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别墅--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园林别墅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54%园林别墅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人们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又称悬苑,是古代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画家笔下的空中花园关于空中花园的修建,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年在位)娶了米底的公主米迪丝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空中花园是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4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空中花园应有高超的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出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空中花园遗址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3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天才皇帝哈德良别墅哈德良别墅是古罗马的大型皇家花园,它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为自己营造的一座人间伊甸园。按现今对其遗址的考古发掘,别墅区域占地120公顷,几乎相当于两个规模较大的古罗马城镇。淤泥堆积的池塘里,塌落的台阶下,千百件珍贵的古代雕刻被遗弃于此。其实,除了没有一个城镇所应有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外,这里庙宇、花园、浴场、图书馆、柱廊、剧场、仓库甚至包括一个人工岛等,应有尽有。在许多方面,它更像皇帝一个人的城市。这座伟大花园的主人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他于公元76年1月24日出生在罗马,童年是在西班牙南部小城伊特里卡度过的。他的父亲是当地贵族,前罗马皇帝图拉真的表弟。
哈德良别墅遗迹就像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古罗马人一样,哈德良认为:古希腊是一切高雅文化的源泉,为后世的文学、哲学、建筑和雕刻树立了楷模,罗马人最好的做法便是去模仿。熟悉哈德良的人们都称他为“小希腊人”。他对其统治下的希腊地区的发展给予了特殊关怀,曾拨巨款资助其建设,使雅典、科林斯、米利都以及受希腊影响的东地中海地区等文化名城恢复了昔日风采,促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希腊复兴”的产生,也进一步促进了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融合。在他统治时期,罗马的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都达到了鼎盛水平。与许多有成就的皇帝一样,哈德良也有不足的地方。他沉溺于宴会、雕塑与绘画,像天下富人一样,挥金如土。他既严肃又放荡,既随和又庄严,既残暴又温和。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他总是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这位天才的罗马皇帝平生有两个最大的嗜好:一个是旅行,另一个就是建筑。并且,他常常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哈德良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他陆陆续续访问了当时帝国44个行省中的38个,足迹遍布欧亚非,历时不下10年。据说,他赴外地旅行的时间远多于住在罗马的时间。并且他对所到之处的建筑、艺术、历史都样样精通。以古史所记,在建造哈德良别墅的时候,他把他最为仰慕的希腊文化古迹都“重现”于此。其中有亚里士多德讲学的健身堂,柏拉图授课的学园,雅典议会主席团大厅以及斯多噶派最初聚集的画廊,还有希腊风景秀丽的坦比山谷等。另外,埃及和东方的一些美景也被他收入园中,如位于尼罗河入海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和其著名的卡诺普斯运河。这些建筑或按其原貌重建,或只取其名。卡诺普斯运河在哈德良别墅便是以一条掩映于浓荫中的长水池来代替的。哈德良不但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将其建筑构思付诸实践。哈德良在位时完成了一系列的建筑工程,主要有万神殿、维纳斯庙和罗马庙,但后面的两座建筑均已被毁坏,只有万神殿留存。万神殿长方形门廊后接圆顶大厅的形制,可谓哈德良的独创。
哈德良别墅中的万神殿哈德良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图拉真皇帝与著名建筑师阿波罗多格斯正在讨论一个建设方案,哈德良在旁边插话,却受到了阿波罗多格斯的嘲笑,他说:“你还是去摆弄你的大冬瓜去吧!对我们所谈的问题你是个门外汉。”阿波罗多格斯所说的大冬瓜就是哈德良偏爱的圆顶结构。阿波罗多格斯也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价,最终被哈德良所杀。虽然这位倒霉的建筑师被皇帝所杀,但哈德良统治时期被后世誉为理想的盛世。德国古典诗人歌德就曾说过,他最愿意生活于其中的就是哈德良时代。哈德良为自己营造的“伊甸园”——哈德良别墅是一座庞大的离宫花园里有太多精品建筑和优良工程,不过最灵秀的可能要数其水景了。水是整个别墅建筑中最显著的主题之一,也是意大利花园的典型特点。别墅的管道设计,使得哈德良可以方便地使用一条专给罗马供水的主要渠道。这些水来源于城镇高地的阿尼奥河上游,绝佳的水源可以避免把水往高处升调的麻烦。水流从最南端引入,再通过一个有管道和水塔组成的复杂系统,最后流过整个别墅。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用水设施,包括大型水池和小型浴场水流系统等一应俱全。其中最为复杂的水流系统是一个被称为“塞拉佩汶”的建筑。它实际上是一个半圆形的餐厅,周围水流环绕。客人可以倚靠在拱形遮篷下的半圆形长椅上,以面前的一条小渠当桌子,菜肴漂浮在水面上,真是风雅意趣之极。他们的身后有一个水帘洞,灯火通明,他们前面还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水池,极目远眺,还可见卡诺普斯运河。这些水都是从拱顶后面的高堤引来的,在许多地方形成了壮观的喷泉。
哈德良别墅内景哈德良别墅建在离罗马20千米的蒂沃利地区(即古提伯城),这里一直就是罗马富人们建立避暑山庄的最佳地点之一。这片土地本来是用于耕作的农庄中心,到了后来,受希腊东部豪华宫殿,尤其是亚历山大港托勒密宫的影响,罗马人开始在自己的别墅和郊区庄园里修建浴场、室内体育场、图书馆等建筑。这里变成了享乐的场所,人们不用再考虑商业或国家大事。花园里,灌木整齐划一,水果丰硕甜美;人造的荒地里野兽出没,镀金的大鸟笼里群鸟同鸣。所有这些建筑都装潢豪华,并且大多异想天开地用神秘东方的著名地点来命名。这里除了风景秀丽外,用平台和土方加高后的地形,也很适宜建筑。整个设计中,水并不缺少,不管是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还是流动于人造管渠之中,潺潺的流水总是使人为之一振。鱼塘给餐桌提供了美味的食物,水渠给浴场注满了清水,喷泉给空气增添了凉爽。在已知的水利建筑中,有12个莲花形喷水泉,30个单个喷泉,6个水帘洞,6个大浴场,10个蓄水池,35个卫生间。哈德良别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离园,其规模虽不及中国的圆明园,但它在久远的古罗马文明中独树一帜,一直是后世意大利花园风格的典范,可以称得上罗马的“万园之园”了。精巧绝伦的拙政园富庶的江南,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大都集中在无锡、苏州、镇江和扬州一带,所以,许多人也将这些精巧优美的私家园林称作“江南园林”。
美如画的拙政园苏州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中的杰出代表,而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中的精萃之作。拙政园坐落在苏州城的东北面,这个占地60多亩的园子,本来是明朝一位大官王献臣的私家宅园。王献臣在仕途上失意后,弃官回到老家,买下这块地,在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建成了这个日后名扬天下的园林。
拙政园中的亭阁近500年来,拙政园曾多次改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太平天国时作为忠王府的一部分改建后而留下的面貌。拙政园分为中、西、东三个部分,中部叫中园,西部叫补园,东部叫归田园,其中中园是全园最精彩的部分。拙政园的原址本来是一片低洼地,常年积水。中园便以这水池为中心,建有山石亭榭,植有花竹林木,清俊雅致,充满诗情画意。有人说,“江南园林占地条件再差,往往也可借几株花木、一块湖石装点出其自然的趣味。”中园便是这种成功之作。中园的水池,面积约有3500平方米,水池中有两座小山,山上除林木、怪石外,还有两个遥遥相对的小亭。两座小山中间,有一座小桥相连。靠西面的小山连着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小亭,叫“荷风四面亭”。炎热的夏天,在此欣赏满池的荷花,清风徐来,暗香浮动,一定叫人心旷神恰,暑气全消。水池的南岸,有拙政园中的主要建筑“远香堂”,这是园内现存最大的一座明代建筑。远香堂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由于这儿能临池赏荷,便取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这句话的意思,作了堂名。为了便于赏景,远香堂四周没有墙壁,而是装设了精致玲珑的长窗。远香堂的南北两面都有平台池水,假山林立。堂的周围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开朗、雅逸的感觉。在远香堂旁,有一座王献臣当年作书房的建筑,叫“南轩”。在南轩的西边,有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叫“香州”。香州,被专家们认为是明代建筑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对比手法的一个范例。中园还有一个主要建筑,就是见山楼。见山楼与西南方向的小沧浪水院,构成巧妙的对景。对景是江南园林的一种独特的造园艺术手法,它能使两个相隔不太远的景点互相凭借,相映成趣。在中园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有几个用高墙分隔的小院落,这些院落都各具特色,活泼别致。院内种枇杷处,叫“枇杷园”,种玉兰处,叫“玉兰堂”;种海棠处,叫“海棠春坞”。这些院落虽不大,但布局也很见匠心。如“海棠春坞”,院中以垂丝海棠和石峰造景为主题,而院内主建筑只用了一间半的型制,使院内空间相对增大,显得雅洁而富有生气。拙政园西部的补园也以水面为中心。水池南岸上的主要建筑,是“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鸳鸯馆临池,池中原来有鸳鸯戏荷。蔓陀罗馆院内遍植曼陀罗花,一到春天,满院的曼陀罗花洁白如玉,清香扑鼻。补园中有一扇形亭,叫“与谁同坐轩”,取自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意境清幽高洁。小亭的选址十分巧妙,它正好位于一个小岛的尽端,三面临水,一面背山,有很广阔的视野。人坐亭中,左右环顾,可以看到园中各处风景。
拙政园的留听阁“与谁同坐轩”的对面,有“宜两亭”,此亭是取唐代诗人自居易“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意而命名的。当年拙政园西部和中部分属两家,为了能接入中部的湖山景色,所以就在靠近围墙的地方,建了这座高踞叠石之上的小亭。这是江南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作。补园西岸有一个阁,叫“留听阁”。阁前有一个平台,两面临池。阁名是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江南私家园林的主人,大都是古代现任或退休的达官显贵,或是腰缠万贯的豪绅巨贾,他们大都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从这些亭台楼阁的命名,可见出一斑。拙政园的归田园,原是明朝司寇王心一的住宅,园内有兰雪堂、泛红轩、竹香廓等胜景。后来历史变迁,此园在几百年里变得荒芜不堪。现在的归田园是解放后重建的,园内绿草盈盈,池塘清澄,假山拙朴,据说颇有当年的风貌。“万园之园”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园林史上的艺术典范,也是世界上最瑰丽的宫苑建筑之一。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附近,首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扩建,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朝营建,前后长达151年之久。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周约20里,占地5000多亩。圆明园有40景,后来又增加8景;万春园有30景;长春园有约30景。三园共100多景,每一景内建有很多楼、台、殿、阁、廊、榭、轩、馆。很多名景,都是模仿全国著名园林设计建造的,由于它规模极为宏大,景色变化万千,所以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大宫门后是金水桥,过桥是二宫门,进门便是“正大光明”殿。这是清帝朝会听政的地方,殿的东西两侧有文武官员朝房。这一带的建筑形式很像城内的故宫。殿后有“前湖”、“后湖”,被九个小岛团团环抱,“九州清晏”殿因此得名。它体现了清帝的“一统九州、天下升平”的意念。前湖、后湖的东面有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再东就是园中最大的湖:“福海”,海岸以10岛围成,海中有3个小岛,名“蓬岛瑶台”。当年清帝常在福海行舟,节日里,更是焰火四起,在湖面上交相辉映,倍增情趣。园的西北角还有“安佑宫”,殿中供奉着清朝皇室的列祖列宗灵位。殿前原有华表两对,现在一对在北大校园内,一对在北京图书馆内。今天人们仍能看到它的精细雕刻。还有湖上筑室,冬暖夏凉,叫“万方安和”,仿陶渊明《桃花源记》建的景色,名叫“武陵春色”,山桃万株,参错林麓,落英缤纷,浮出水面。种种景致,难尽细述。从福海向东,穿过围墙,就是长春园。这个园苑是中西合璧式的。它的秀丽风景和雄伟建筑,独具一格。如园中著名的“狮子林”16景,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帝下江南时,命将苏州狮子林描绘下来后仿建的。它的假山全由青石堆成,今天还能看到青石山的遗迹。园北有一组极其壮观的西洋楼,西方建筑艺术进入宫廷也是从此时开始。早在康熙、乾隆年间,就有一批教会传教士在宫廷中供职,如意大利人朗世宁、法国人王士诚、蒋友仁等,他们不仅是画家,而且也参加了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当年的西洋楼,全以汉白玉、艾叶青石砌成;墙身是西式的,房顶则采用中国所特有的琉璃瓦。从现在残留的遗迹里还可以大致看出它那雄伟的建筑和精细的雕刻。这里是三园残迹遗留下来最多的地方。过长春园向东南走,就是万春园。此园在同治前称“绮春园”,清朝历代将这里做为皇太后的住处,所以同治年间慈禧重修圆明园时,改名“万春园”。万春园既不同于圆明园的富丽堂皇,也不同于长春园的雄伟挺秀,却有着放浪自如的风格。著名风景有“四宜书屋”、“凤麟洲”等。园内“正觉寺”至今犹存,是三园劫后唯一幸存的建筑物。全盛时期的圆明三园,除了绮丽的风光和壮丽的建筑以外,尚有数以百万株计的名贵花木,历代珍藏下来的名人书画和典籍文物等,集中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于圆明园的美,大作家雨果这样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帕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造的全部成果。与帕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决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设,那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遗迹如此巨大规模的名园,却在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对此雨果进行了辛辣地控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现在圆明园管理处已经成立,他们把散失在北京各处的圆明园石刻、石雕收集起来,放回原有的位置上,为遗址增加不少景色。现今在园内进行了大量绿化工作,前后共种植了几十万株树木,而今已绿树成荫。山川地貌依旧,历史遗迹尚存,前来观赏、凭吊的游人,抚今追昔,会产生无限的遐想。奇形怪状的米拉公寓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它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于1906年开始动工,米拉公寓历时6年方告完成。是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专门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设计建造的。
米拉公寓佩德罗·米拉是个富有的实业家,他和妻子参观了巴特略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高迪,请他来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自由。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但米拉却没有看见任何图纸或设计方案。终于有一天,高迪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冲着米拉说:“这就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他得意地搓着双手,对米拉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可怜的米拉抓住自己的钱包,怀疑自己对高迪的允诺是否有欠考虑,而高迪却若无其事地微笑着。
米拉公寓内景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6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整个外形如水平的波浪,富有动感。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海草。公寓屋顶上有6个大尖顶和若干小的突出物体,其造型有的像披着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高迪在建筑艺术探新中是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他发挥想象力,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巧夺天工的流水别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百年世界名建筑中流水别墅名列首位,为现代建筑的经典。其设计师赖特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曾被誉为是20世纪的米开朗基罗。流水别墅从选址到建成历时3年,它建在美国匹兹堡市附近一处绿树环绕、流水潺潺、景色幽美的峡谷中。与一般的别墅不同,房屋最奇妙的是大部分竟然是空悬在瀑布之上的。整个别墅就如同岩石般生长在溪流之上。自然与建筑浑然一体,互相映衬,构造出美轮美奂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富翁考夫曼设计、建筑的。考夫曼原来只是想把别墅建在空气清新的山林中,对着一片晶莹流泻的瀑布。但赖特在仔细勘察过周围环境后,经过6个月的苦思冥想,灵光闪现,竟然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构想,就是将别墅凌空建于溪流和瀑布之上。为了这超凡脱俗的梦境的实现,赖特在流水别墅的设计和施工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别墅修建成以后,工人们甚至还不敢确信这难以想象的房子竟然真的完成了。别墅在设计上表现出动与静的对立统一。3层平台高低错落、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大程度的动感与张力。各层有的地方围以石墙,有的是玻璃,每一层都是一边与山石连接,另外几边悬伸在空中。各层大小、形状、伸展的方向都不相同,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有小阶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由透明的金属窗框的大玻璃墙围隔。别墅在建筑色彩的调配上,也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对应,3层平台是明亮的杏黄色,鲜亮光洁,竖直的石墙是粗犷的灰褐色,幽暗沉静,红色的窗框配以透亮的玻璃,这一切都映衬在潺潺流淌的水流之上。在阳光与月色的光影舞动中,在树叶与山石的掩映下,动与静、光与影、虚与实、垂直与水平、光滑与粗糙、沉稳与飘逸,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神清气朗,赏心悦目。别墅的内部空间处理也是独具匠心。赖特把起居室作为内部的核心。进入室内要先从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触摸着主楼梯粗犷的石壁,拾阶而上,才可进入起居室。起居室是由中心空间的4根支柱所支撑,中心部分更以略高的天花板和中央照明突出其空间领域。赖特在设计的时候,有意把室内空间和外部的自然巧妙结合,使自然景致和人工设置和谐地互相搭配。在读书区,阳光透过玻璃,将室内照耀得明亮轩阔,而会客区则利用一片天然岩石,做成壁炉,再配以看似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器具,营造出朴实天然的原始情调,构造出一个十分宜人、优雅的休闲空间。有一棵大树也被保留下来,穿越建筑,伸向天空。而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物完美的结合。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空间的东、西、南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乎呈围合状的凹室,则相对较为昏暗,使得房间既幽静沉实又灵动飘逸。赖特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主要使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鲜明的对抗,而地坪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而这与室外的自然山石极为契合,感觉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到巨大的室外自然空间中了。流水别墅建筑在溪水之上,与流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几何构图,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巧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并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性能,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实现了古老的建筑与自然高度结合的建筑梦想,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许多的灵感。
流水别墅外观正如赖特所说:“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它像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植物一样,从地上长出来,迎接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