学》。
在此之前,我较早地接触网络文学,诸如《中文起点网》《榕树下》《红袖添香》等等,均有涉猎,喜欢搜集下载网络小说,并不断地编辑成电子书,乐此不疲,但从未认真地读完一篇。一是工作生活繁杂,二是这些小说篇幅太长,动辄数十万,乃至上千万的字数,实在精力不济,更没想过要在上述文学网站上注册写文。
我也较早接触微信公众号,关注了上百个关于摄影、视频、音乐、时事等公众号,只是浏览欣赏上面发布的信息,从未想过:它可以作为文学平台,还可以发表文章。
感谢这些网络微刊,使文学不再是文人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它大大降低了文学的门槛,“下里巴人”也可登大雅之堂,只要你愿意,胸中略有粗浅文墨,恣意挥洒成文,即可发表出来,与他人共分享,圆了许多人的文学梦。
我小的时候,酷爱读书,尤喜文学,读的多了,便跃跃欲试,在初二(大约13岁)就开始向当时的《河南青年》投稿《冬天里的春天》(非常巧合的与后来的文学家李国文的小说同名),以后又陆续向《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投稿……几次投稿不中,加上不停地读书、升学、考学、工作,最初的“文学梦”无疾而终,但酷爱文学的初心顽固不化,直至遇到了文学微刊,方勾起我儿时的梦想。
我有幸认识家乡--南阳的文学微刊如《汉风文学》《刁河文苑》《岁月同期声》《花洲文学》等,并有幸在微刊上发表了习作,对发表的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不管好赖),喜爱有加。
我久居洛阳,虽说它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但现代文学微刊园地几乎荒芜,我搜索洛阳文学公众号,搜到的《河洛文学》《河洛文苑》寥寥几个,要么一年前就停止更新,要么是偶尔发布一篇与文学无关的文章,几乎是无人关注,经朋友介绍才得知的洛阳一郊县办的《灵秀师苑风》,办的还算不错,但入其相伴相生的微信群要求很高:必须实名,必须转发文章,必须点击广告……虽说我也在此微刊上发过文,由于没做到哪些,很快就被踢出了群(这样“小家子气”的群,不入也罢,让他们孤芳自赏去罢)。
我在《花洲文学》微刊上初次发文《那些年,我们在医大》,就一炮打响,两天不到,点击率就突破两千,好评如潮,我从心底里感激《花洲文学》这一文学平台,更感谢江燕执行主编慧眼识“珠”,我以后又陆陆续续在此微刊上发文,江主编还时常与我们这些作者保持联系、约稿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微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其它微刊相比,《花洲文学》犹如文学微刊大花园的一朵奇葩,非常突出,有特色。
其一,它不似只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办起,而是邓州市(原属南阳管辖,现属省直辖,暂且仍算我的家乡)作协主办的微刊,起点、品味较高。不仅大力扶持文学新人,还时常举办文学培训提高班,还担负着文化扶贫的历史、政治任务。
其二,它的作者众多,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不以专业、年纪、行业为意,以才取文,选登的好文、美文层出不穷。
其三,它的团队强大,从总编、主编、编委的编辑团队,加上朗读、微评团队,实力不凡。
其四,较高的人气。它的较高的关注度,使它赖以发展壮大的基础。如果微刊发文后无人或少人关注,它就离消亡不远了。
当然,《花洲文学》要办成省内,乃至国内、国外有影响的微刊,要走的路还很长,它的作者大多都是多行业(也许较少文学专业毕业的)的业余作者,他们不仅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而且还同时不忘文学之梦,挤出时间来写写小文,抒发一下情怀,确实难能可贵。由于作者良莠有别,故所写之文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间。能把微刊所发之文作为平面纸媒的优选之地是微刊努力的方向。
说实话,对纯文学的作品,所关注的人群,是小众的小众,君不见,眼下正火得一塌糊涂的“抖音”、“快手”,一则短短的视频,竟能赢得数百万、上千万人围观;一条热炒新闻,也能赢得上万至数十万人关注……而我们辛辛苦苦、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只得到数百,甚至几十个人的关注,只能望其项背也。如果我们写出的文章,连我们自己圈内的人都不肯关注(那怕连只点开、不阅读也不肯,更不用说阅后点赞、留言了),如何才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呢?
您的关注,越来越来多人的关注,就是对作者的极大鼓励,也是对微刊的茁壮成长、壮大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滕原,原籍河南南阳,现工作生活在洛阳。自幼酷爱阅读,喜爱文学,擅长写作,内心深处一直有着一个“文学梦”,希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已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数十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