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个簃为什么能成功

南通日报专栏:兼得斋夜话(十一)

艺术作品摆脱匠气的最好办法是读书,泛泛而读收效甚微,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问或姊妹艺术上。

1972年夏,张大千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写道:“山水石竹,清逸绝尘,吾仰吴湖帆……荷芰梅兰,吾仰郑曼卿、王个簃;……若汪亚尘、王济远、吴子深、贺天健、潘天寿、孙雪泥诸君子,莫不各擅胜场。”张大千是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也”的大画家,在他认可的诸家中,南通的王个簃也赫然在列。我曾看过王个簃画紫藤的视频,挥毫泼墨如腾蛟起凤,当令凡手股栗。

近年来颇为某些人所推重的“文人画”,之所以又为许多人所不屑,皆因作者缺乏基本的笔墨、造型功夫之故。人言画画七分人事三分天资,具三分天资者常有,而具七分人事者则不常有。人事当指个人后天的努力,包括艺术的与非艺术的。具体到画画本体,则指了解物理,表现物态,体会物情。只具表现物态之能者为工匠,自古真画者,最怕被人看做是工匠。王个簃无疑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考察其一生,当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的缘故。

王个簃中学毕业后,因无钱上大学,就去南通城北小学任教,其时南通城书画名家云集,王个簃得到了李苦李、陈师曾、诸宗元等人的指点和帮助。热情爱才的诸宗元还把王个簃的印稿带到上海,请求艺术大师吴昌硕指点,吴亲笔阅评甚多。大受鼓舞的王个簃不久即辞去月薪45元的教职,决定追随昌硕大师。他那时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要下这样的决心,当非常人可以做到。到上海后,王个簃寄宿于他人处,每周向吴请教两次,因找不到工作,靠借债度日,如此这般,苦撑了两年光景。后来,在刘玉庵的帮助下,他当上了吴昌硕孙子的老师,住进了吴家,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某个稍纵即逝的珍贵机会,有人视若无睹,有人犹豫不决,王个簃则毅然决然,抓住了改变他一生的最关键的一次机会。

昌硕老人离世后,王个簃先后在几所学校任教,随着上海美专的停办,他失业了,他以课徒卖画为生,收入微薄,偏偏这时又物价飞涨,遂生活发生困难。幸有学生翁继予邀他去苏州,在翁办的一个厂子里担任了一个挂名职务。苏州旖旎的风光吸引了他,他在周边漫游、写生、吟诗,日子过得倒也悠闲。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了上海,在一家电气公司当文书,《王个簃随想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解放初,我虽在搞文书工作,但并没有荒疏笔墨。画画、写字、刻印和做诗这四件事,将我的业余时间完全占满了。”人如浮萍,有时会不得不偏离既定的轨道,但只要初心不改,努力不辍,就会有到达终点的一天。

艺术作品摆脱匠气的最好办法是读书,泛泛而读收效甚微,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问或姊妹艺术上。广泛而又切实的阅读能给艺术家以更多新鲜的营养,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灵感。王个簃自言,他从古琴的悠扬顿挫中悟出书画的节奏韵律,从舞蹈、太极拳中悟出书画的动静关系。在长乐镇小学读书时,为了专修国文,他转学到了长兴镇国文专修学校,跟一位姓秦的老师作诗填词,从此这一爱好陪伴了他的一生,为了推敲诗句,有时历数小时而不倦。师从昌硕先生时,他每天早上都要读书背古诗,后来还在东吴大学兼教诗文课,他在诗文方面的造诣由此可见。王个簃早年还是一个运动健将,做过球队的守门员,踢过前锋,在苏州、扬州等地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上,跨栏和跳远都拿过名次。优秀的书画家,骨子里一般都是很诗情很“音乐”的,王个簃痴于琴艺,曾从师于古琴名家徐立荪,他常于“星月皎洁之夜、明河在天之时,或是夜阑如涛、飞雪如席之际,弹弄几曲,直到四无人声才抱琴上床,弛然而卧。”(《王个簃随想录》)

(2021年5月25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