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人工智能时代,会怎么样?
早上看到一则消息。
阿里AI“鲁班”上岗:每秒做8000张海报。
据快科技报道,我们打开手机淘宝,几乎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其实这都是一个名叫“鲁班”的人工智能完成的。2017年双11将有4亿张人工智能海报由机器人设计。在2016年,“鲁班”首次服务双11,制作了1.7亿张商品展示广告,商品的点击率提升了100%。
如果全靠设计师人手来完成,假设每张图需要耗时20分钟,满打满算需要100个设计师连续做300年。
2017年,鲁班的设计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经学习百万级的设计师创意内容,拥有演变出上亿级的设计能力。
此外,鲁班已经实现一天制作4000万张海报能力,没有一张会完全一样。
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我不禁心惊:心理咨询行业在未来会不会也要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虽然我并不能确定人工智能真得可以取代心理咨询师,但照如今的发展速度,还是可以想象,人工智能在心理行业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
我能想到的,
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师的优势:
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更容易建立咨访关系、咨询师价值观绝对中立、不存在咨询伦理的问题、咨询诊断方便快捷、数据资料完整利于转介等等。
❶来谈谈咨询费用
心理咨询,对于国人来说,还尚属“陌生”。接受过咨询的人口比例并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心理专业人才输出的数量不多、质量也不过硬,导致心理行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人通常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紧密联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寻求帮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咨询收费过高。
由于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成本很高(他们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之后,还需要大量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而选择心理咨询的客源又不足,导致个体咨询的收费偏高。
据我所知,面谈咨询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500-1000元人民币。在目前看来,即便是来访者有咨询需要,也会因为支付不起费用或者心疼费用,而选择放弃。
但是,人工智能的参与,则会让心理咨询的收费降到最低。并且咨询质量不会有太大差异,至少在初级咨询阶段,与人类咨询师不会存在明显区别。
初级心理咨询师,基本是在模仿中学习,所采用的咨询技术也很单一,而且一整套下来,也有流程可循。比如,初次接诊,一般会收集来访者个人资料、明确来访者的咨询目标、然后建立可以信任的咨访关系。
这些处理并不复杂,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点也不会感到困难。
❷咨访关系、价值观中立、伦理道德等问题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使得心理咨询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对于人类新手咨询师显得有些难度。
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大师们的咨询技巧之后,绝对可以提供最恰当的反馈。使得来访者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关注。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是面对机器人,人们的防御心理会下降,更容易对咨询师坦诚相告。而面对人类咨询师时,来访者会担心咨询师的个人看法,也会对咨询师的保密能力存疑,不能完全对咨询师说出实情,从而影响咨询效果。
而且在咨询过程中,人工智能咨询师,可以保持价值观中立。
因为它们不会受到人类情感、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影响,不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强加到来访者的身上。这在人类咨询师里,保持价值中立,是很难做到的,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专业训练。
人类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与来访者过于深度的交流,导致“移情”,来访者会“移情”咨询师,咨询师也会“依恋”来访者,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更进一步的肉体关系。
比如美剧《情妇》当中,韩裔心理咨询师就爱上了他的来访者,并且还与来访者的儿子纠缠不清,导致来访者妻子疯狂报复。这就触犯了咨询伦理,咨询师本人也被吊销了咨询执照。
而人工智能咨询师则不会发生此类问题。
❸关于咨询诊断和转介
人工智能咨询师,完全可以自带各种成熟的心理测评工具:从气质量表到人格到智商、情商测验一应俱全。来访者可以在完成测验的几秒钟之内就得到反馈,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心理治疗。
就像一个心理扫描仪,在初次咨询之前,掌握了非常全面的来访者信息,缩减咨询时间,让心理咨询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如果诊断来访者只是有一些抑郁倾向
智能咨询师可能就会开启初级心理咨询模式,如果被诊断为抑郁症状则会开启治疗模式,然后还会将来访者的个人病例转接给相关的心理治疗医院。
且数据资料完整,来访者转介后,接手的治疗师也能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咨询师简直是物美价廉,性价比极高。在未来20年,或许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私人智能心理咨询师。
PS:当然现在,如有需要您还只能找到人类咨询师。
作者:人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