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事半功倍,备战高考!

1.对称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2.语境推断法
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文言文阅读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可以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如“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谲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解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推断法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也都有帮助。
3.语法推断法(位置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4.邻字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近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意为“善”。这种邻字推断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2016年高考全国丙卷译句“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中“谠”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忠”字推断出“忠实”之义。
5.字形推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6.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有课本联想推断法和成语联想推断法两种。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对点专练

1、(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诛:讨伐。
【推断过程】“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是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2)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过程】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
3、利用语法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固的地方】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③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认为……轻,轻视】
4、请利用邻字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与“宽”同义,宽恕】(《后汉书·王梁传》)
(2)百姓怨望而河内叛矣。【与“怨”同义,怨恨】(《过秦论》)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与“拔”同义,提拔】(《陈情表》)
(4)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与“乱”反义,安定】(《润州谢上表》)
(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与“消”反义,生长】(《庄子·秋水》)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与“短”反义,长】(《兰亭集序》)
(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与“幼”同义,年幼】(《三国志·常林传》)
(8)益跅(tuò)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与“弛”同义,放纵】(《周维城传》)
(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与“劾”同义,检举、告发】(《颜氏家训》)
5、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看】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3)生而眇者不识日。【眼盲】
(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买进粮食】
6、利用成语联想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接近、到。联想成语“若即若离”】
(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掩饰。联想成语“文过饰非”】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迫近、接近。联想成语“日薄西山”】
(4)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寻找、寻求。联想成语“求全责备”】
7、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如是推断,请说明其推断方法。
(1)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拔:超出。可以用语境推断法,也可用联想推断法:一可联想课文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二可联想成语“出类拔萃”。
(2)汲桑(人名)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指传主苟晞)为前锋。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晞将至,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晋书·苟晞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婴:环绕。可以用联想推断法,如《陈情表》中“夙婴疾病”;也可用语境推断法,汲桑先是城外为栅自守,接着弃栅“婴城固守”,推知是“环绕”城而守。

声明:转自高中语文,如有侵权,联系署名或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