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里的童谣

记忆里的童谣

酒后,我独自走在家乡的一条漆黑的小巷,小城的夜晚安静极了,我漫步在小巷,耳旁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曲调:背背驮,换酒喝;酒冷了,我不喝,还是要我的背背驮。

这是一户小巷人家的老人在哼唱童谣哄小孩入睡。应和着“背背驮”的节奏,那深藏我心底关于童谣的记忆,便有如淡淡的晨雾弥漫开来。

曾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家隔壁的苏伯伯常常背着他的小女儿万红,(小名咪坨坨)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哼唱着”咪咪脱,换酒喝,酒冷了我不喝,我还是要我的咪咪脱”这首经过他改编的童谣哄女儿入睡,(因为苏伯伯四十多岁才有这个宝贝女儿,所以特别痛爱这个幺女儿)。

小时候,我和我的三个姐姐盘坐在一张用稻草铺就的柔软的大床上,每个人都把小脚丫放在自己的面前唱着“点点脚,数葫芦,葫芦山上数脚脚(当时我们念角)……”。一遍一遍滴重复着记忆中的这首童谣,直到瞌睡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才依依不舍的去睡觉。

然而在我的家乡江汉平原魅力水城沙洋,常有这样的情景,在初春温煦的太阳下,在寒冬的炉火旁,慈祥的祖母或者年轻的母亲们握着怀里小宝宝的手,一首接一首地领唱儿歌:

“风来哒,雨来哒,婆婆背着鼓来哒。”

“泥巴砣,甩过河,接了媳妇,忘了婆婆。”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半个月,我要回去学打铁。打到张家卖茶叶,茶也香,酒也香,十个鸡蛋摆过江……”

我的家乡江汉平原沃野千里,湖汊密布,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流传于该地的童谣大都取材于常见的乡村事物或场景,语句压韵,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童谣的形式千姿百态,有些具备简单的故事情节,谐趣横生,如“推磨杠,扯磨杠,推的粉子白不过,做的粑粑甜不过,婆婆吃哒七八个,夜晚起来摸茶喝,门栓碰哒后脑壳,哎呦哎呦疼不过……”。有些就是谜语,益于开发儿童智力,如 “一群鹅,赶下河,喝的喝水,上的上坡。”要猜过去农村常见的一种劳动场景,谜底是“车水”(人力踏动木制的水车,从低处提水灌田),相信只要见过车水情景的人,都会叹服童谣的生动形象。

小时候在炎热的夏天门前的竹床上,妈妈一边轻轻抚摸着我的后背,一边用她那家乡的口音在我耳边轻轻呢喃,(妈妈是湖北黄陂人)使我很快忘记了夏日的炎热而进入甜蜜的梦想!

妈妈没有多少的文化,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谣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有些童谣采用顶针的手法描绘事物,对牙牙学语的幼儿,可以作为发音和语言的训练,如“三岁的娃,会放牛,一放放个花牯牛。什么花?缎子花!什么缎?辣椒段!什么辣?胡椒辣!什么胡?洞庭湖……”

童谣是口口相传中集体智慧的结晶,用的是群众语言,并且融进了地方的民情风俗,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先民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汉平原有“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亲人们会用哭泣来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姑娘上轿后,新郎还要履行一项温情的仪式——返回来安慰伤心的岳父母。“白菜叶匹匹黄,吹吹打打嫁姑娘,爹也哭,妈也哭,亲妈(岳母)亲妈你不哭,女儿到我家多享福,睡金床盖银被,绣花枕头有一对……”这首童谣是模拟新郎的口吻,夸耀自己家境富足,请岳母宽心。这夸张失真的语句,恰倒好处地烘托出新郎的一片体贴之心,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芒种时节,豌豆熟了,江汉平原上便响起布谷鸟那清朗豁亮的叫声,四声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农人们于是就用当地的土语破译成“豌豆巴果”。布谷啼处,掀开了春耕的序幕,清亮亮的水田里便活跃着耕牛矫健的身姿,大人们要去割麦插禾,小孩子在家煮饭做菜,于是有了这样的童谣:“豌豆巴果,哥哥烧火,姐姐拣柴,我拿碗来”。我们仿佛看到,一处朴素安适的农家小院,大哥烧火,二姐添柴,最小的“我”也帮着拿碗递盘。此情此境,不由得使我想起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同是描述农村生活和天真儿童,俚俗童谣和“阳春白雪”的宋词,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童谣还反映特定时代的生活现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搞“大集体”,农民凭工分领取口粮,这些也被编成童谣,“日里忙,夜里忙,没得粮食找队长。队长说要找出纳,出纳算盘扒几扒,超支一百八十八。”真切自然地展示了当年农民的贫苦而落后生存状态,而出纳在“算盘扒几扒”之后,会否支给粮食还存有悬念,更透出一股苦涩而悲怆的余韵,着实令人心酸。童谣虽然是俚俗之音,也同样包含着深文大义。

就是这样一首首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童谣,如同浩浩长天上最绚丽的彩虹,完成了和我一样大的孩子的启蒙教育。在童谣明快的节奏中,我们从稚嫩的生命里走出了混沌。我们都从那种天籁之音中走来,而在心灵的历程上,我们还在生生不息地追求那个融洽谐美的自由天地。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童谣。这些记忆中的童谣伴我走过了虽然贫苦但是幸福的童年的生活,我想它会一直温暖着我的内心,直到我渐渐老去!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渔歌本名余斌,1966年出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爱好文学,曾有散文和诗歌十几篇刊发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和诗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文学原创•《江汉平原——这片多情的土地》(四首)作者 拓 阳

    江汉平原--这片多情的土地    作者 拓阳 江汉平原 沃野千里一马平川 河套湖泊鱼米丰盛 动车快线国道纵横 美丽乡村安居乐业 男女老幼幸福洋溢 美丽的大江汉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 平原江 ...

  • 从明代河泊所的置废看湖泊分布及演变:——以江汉平原为例

    从明代河泊所的置废看湖泊分布及演变:——以江汉平原为例

  • 作品集选|2020年抗洪(六首)作者:吴文洲

      2020年抗洪 < 守荆州> 大雨倾盆沐华南,荆楚温润草木旺. 闻说关羽守荆州,恶邪灾疫不敢犯. <少人行> 瀑雨日夜狂沥淋,满城积水少人行. 疑似船从房顶过,梅雨连绵何时 ...

  • 重访洪湖瞿家湾

    作者:徐鲁 从农历端午开始,生活在江汉平原上的千家万户,谁家饭桌上会少了洪湖的咸鸭蛋.皮蛋和新鲜藕带?洪湖是荆楚大地上有名的鱼米之乡,也盛产莲藕和莲米.每年夏至一过,一望无际的藕田,满湖满塘的荷花,会 ...

  • 高春光:缠绵人生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散文||记忆里的肉糕【征文】

    记忆里的肉糕 腊月里,发小玲玲给我寄了些家乡的土特产.在这些美食中,有三块用透明真空袋包装好的肉糕.看着这方方正正的传统手作,有关肉糕的一幕幕情景,便从我的记忆里铺天盖地喷涌而来. 在我的家乡麻城,流 ...

  • 散文 ‖ 记忆里的微笑——我和我的发小国仔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为稻粱谋,发小国仔远走他乡.但是,他说,翁源是一幅涂抹岁月烟云的山水画卷,深深镌刻在游子记忆深处. --题记 翁源,地处武夷山西麓 ...

  • 散文||记忆里的年味【征文】

     记忆里的年味 金彦学||甘肃 小时候,家乡位于偏远的甘肃榆中北山农村,在那个缺吃少穿.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过年似乎成了每个小孩子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到了冬天,万物凋敝,一切农活都闲了下来,乡下农 ...

  • 散文|| 记忆里的牛车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记忆里的牛车 于永三||北京 年龄逝去了,故乡的山水人物仿佛也离开了我.逝去的一切都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最深的是少年时代行走在蜿蜒山路上的牛车. 自从承包土地之后,我家就承包 ...

  • 四合院里的童谣:最纯真的儿时记忆

    "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那些童年里伴我们长大的小生命,小兔子.小鸡.小蜻蜓--奶奶从院子里摘下的柿子,妈妈精心呵护的丁香 ...

  • 路志宽/记忆里的打麦场(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记忆里的打麦场 路志宽 芒种忙,麦上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这样,总会有一些东西,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总会有一些东西渐渐消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 ...

  • 【散文】周明金/记忆里的年味(外一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外一章) 周明金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 ...

  • 【散文】蒋建春/露天电影,记忆里的乡愁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蒋建春 露天电影,对于现在的孩子,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大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对露天电影一定不会陌生.那时侯人们的 ...

  • 记忆里故乡的小河抒情散文

    当我漫步在府南河边,手抚漂亮的石栏,凭栏远眺,让思绪飘飞,就会想起故乡的小河来--故乡的小河,它没有漂亮的石栏,也没有府南河的宽阔.气魄,也没有人维护,但是它的水,却那样天然.清澈.它没有名字,却深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