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临清的地方不仅山东有,河南也有,隋朝时声名显赫,今仍在使用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临清是山东省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并且还知道临清在明清时期由于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税关之一,被称为“临清关”,其税收在明朝位于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额的四分之一。
山东省临清市老地图
明朝曾经当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布政、按察、都司三司之一的副职,正四品官)的刘咸,在其诗《新乡道中》这么写道:
西望新乡见五陵,山形迢递镇临清。……
看到这里,可能让人有些迷惑了,从山东省临清市到新乡市足有350多公里,走在新乡道中怎么和临清能够扯上关系呢?
民国时期新乡县地图上可以看到临清店
原来在此地也有一个名字为“临清”的地方,就像诗里所说的,在那个时候向西看新乡县的同时,还能看到距离新乡县仅十余里左右五陵岗,五陵岗绵延向东的尽头就是临清镇。
当时,新乡的“临清”当时仅是个镇,而那时北方山东的临清县已极为繁华,相比之下,新乡的临清就有些默默无闻了。其实新乡县的临清镇也是有着显赫的“出身”的。据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肇域志》记载:临清关,在县东二十里。前代设置以控扼卫河之险,今废,有临清店。唐书地理志云:新乡东北有故临清关,即此。
1870年的清朝新乡地图上仍有临清店
那么这个前代是什么时候呢?具体设置时间已经无考了,但是肯定是在隋朝之前。据《资治通鉴》记载:隋仁寿四年(604年),“炀帝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事,自黎阳引兵趋洛阳,“越王侗、樊子葢等勒兵备御,修武县人相率守临清关”,皆即此。
隋朝河内郡地图,可以看到清水及临清关
隋炀帝修大运河,在黄河以北地段,通过永济渠把长平、汲郡到临清关一带都联系了起来。临清关的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西是今天的凤凰山、卫河,东为永济渠、黄河,临清关有着优越的山川地理位置,可以据险而守,扼住太行山东的大道。
到了明朝,正德十四年对镇墙进行了重修。重修之后“东南巷树以栅棚,高三丈、阔丈六有奇,镇外绕以垣墙,高二寻,计一百九十五堵,外浚以壕墙,镇益以垛,巍然一方之保障也”,那么为何隋、明都对这个镇子极其重视呢?
今天的卫星图比较短发,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卫星图上,可清晰看出临清店的位置
就像前面所说的它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周围的河流时有变动,但总的来说始终还是“地为冲要,西通秦晋,东接齐鲁,南达荆楚,北抵燕赵,皇华络绎,行李往来亦复,轮蹄如织。”(民国《新乡县志》)
那么两地都叫做“临清”,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或者说是渊源呢?
还真的有联系,它们的名字都来自于身边的那条河流——卫河。卫河是今天的名字,在隋朝开凿成大运河之前,卫河在今天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名字为“白沟”,而过了馆陶之后向北称为“清水”,今天山东省临清市就因为濒临“清水”而得名临清。新乡临清镇,也是因为濒临“清水”而得名,但是此时这条清水是入黄河的,和北方的白沟、清水并不是同一条河流。
三国时期地图,可看到南段为清水、中间为白沟、北段为清水的河流
直到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才把这一南一北两条清水及中间的白沟连接到了一起,并且给其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永济渠”。可以说,在隋朝,包括以后的时间,在永济渠岸边是有着两个“临清”同时存在的。
隋朝地图上一南一北两个“临清”
今天新乡临清关叫做临清店,距离新乡市市区仅8公里,已经处于新兴的电源产业园区的中心地带。穿村而过的原来的清水、卫河由于河道变迁,已经成为了一条不知名的小水沟, 村子也因为没有在交通方式大变革中再次处于交通要道,从而变得沉寂起来,昔日“自汉末曹袁分据河朔,剑戟横于四郊,魏晋隋唐、五代间兵争日剧,夹河相攻”的地理要冲优势也不那么重要了。以致于今天一提起“临清”来,除了临清店村及周边的人们,其他人都自然而然地想到山东省临清市,没有几人会想起在新乡市还有个临清。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