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根微评总第6期
〖傻根微评〗第6期
(说明:因本栏目主持人雾山傻根近期参团游港澳和珠三角,而使其间〖傻根微评〗未能如期发布,有负众亲关注抬爱,特此致歉!)
1,张天敏@孙君梁《守望》(上)
小说故事很好,结尾处二娃亲爹的出现有惊人之笔。如果谋篇布局做些改动,让二娃爹的行为改变二娃的人生轨迹,二娃后来的发迹便有了动力,小说故事核会凸现出来,更多人性审美,和小说深度。
2,王崇菊@孙君梁《守望》(上)
故事跌宕,很吸引人。
从生活提炼出一位有些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在闭塞的小村庄生活,生活的贫困桎梏了思想,让小小年纪有许多的恶习,给老师们找茬,给同学们找乐趣,后来一个个老师走了,新来的老师给他触动,让他有所改变。长大的脚步近了,他想改变命运,想当兵,却无果,偷偷的逃出山,在一个个地方锻炼自己,有了人生经验的捣蛋鬼转眼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变成成功人士,人生可谓圆满,此时却得知母亲病危,回到家后才知那个影响他的人就是亲生父亲,兜兜转转几十年,原以为所有都已改变,其实有些永远不变,那些亲情,那些过往云烟的酸甜苦辣咸,那些生命中不得不走的路。
好的小说就是把好的撕碎,然后修复,期待以后更精彩的故事。
3,贺保双@孙君梁《守望》(上)
从“张老师”的谚语开始,二娃已经开始学习了。艰苦的岁月,卑微穷困的家庭的原因,当兵,上大学,下煤窑三条可以使山里娃走出大山的路,只剩下煤窑一条了。下煤窑,南方工厂打工,二娃一直都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学习,正因为学习,苦难的山里娃成了大公司高管,是知识改变了二娃命运。不过看题目《守望》,总有些沉重的意味儿,再加上二娃出走十几年只顾发展自己,不闻不问故乡,甚至残妈傻哥,这些人生轨迹,给人以不太祥和的预兆,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的呢?期待。
4,杨辉@孙君梁《守望》(下)
农村浪荡青年的蜕变,励志、创业、回报家乡,曲折的命运,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结尾大转折,让人心一下弦起来了,让人各种猜测,(也许是)――二娃经全力抢救,转危为安,安然无恙,大山里公路,顺利通车,全村参加了二娃、尼奥的婚礼,二人做着最美乡村教师,共度余生……
5,雾山傻根@孙君梁《岁月往事》:
作者通过对自己幼年时所接触的俩剃头匠或曰“理发师”的回忆,向读者生动真切地再现了那个岁月的社会风貌:老吕理发的毛糙与寒碜,及其人生的不求上进与得过且过;老秦理发的娴熟与讲究,及其为人处世的趋炎附势与谄上欺下;领导干部及其他工薪阶层的高人一等与心安理得;乡下贫苦农民及相对卑微平民的艰辛生活与逆来顺受……作者笔下如此小小理发摊(店),却力透往昔岁月大社会,特有老舍先生笔下《茶馆》之妙!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如此翔实厚重又生动鲜活呈现那个岁月往事,采用的手法却几乎白描,并没作过多过于直白的解读,堪称文笔幽默隽永,留下深长余味让人品咂不已!好文笔,好文思,大赞!又及,如果把此文题目改为《儿时理发》,会不会更具象更隽永一些?个见,未必妥当,仅供参考。
6,魏新征@孙君梁《百味人生》:
生活的真实不忍直视不堪深究,善变的人性不能测试未敢评估————只有一颗赤诚良善淡定的心,足以穿越家长里短爱恨情仇,挥别峥嵘过往,去领略别一番风景!
7,井子先@孙君梁《灯台·童谣·瞎话儿》:
文章很有味,年岁越长,越会产生共鸣。就说那“灯”吧,在民间的俗语可不少,如“灯不拨不亮”,意思就是灯捻子着的时间长了会有灯花,拨掉灯花灯才会更亮些。再如,“”三更灯花五更鸡”,意思就是说熬夜读书,到灯起了灯花三更天了才睡觉,鸡子叫就又起床苦读。更有“瞎子不点灯不见省的油在哪里”,“瞎子点灯——白费”,“懒女人白起悠悠摆四方,黑了熬油补裤裆”等俗语、歇后语。旧时民用灯台大多为铁质,高可盈尺,上为碟状,可添油放灯捻;下呈菜盘状,放在桌子上锅台上很是稳当;中为柱状,手握之可到处移动。也有一种铁质黑灯,圆形,直径约二寸,一边有手端的柄,似雀尾状,对应一端放灯捻。这种灯需要一个灯架,可挂在墙上,常言说“高灯低亮”,有谜语曰“一个东西枣核大,三件房子装不下”,谜底就是油灯。唉!感谢作者,一篇文章,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
8,王华伟@孙君梁~诗《认识了你》:
北方大汉,想不到也会有南国风情小诗款款而来,倾流直下,诉说着缘来缘去的菲菲细语,轻声漫妙着相思、重逢以及离别的苦楚与不舍……用温情滋润芳菲的心灵,用赤诚守候着自己的爱情,故事中有你,有她,诉说还休的恋曲与思念,难得的红豆小生,爱情王子!
9,man@孙君梁《脊梁》:
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道出了父爱如山!每一个平凡的父亲都是伟大的,面对生活和困难时,挺直脊梁、铮铮铁骨;呵护亲人、功成身退时,又留下苍凉而不失伟岸的背影……祝福天底下所有的父母!
10,高山流水@藤原《天上掉下个亲大姐》: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懂事的大姐,能干的大姐,无私的大姐,博爱的大姐,如母的大姐。
大姐在不同的年龄时期都是弟妹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没有大姐的倾心顾家,弟妹们也许可能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成了打工众生的一员。大姐报了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弟妹们要报大姐的供养之义,并对大姐的子女提供最大的帮助,善的循环,佳话永传。
11,张天敏@肖纪红《感受理发》:
从零碎生活杂事里选材,即是文学思考进了一大步,写的时候从生活实味里转换到况味,更见文学功底的扎实,有力,值得品味。
12,贺保双@肖纪红《感受理发》:
小时候的理发,刀削斧凿朴实童真刻画得叫人五体投地;青年时期的理发就是盲目跟风一塌糊涂;如今的理发细腻缥缈仙游般享受还要余音绕梁多日不绝……作者人看似温软矜持腼腆秀气,文则静水流深功底无量。
13,滕跃堂@孙光旭《筑梦工程》:
建房的过程就是筑梦的过程。一个梦想的实现,虽然艰难,但因为刻苦付出就自然神圣而庄严,因此倍感珍惜。直到现在,每每回味起来,愈嚼愈香,沁人心脾。建房的艰辛,筑梦的不易,人生百味,愈久弥新。
14,马小雪@张顺莹《夜场》:
季节是一个耳聋的老人,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不管不顾直往前走。第一段就很吸引人,感受到时光的不可逆转和岁月的无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期盼,乡土气息浓厚,很接地气,对萤火虫,归鸟,秧苗的细描细腻,在点滴中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15,藤原@郑江涛《人生如茶》:
生活如水,人如茶叶。把人的一生与茶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人的一生如经历茶叶的嫩芽到成熟再到炒制成茶叶,茶叶又不停地经受生活之水的淋浇,从张狂到平静再到无奈,最终归于尘土。人生难道不如此一般?
16,雾山傻根@刘芽萌《湍河赋》:
相对于散文的比较散漫随意与浅显明白,歌赋及古诗词对格律规范及语言功底尤其是文言功底有着更高要求,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对于古体诗词及歌赋,一般舞文弄墨者大多都不敢随便涉入,唯恐贻笑大方。通过此赋,已足见作者古诗词及歌赋修炼功底已相当深厚而成熟,了不得,必须赞!
17,,袁荣丽@张书勇《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部作品凝聚了作者的多少心血和汗水。读张书勇大作,我们记忆里的影像又从沉淀的记忆里缓谖走来,亲切,温馨,带着苦涩岁月的印记。我们生活过的热土,似那残留的一段老城墙,在沧桑中蕴含多少辛酸和变迁,在突破口的石碑上留下厚重的历史伟绩。
18,肖纪红@贺保双《道可生文…》:
作者延伸了原文主旨,把张主席文章那种心思,语境,阐述得一目了然,让乡愁味弥漫开来。
张主席的《致我们共同的乡愁》第一时间发布,我即读。我身为农村人很有感触!让我想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觉得张主席写出了文化上、思想上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这些作者写农村关注农村(乡愁题材)指明了方向。农村,不但物质贫穷,精神也很贫穷,我们要立足现实去面对共同的乡愁。思想(精神文明)决定行动。即:如何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化为有力的实际行动去解决物质上的贫穷。这是我们文化人担负的重要任务。
19,雾山傻根@韩晓《芜湖雪意》:
有道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透过此文不难看到一位宁静而忧思的孤独者,他游走人世间,寄情自然界,总是一以贯之地心系家国……也许,如此隐身于芸芸众生之人,才正是默默弯腰躬身奋力拉着诺大社会之舟缓缓向善向前的纤夫,才是真正的乐山爱水的君子或曰仁人志士。反之,作为文人,如果只热衷于单纯抒写风景之美,而不能或不敢涉及社会人生,就难免有失单调而肤浅之局限。作者之《山行》即也在此列,都堪称古雅工整、高远大气之精品佳作。
文笔沧桑厚重,雅婉凝炼,文思淡泊宁静又浩然正气,不禁令人由衷赞佩!尤其读至第六,更是高潮浪涌,特感动于戴安澜将军视死如归英勇杀敌之拳拳报国情,以至于神情肃然,热泪盈眶……相信,一个缺少英雄或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可悲而难有光明前途的民族。
另,前半部分之“一二三”,与后半部分之“四五六七”,此前后两半部分(尤其自“六”始)之间虽有文字过渡,但仍似有很大差异,不仅因为后半部分似与“雪意”关系不大,而且其“天下为怀”之境界显然与前半部分区别很大,故二者似稍有不搭之感。个见,未必在理,仅供参考。
20,刘振伟@李伟《<傻根微评>评出最美风景来》:
理论根底厚实,罗辑思维清晰,文学功力深厚,语言掌控精准,学弟不单散文写得好,文学评论更是精彩,在此方向发展,必成大器!
图|网络
--End--
雾山傻根,原籍河南邓州,现居西峡,曾从事初、高中英语教学,后改做企业文员至今,闲暇时间,喜爱文学,不求甚解,权当消遣,以文作乐,以文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