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捡地皮菜
捡地皮菜
石 鹏||江苏
我的老家在锦屏山南麓,二涧水库南面的岗嘴村。村子的西面是哑巴山和刘志洲山,这两座小山海拔不过百米,是锦屏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山嘴。在锦屏山和哑巴山中间有断层穿过,形成一条天然通道。“岗嘴”就是因为地处这山岗岔处而得名。小时候,我能跑爱跳会爬山,常常以自己是山根长大的而自豪呢!
工作后,久居城里。但只要有机会回去,我总会到房前屋后的山坡上去走走看看,为的是把自己的心轻轻地放在野花丛丛,山道弯弯的乡土中,以排遣心中那炽烈的乡情。每当这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心绪会变得澄清而活跃,许多记忆就像从水潭深处冒出的气泡,一个个浮出水面来。
六七十年代,夏季里,每逢大雨过后,村上的老老少少都会到山坡上草丛里捡地皮菜。小时候我们管地皮菜叫“地卷皮”。长大了,才知道地皮菜还有许多名字呢!如:地踏菜、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等。它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鲜美。地皮菜对今天那些注重保健养生的中老年人来说,或许是难得的保健食品吧!
因为地皮菜黑里透亮,还泛着青色,一块块的就像土地干裂后,卷起来的一层地皮似的。所以,小时候的我曾认为,它就是地表土变出来的,饿了都不愿吃它。为此,还遭受过父母的责罚呢!一直以来,我们村里人都认为只有我们山村的坡地上才有这东西。前些日子,听灌云的亲戚说,他们那边湖天地,夏季的雨后河边树丛中的茅草地里也有地皮菜。方知这东西分布是很广的。地皮菜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夏季每次雨水过后,它就会在草丛中匆匆探出头来;雨过天晴,太阳出来后,草地里的水份蒸发了,它就立刻进入休眠状态,不见了踪影。
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一场大雨过后,到山坡去捡地皮菜,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记得一九六九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倾盆大雨伴着隆隆的雷声。母亲对我说:“明天雨停了去拾地卷皮子。打雷了,草地里地卷皮子多。”那时候,农村土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靠每个生产队集体的菜园子,很难解决全村人吃菜的需求。所以村民都拿地卷皮当菜吃。每一场雨水的到来,都会给村民带来一些希望。
记得那天夜里的大雨,天没亮就停了。清晨,我就和一般大小的孩子们,各自拿着用柳条编织的菜篮子,去村子西山坡的一块草地上捡地皮菜了。
爬到山坡上,雨后的清晨,阵阵凉风拂面,只见山花遍地,香气袭人。那草地上,一片片叶子都挂着晶莹的水珠,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看见大片的巴根草丛间露出星星点点的地皮菜儿。平缓的山坡上地皮菜最多,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大的如铜钱,小的如针尖。它们或钻于草丛里,或长于泥土中,散发出芳香。阳光下,它们有的呈现出暗黑色,或绿色,而更多的是呈深棕色。我们小心翼翼,让两只脚尽量不要踩在地皮菜上,而后蹲下身子,扒开那矮矮的巴根草,从下面捡起粘着许多枯草叶和沙土的地皮菜。这些刚刚随着昨晚的雷声来到世间的地皮菜儿,或许还没能在草丛中睡上一个安稳觉,就被我们请进了篮子里。有的地皮菜儿在草棵里像和我们捉迷藏似的,钻得很深,小手伸进去,一抓一捏,一不小心就会把它弄得七零八碎的。在潮湿的草地上,我和小伙伴们穿的拖鞋,不跟脚,大家干脆就光着脚丫子在草丛中忙碌着。村里许多大人也会在出工之前到这里捡上一会。
七八点钟的样子,太阳出来了。头顶热乎乎的,后背像有火炉在烤着似的,而脚下却是凉丝丝的。有的小伙伴脱下小褂子顶在头上,也顾不得后背让太阳烧烤了。这忙碌的草地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喜声,和大人让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喊声。那时,我们顾不得吃饭,埋头捡着,手被刺破了,还继续捡。小半天下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捡上一小筐子,送回家里,手里拿块餅,再回来接着捡。那时,好像也忘记了累,觉得能为家庭收获野菜,还挺有成就感似的。
记得有一次 ,我们在山坡上正捡在兴头上,不知谁惊呼: “蛇!蛇!” 此时,伙伴们像听见了号令似的,个个放下菜篮子,捡起石块、树枝拥了过去。山里的孩子不怕蛇,我们一边躲让,一边追打着扁担长的草蛇,当蛇往石洞钻去还露出后半截子时,被我们一群孩子死死拽住。都说蛇窟倒拔蛇不易,那次,不知怎么的,一群野孩子硬是把它拉了出来,打死了那条蛇。当时,我们顾不得害怕,因为家长们常说:“见蛇不打,少过年把!”
在那物质匮乏,生活困难时期,村民们捡了地卷皮,如果当时吃不完,就晒干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起来,等到过春节或者来年春天,没菜吃了,拿出来吃。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奇怪的是:没捡回来的地皮菜在草丛中经太阳一晒 ,就没了,隐身了。而捡回来的,晾晒之后,能保存好长时间。
地皮菜属于野菜的一种。《野菜谱》中收录的地踏菜就是地卷皮子:“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啊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可见在饥荒年月,这地卷皮还是重要的渡荒的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劳苦大众呢。
今日,网络上说起地皮菜的营养价值来是神乎其神。儿时的我们捡了地皮菜,并不是为了什么营养,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把它放在水里反复漂洗,漂去杂草,洗去泥沙,和韭菜一起炒,那就是美味佳肴啊!如果没洗干净,吃起来还有沙粒硌牙呢。但这和当时过年过节把鸡骨头砸碎做的肉丸子比,还是容易下咽的多。那骨头肉丸子,吃起来不能使劲嚼,嚼起来硌牙,不嚼怕划破嗓子。后来生活条件好些了,我们也用鸡蛋炒地卷皮,感觉那真好吃,在今天,也算得上一道美食。至今不忘!
乡村里的孩子在那困难的日子里,拾地卷皮,采野菜,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人生体味,虽苦犹乐。
每每在家乡的山坡上行走,都会想到幼时捡地皮菜的山野情趣,也会有新的感受,觉得儿时采到的一蓝子地皮菜中都有一个个神奇醉人的故事呢!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石鹏(笔名),原名张厚富,江苏连云港市中学退休教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