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上) 2024-06-14 01:39:34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陈仕文张文秋,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湖北省京山县人。因其大女刘松林(思齐)、二女邵华(少华) 先后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岸英、次子岸青结为伉俪而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张文秋出生子1903 年12月18 日(农历10月30 日) ,2002年7 月11 日逝世,堪称世纪老人。她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全过程,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她是一位出身官僚兼大地主家庭的千金小姐,曾半夜被人绑入花轿,闹出一场骇人听闻的抢亲风波;她曾躺在棺材里被人抬过敌人封锁线,死里逃生;她曾3 次与人装扮成假夫妻,以掩护革命工作;她曾在国际红色间谍小组,与被列为世界六大间谍之一的左尔格一起战斗;她曾因容貌动人而被国民党要员孙科邀请跳舞;她也曾被骗入烟花妓院;她有过两次婚姻,不幸她的两位丈夫都被国民党杀害了;她曾两次坐牢,时间达6 年之久;她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但她却不屈不挠地活过来了,且在耄耋之年撰写出版了长篇革命回忆录《踏遍青山》……张文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张文秋的家世张文秋的祖父张玉亭,在咸丰年间武考时被御笔钦点为殿试第三名——探花,后曾任安徽省凤阳府知府,安徽省道台;安徽、河南两省巡阅史,湖南、湖北两省巡阅史等职。张玉亭在京山老家曾娶妻万氏,并生有1子 (即张文秋的父亲张楠) 2女。张玉亭在京城考中探花后,被当朝一位皇亲徐五爷看中并将他的一位女儿强许给张玉亭做了第二位夫人。1900年,清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目睹清廷的腐败,已是70多岁的张玉亭毅然辞去官职,解甲归田。当时的京山县官为了巴结他,为他营造了占地10 余亩的豪华住宅,并帮他购置了大量的田产庄园。这时的张玉亭不仅是大官僚,而且还成为事实上的大地主了,当然置田造房的钱财几乎全是张玉亭的第二夫人徐氏从娘家带来的金银珠宝。张玉亭晚年最大的兴趣是服务桑梓,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如兴建义学、养老院、孤儿院、讲武堂和庙宇等。张玉亭的原配夫人万氏在他的住所生活了几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京山老家。儿子张楠则仍留在其父住所读书。后张楠考中举人,但无心仕途,执意回到京山守业过日子。万氏因病去世后,张楠的前妻也不久撒手人间,留下3个孩子。后张楠续娶夫人孔氏,孔氏在生过一胎后,第二胎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姐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一张文秋。二、张文秋的童年张文秋姐妹出生满月后,由于母亲奶水不够,她被父母送到外婆家中抚养。张文秋的外公是一个贫寒的秀才,居家的规矩当然就没有官宦人家那么多。张文秋从小就由着自己的天性发展,长到满地跑时,她就和村上的孩子们结伴下河嬉水、上山爬树,养成了一种大家闺秀难得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爽朗性格。也由于在外婆家中与贫穷的农家孩子一起生活,使她从小就产生了同中意、帮助穷人,憎恨、厌恶富人的朦胧思想。1908年,5 岁的张文秋回到父母身边和妹妹一起开始从父读 书。不久,张文秋的祖父张玉亭去世,再加上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溃兵、土匪使得张文秋一家不能继续在乡下过日子,张文秋的父亲就把他们一家搬到了小集镇孙家桥。1910 年,张文秋姐妹两人进入孙家桥初级小学读书。1913 年,姐妹初小毕业,那一年,她们10岁。张文秋的大姐夫曾丹廷、哥哥张振鳖都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积极分子。受他们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张文秋很早就要求父母为她剪发放足,并要求继续学习。然而,就在父亲允许她外出求学时,父亲张楠却不幸病逝了。为了实现理想,张文秋在母亲孔庆兰和五姨孔庆惠的帮助下,终于进入了京山的邻县天门县女子高小学习。1918年,张文秋又由于黄芝兰先生推荐,考入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班 (后转为正式学员),开始了她人生崭新的一页。三、张文秋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1918 年,张文秋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认识了革命知识分子董必武和陈潭秋。当时,董必武在这所学校教国文和历史,陈潭秋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两位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张文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8 月8 日张文秋母亲病逝,不久,张文秋回京山老家安葬母亲。她和家人一起扶送母亲灵柩上山入土后,第二天天亮准备回武汉继续学业时,忽听得门外人声鼎沸,接着,房门被踢开,拥进一群彪形大汉,把张文秋架到堂屋,塞进一顶花轿里。这时,张文秋才恍然明白过来,乖张暴戾的徐某在导演抢亲闹剧!原来,张文秋的父亲张桶,在张文秋满月时,将她许配给当时一个徐姓人家。张文秋懂事后,曾宣布不承认这桩婚姻,张文秋的母亲也多次与徐家交涉过退婚之事。参加过“五四' 运动的张文秋,毕竟不同于一般乡下村姑,轿子抬到徐家,她奋力以理抗争。徐家稍不留神,她跑到当地的区公所求助。那时候,辛亥革命才过去几年,刚刚结束的“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在京山还有影响,区公所一位姓刘的区长,也接受了一些民主思想。而这位湖北女师学生,见过大世面,能言善辩,口出不凡,如若惹恼了这等人物,说不定日后有吃不尽的后悔药。于是,刘区长同意出面主持公道。张文秋终于取得了这场抗婚斗争的胜利。这场抢婚闹剧,使张文秋切身感受到弱小者的生存环境是如此险恶。从家中回到学校,革命就不再是一种抒情的浪漫,而是充满血与火的洗礼。在苦苦求索中,她又结识了许多青年革命家,如老师林育南、恽代英、李求实等人,在他们的引导和鼓舞下,张文秋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23 年,张文秋参加武汉学生联合会,担任女师学生联合会分会副主席,兼武汉工团联合会分会副主任,从事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并参与组织了学生声援汉阳兵工厂的罢工和汉口纱厂、棉花厂及汉口黄包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参加了武昌粤汉铁路的罢工斗争及京汉铁路的“二七”罢工斗争。1924 年3 月,张文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 年,张文秋在女师担任教务处秘书及学生联合会主任兼团支部书记,开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1926年1 月,张文秋加入中国共生产党。1926 年9月,张文秋为迎接国民革命军进入武汉,与武汉共产党人一道,在群众中做宣传组织工作,并准备好大量的传单、标语和旗帜等物品,为北伐军进城大造声势。12月,她受中共湖北省委的派遣,和京山人袁传鉴、刘素珍等人回到京山老家开展革命斗争。一到京山,他们就成立了中共京山县委员会,张文秋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由于当时中共京山县委员会工作出色,很快,京山就成为当时湖北地区农民运动的7个先进县之一。在此期间,张文秋恢复重建了京山县立女子小学校。1927年2月,受中共京山县委委托,张文秋专程赴武汉向董必武汇报京山的工作和为农民自卫队买枪,并代表中共京山县委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期间,经恽代英介绍,她与共产党员、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股长刘谦初相识恋爱结婚,并结识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在张文秋结婚的第二天,曾高兴地笑着对她说:“你不是很喜欢我们的儿子么?将来,要是你生了个女儿,我们就对亲家,把你的女儿给我作儿媳妇吧!”1927 年4 月28 日,结婚才3 天的刘谦初与新婚妻子张文秋告别,随部队开赴郑州。党的“五大”闭幕后,张文秋也匆匆赶回了京山。7月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不久后京山县城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革命者和无辜群众惨遭杀害。张文秋更是敌人重点追捕的对象。幸亏有一位亲戚搭救她,让她藏在夹壁缝里,才逃过了敌人的搜捕。敌人悬赏捉拿她,她必须尽快离开京山。敌人封锁了通往县城外面的各个交通要道,张文秋插翅难飞。那些天,县城几乎天天都有人抬着灵柩出城,去掩埋牺牲者。她的亲戚灵机一动,弄来一具棺材,把张文秋藏在棺材里。照样用引魂幡引路,照样吹起送葬的唢呐,把她抬到城外乱坟岗。张文秋得以死里逃生。1927 年秋天,湖北省委指示京山县委响应中央“八七”会议号召,去驻马店发动起义,打土豪、分田地。张文秋担任总指挥部的宣传部长。暴动取得了成功。1928 年春,她与湖北省委取得联系。中央特派员唐戈德分配她去省委秘书处作机要秘书,与省委秘书长刘先源假扮夫妻,并受他的领导。省委秘书处掌握着党的所有核心机密,负责承接中央的文电,传达省委对各地各县工作的指示。全省党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名单,也都存放在这里。省委秘书处的办公地点是汉口繁华闹市的一幢漂亮小洋楼,刘先源扮作“外地来汉做大买卖的巨商”,张文秋则是他的“阔太太”,还临时从街上请来保姆。白天,他们这对假夫妻戏演得还挺像,但到晚上,总觉得别扭。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使任何邪念都会自惭形秽。他们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对党的赤诚,在一起战斗,使党的各种信息畅通无阻,从而使全省党的工作更加活跃!大约半年后,敌人破获了这个机关。他们及时销毁了文件,迅速进行了转移。1929 年初,张文秋到达上海。由于张文秋只身一人到上海,刚一下船就被别人拉到了妓院,多亏她机灵,连夜逃出了恶窟。3天后,张文秋找到中央特派员唐戈德,她见到了中共中央负责人向忠发、李立三、周恩来等人,并向他们汇报了工作。张文秋被安排在锦章和永安两个纱厂做工作,担任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沪西区委宣传部长。1929 年3 月,张文秋被调往山东省委任妇女部长兼省委机要秘书,与分别两年多的丈夫刘谦初 (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在一起工作。在这里,张文秋又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一次,时任中央巡视员的任弼时同志到山东参加省委扩大会议,在张文秋家里小住了几天,临走时,对他在上海才熟悉的张文秋风趣地说:“下次来山东,我希望见到你们的胖娃娃!”然而,由于叛徒出卖,张文秋与丈夫刘谦初先后被捕。身怀六甲的张文秋也遭到了严刑拷打。1930年1月,张文秋经组织营救出狱,党把她送到了上海。在狱中与刘谦初分别时,丈夫把即将临产的妻子托付给著名文学翻译家董秋斯夫妇。1930年3 月2 日,张文秋生下大女儿刘松林 (思齐) 。张文秋在生孩子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的瞿秋白(也是著名文学家,当时正受着王明的打击) 来看望她时,曾指着刘谦初在狱中给张文秋的来信说:“你要把这些信好好保存起来,将来,我要为他,也为你和你们的孩子,写出一部中国的普罗文学作品来!”孩子刚刚满月,张文秋就几次向组织报告,请求分配工作。4 月,张文秋被组织安排与林育南假扮夫妇,在上海参加“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筹备处”工作,任“筹备处”办公厅副主任兼机要秘书。这个听起来就象绕口令的“苏准会”,对于今天的年青人说来,是那样的遥远而陌生。但在1930 年,却是极其神圣和重要。那时,全国各个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发展很快,纷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中央为了加强对各地中华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决定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保证“苏淮会”的成功召开,张文秋狠心将刚满40 天的小思齐托付给了董秋斯的夫人蔡咏裳。两个月后,大会结束了,“筹备处”改为“中央军委联络处”,张文秋仍住机关工作,在这里,张文秋与当时的中央领导向忠发、瞿秋白、李立三、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1年4 月5 日,刘谦初在狱中壮烈牺牲,张文秋娘俩痛失亲人。在刘谦初牺牲的前两天,张文秋在董秋斯家中见到了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她的一句随口应话“好啊,让她认个洋妈妈”几乎使小思齐差点做了史沫特莱的女儿。刘谦初在济南牺牲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史沫特莱十分震惊。她多次上门看望张文秋和小思齐,并要为张文秋写传。史沫特莱认为,像张文秋这样出生的人参加革命,已经是一件新鲜事,而她参加革命后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更使人钦佩,这说明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艰巨性,写出来一定会有意义。经张文秋请示组织同意后,史沫特莱经过20 多天断断续续的采访,文章终于写成了。此文从1931年5 月起,在美国《新群众》杂志上连载发表。书的题目叫《共产党员单菲》,以后该书还出版了单行本,并多次再版,在美国产生了一个不小的轰动效应。1931年9月,张文秋受中共中央派遣,由周恩来亲自送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左尔格手下工作。在这里,张文秋又与共产国际第四局负责人之一的吴照高假扮夫妻,做华南情报站谍报工作,左尔格被称为20 世纪世界六大间谍之一,他的传奇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左尔格领导的远东第四局,在中国一些重要地方都设有工作小组。张文秋机警灵活,左尔格常常派她外出。张文秋先后去过香港、广州、北京、南昌等地,每一次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一次去香港的途中,国民党要员孙科为她的容貌所动,曾热情地邀请她跳舞。1933 年6 月,左尔格领导的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在上海的情报工作结束,张文秋被组织调往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工作。12月,华尔顿来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再次开展工作,张文秋重返“共产国际”工作,任华北站站长。1935 年6月,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工作结束,张文秋被调到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中央联络情报处工作。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赞 (0) 相关推荐 京山一行五人在北京拜访张文秋老人 故乡情结 一九八七年金秋十月,申善贵同志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偶然会上首都北京,拜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一一张文秋老人,并在其家座谈.拉家常.用餐,且留下了珍贵永恒的留影,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此 ...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图书欣赏之二七一二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周文琪(根据录音整理).全国党校系统党史学术讨论会专题发言材料. 张文秋的儿女故乡情 <文史月刊> 2007年04期 1984年1月张文秋回京山 张文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豪杰.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白区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她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表现 ... 奶奶张文秋对我的抚育之恩 2008年07月25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1986年3月张文秋老人家第三次回故乡京山, 身后是张力群 1996年6月在邵华将军家中, 邵华给张力群看她的摄影作品 2008年6月29日张力群(前左一 ... 红色故事·楼曼文——特殊战线上的女英雄 作者:杜静怡 楼曼文(1908-1949) 楼曼文,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女战士,大家都称赞她为党的好女儿. 由于长期工作在特殊战线,我们只能从她身边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口中,了解到她的些许情况.她 ... 揭秘:张文秋的特殊“婚史”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结婚两次,生育3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是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她服从党的安排,先后与革命同志扮为"夫妻",组建 ... 蒙阴“燕翼堂”满门英豪七烈士 早前就常听家里老人讲蒙阴垛庄"燕翼堂"刘家的故事."燕翼堂"刘家,家大业大,光看家护院的就有几十杆枪.而且刘家两位年轻的叔侄少爷一同去上海上学,后来参加共产党革 ...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她的名字就叫张文秋. 张文秋,中国湖北京山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经历颇为传奇.其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 ...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 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考 李飞熊 张文秋同志是京山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而参加革命的一位巾帼英雄,也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她出生在清末,童年在军阀 ... 李德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并非共产国际特派,只是一个"顺水人情" 明心读文史 发布时间:20-04-2214:46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李德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人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