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最后一句为何被课本删除?怕学生看后,出现4字坏心理

上过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语文课本中的《卖油翁》吧!如今的《卖油翁》仍然还存在我们的课本中,位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大量的引入了古人的故事,比如什么司马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等,其实引入这些名人的轶事,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

那么《卖油翁》呢?估计现在许多人对《卖油翁》的诗词句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吧,这也正常,毕竟过了多久了,那么大家知道其实现在的《卖油翁》其实和当初的《卖油翁》有没有区别呢,区别在哪里了呢?原先《卖油翁》中的最后一句其实早就被课本中给删除了!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联想下为何删除《卖油翁》中的最后一句呢?原因无非是要么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要么就是最后一句可能不适合当下的社会现状等等。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就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说实话现在的我真心是看不懂这说的是什么了?网上查了一下,翻译过来就是: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从白话译文中我们发现了这句话其实是包括了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庖丁解牛,一个是轮扁斫轮。

我们先来看下是庖丁解牛吧,庖丁是梁惠王的一个厨师,专门杀牛的,而且其技法非常的娴熟,令梁惠王非常的佩服,其实庖丁有如此技艺很简单,那就是他花了3年的时间去进行反复的练习,为此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杀牛的规律,这也是为何庖丁杀起牛来如何娴熟的原因了。

从庖丁解牛我们能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只需要反复的实践和锻炼,都能掌握其所在的规律,最终会成功的。

再来看看轮扁斫轮,轮扁是春秋时期一个很厉害的匠人,特别擅长做车轮,而且连齐桓公都喜欢让他来做,而轮扁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艺,得亏于他的实践,而也是希望借助这个故事来告诉齐桓公千万别去迷恋古书,要自己动手去行动才行,否则的话你只能被课本中的思想所禁锢,长此下去你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的。

而《卖油翁》最后一句其实就是借助了轮扁斫轮这个典故,但是如果这句话出现在课本中,那么学生们会如何去感想呢?原来学习课本是毫无用处的,不能总是被课本所禁锢,其实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毕竟人要去实践才能出结果,但是奈何学生们还很小,许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为此不让学生们的心理出现极端,这才决定将“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给删除了。

简单的说就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会让学生们出现4个字的负面心理,那就是“读书无用”,这绝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事情。

总结年龄低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读书有用无用肯定不能一言以蔽之,在不同的人物,观点,角度下可以衍生出无数种解释,总之而言看任何问题都必须要辩证去对待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