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不要慌, 中医调理有秘方!
一句“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让人们记住了“上火”这个词汇。从此,但凡有个头疼脑热,似乎都能和“上火”沾上边。
有调查显示,中国91%的成年人有过“上火”的经历。但究竟什么是“上火”,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点击加载图片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中医多从“热证”范畴来解释“上火”。
1
引起上火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引起上火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刺激、饮食不节、温补不当、劳累过度和外感热邪。
情志刺激
五志皆可化火,各种不良情绪都可以导致脏腑阴阳失调,产生内火。常见的是所欲不遂,肝气郁结化火,也就是生气、恼怒引发肝火。可表现为情绪急躁、容易激惹、眼干眼涩、头疼头晕、胁胀胁痛等。
点击加载图片
饮食不节
过多地食用辛辣油腻、煎炸厚味,过量饮酒,都容易产生胃热,进一步伤及胃阴,表现为口干口渴、口角糜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等。
温补不当
很多人出于养生保健的目的,应用温补中药。如果身体阳气不虚,则属于滥用温补,助气生阳,产生内火,所谓“气有余就是火”。
调养身体应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切忌呆补、滥补,有些人群适合以通为补,用点大黄、黄连,身体反而舒服;有的人适合以调为补,重点是调脏腑,调气机,而不是一味蛮补。
点击加载图片
劳累过度
过度劳累,既可耗气,又可伤阴,气虚阴伤,虚火内燃。
外感热邪
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称为六淫,侵犯人体,引起疾病。
其中火邪和暑邪都具有火热之性,感人则容易伤阴耗液,出现“上火”症状。
2
中医如何治“上火”?
出现“上火”症状后,中医讲究“分清虚实再施治”。所以,上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
点击加载图片
实火发病较急,症状较重,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牙龈肿痛、两眼红赤、鼻腔干燥等症状。
虚火来势缓,症状轻,病程长,可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症状。
明确了“上火”的原因和辨证之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措施提前预防。
点击加载图片
一旦出现“上火”症状,则应根据年龄、体质,以及季节的不同,通过望闻问切,细致辨证,确定病变脏腑,分清实火、虚火,精确论治,精准调理。
3
治“上火”的代茶饮
推荐几个治疗常见“上火”症状的代茶饮,可以一试:
口干口渴:石斛、玉竹、北沙参、麦冬。
眼干目涩:桑叶、菊花、青葙子、谷精草。
咽喉肿痛:桔梗、牛蒡子、西青果、木蝴蝶。
口腔溃疡:黄连、黄芩、栀子、双花。
小便赤涩:双花、竹叶、小蓟、甘草。
大便秘结:黄连、麦冬、生地、玄参等。
上述小方,甘草3~6克,其余中药每味药6~9克,可泡水代茶饮,亦可水煎服用。药物过敏者禁服。
点击加载图片
个人体质存在差异,上火轻重也各不相同。如出现上火症状,最好还是找有资质的中医大夫当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