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奇又又又又翻身了?这次是真的

你知道啥是小猪佩奇吗?

最新的一部电影,给了这个词最新的定义。

小猪配上尼古拉斯·凯奇,谐音,简称"小猪佩奇"。

继连姆·尼森的家人,基努·里维斯的狗,丹泽尔·华盛顿的朋友,杰森·斯坦森的快递之后,不推荐各位反派碰的东西又多了一样。

尼古拉斯·佩奇的——

《猪》

2021.7.16.美国

>>>>都是片名惹的祸

外媒评价刚出的时候,这片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很多人的年度期待。

IMDb8.0,烂番茄新鲜度97%,连一向严苛的MTC也给出了85的高分。

而这是烂片之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

大伙都嗨了:

这么多年后,凯奇终于翻身了(again)

翻没翻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照豆瓣评分来看,应该是没翻成,目前6.2。

原因嘛——

把片名《pig》翻译成《疾速猪杀》的人起码得背一半的锅。

评论里十句有八句都在吐槽这个译名

虽然片名现在已经被网友骂到改成了《猪》。

但在此之前的两个片名,叫《疾速猪杀》以及《救猪行动》。

于是很多人都抱着看动作爽片的心态去看了这部电影。

然而这实际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

杀手宇宙?硬核打斗?刺激追车?

对不起,都没有。

所以,也怨不得部分网友们因为感觉被骗而给它打低分,且应该不在少数。

撇开这个,电影究竟如何?能称得上凯奇翻身之作吗?

且听我慢慢道来。

>>>>寻猪之旅

罗伯,隐居在深山老林里的怪人一个。

胡子拉碴,邋里邋遢,整个人由里到外弥漫着一股丧到爆炸的气质。

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社交,家里连电话都没装。

完全一副厌世避世的模样。

但他并非孑孑独活。

就像汤姆汉克斯养了只排球,威尔史密斯养了条狗,罗伯则养了头猪来作伴。

看长相就知道这儿不是头普通的猪。

这是一头经过专门训练后,用来寻找松露的猎猪。

罗伯并没有把它只当成一个赚钱工具,而是当成了家人。

松露虽然非常值钱,但罗伯只是用来换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电池,罐头。

负责收购他松露的小伙子叫埃米尔。

他爹就是专门卖各种珍稀食材的,几乎垄断了整个城市的市场。

但埃米尔和他爹的关系并不好,于是自己出来单干。

结识了罗伯之后,他靠卖松露赚了不少钱。

每周他都会过来给罗伯送一些生活必需品,顺便看看有没有货。

埃米尔对罗伯不感兴趣,罗伯也无意与他深交。

直到一天晚上。

一群人不由分说,冲进来便打晕了罗伯,抢走了他的猪。

罗伯不在乎钱,不在乎人,但在乎他的猪。

为了找回猪,罗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踏出了这片森林,

而在罗伯调查的过程中,他过往的伤疤也一点点被揭开......

>>>>文艺版《疾速追杀》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故事很像《疾速追杀》?

所以说,实际上翻译片名的人其实还是有些凭据可依的。

导演应该也有这层意思,即,借类型片的套路玩反类型。

只不过这个应该留给大家自己去观影时发现,

翻译片名者却自作聪明地先行误导了其他人。

他被喷,不算冤。

因为这个连电影也被连带着喷了,那才是真冤。

不论是从故事还是拍法上,导演的确都在有意地颠覆观众的观影期待。

比如出现在开头的一把刀。

猪被劫走的前一天,罗伯把刀插在桌子上,本意是作防狼等野生动物用。

镜头还给了个特写。

任谁都会想,这刀待会肯定会被主角用上。

说不定还能来一场以刀对枪1V10。

结果,这刀的确被拔出来了。

然而罗伯却被一拳打倒在了地上,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后面的寻猪之旅也是这样。

他们甚至还来到了一家"酒店"——实际上是个地下拳击场。

摆明了就是想让观众期待着一场拳拳到肉的打斗。

但实际上这只是个"看你能扛多久"的挨揍赌博场所。

只有被打,没有还手。

还有各种配乐,镜头设计,台词设计......

基本上,整个故事完全可以看做是简化版的"疾速追杀"。

只不过复出的不是杀手,而是一个厨子。

只不过复仇的方式不是杀人,而是诛心。

NPC对"反派"的介绍,会让你以为他拥有一支军队

>>>>故事背后的故事

如果带着看爽片的期待去看,那么大概很难。

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去慢慢体会的作品。

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弱情节的文艺片,而且因为它拍得十分"留白"。

故事看似是罗伯在找猪,其实是在找猪的过程中重拾面对过去伤痛的勇气。

但罗伯的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片中却并未明确说明。

只是通过一些关键性的台词或其它细节进行了暗示。

说的是猪,也是亡妻

比如,当埃米尔谈到自己母亲是自杀的时候,罗伯明显有所触动。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罗伯的妻子也是死于自杀。

又比如罗伯去到自己原来工作的店里,发现窗帘被扯下来了。

而当年的烘焙师,现在的店主说了一句:

洛莉(罗伯妻子)一直都想这么干。

再结合洛莉留给罗伯的那盒磁带里所说的话,不难猜出——

罗伯以前大概不是个好丈夫。

说不定也是和埃米尔父亲一样,是个工作狂。

夫妻之间可能也是一直争吵不断,最后妻子忍受不了而自杀。

根据类似这些的种种小信息,你大概就能拼凑出关于罗伯的过往(影片并未下定论,所以以下只是个人猜测)——

十五年前,罗伯是名震全城的大厨。

有人敬重他,所以埃米尔打着他的名号能搞来各种珍稀食材。

也有人恨他,怕他。拳击场的老板以及打他那位,估计就是属于这一类。

罗伯和埃米尔的父亲基本算是一体两面。

两者的境遇相同,选择对待悲伤的方式也类似。

只不过一个选择隐居世外,一个选择一心扑在了事业上。

都是在逃避。

所以埃米尔的父亲抢走了罗伯的猪——

嘴上说的是要断了儿子的松露链源头。

但其实又何尝不是是他不想儿子再走自己的老路,从而错过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

所以罗伯一定要执着地找到那头猪。

片中他也说过了,找松露,他其实根本不需要猪的帮助。

一方面,他需要一个去爱的对象,否则他就会堕入到对亡妻的回忆之中无法自拔。

一方面,猪的丢失,回成的旅途,让他又回到了过往的那些痛苦回忆中。

他不能承认猪已经死了,就像他十五年来一直跨不过去亡妻的那道坎一样。

埃米尔的父亲逼罗伯踏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而罗伯最后又反过来点醒了埃米尔的父亲。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因为太多的信息都藏在冰面之下,导致观众共情困难。

打个比方,之前的《女人的碎片》。

21分钟一镜到底让你跟着女主从羊水破到产子到婴儿夭折,

观众全程参与了女主的崩溃过程,自然更能理解影片要表达的情绪。

《女人的碎片》

但《猪》?

观众大概都能从凯奇的表演中体会到这种痛苦。

然而这痛苦的缘由却需要观众自己去脑补,自然会影响到影片的观感。

更何况,影片的故事和立意并不算复杂,甚至可以说有些浅显。

无非就是一个失去挚爱且逃避回忆的人,意外地又被推进了回忆之中。

要讲的道理,也基本上都直接通过罗伯的嘴说出来了——

人生虚无,要明白和珍惜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事,那便是意义所在。

>>>>凯奇又又又又翻身了吗?

最后,还是免不了说说凯奇。

不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大概都会同意,凯奇的演技依旧精湛。

角色那种疲惫又执拗的状态,依然被凯奇抓得十分精准,感染力也很强。

而正是有了前面一个小时的这种状态,

最后当罗伯得知猪不幸身亡时的突然崩溃,才叫人那么心碎。

导演此时的做法也很灵性,做了无声处理

虽然身为烂片之王,但大家依然还是对凯奇十分包容。

这是一个神奇的现象,也是他靠自己以前那么多年攒下来的观众缘。

一方面,是因为观众们的情怀滤镜。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新千年后几年,凯奇几乎就是"佳作"的代名词。

且参演作品从不局限于某一种类型。

好莱坞大片,他有,比如《空中监狱》《变脸》《勇闯夺命岛》;

普通商业片,他有,比如《倾城佳话》《天气预报员》《战争之王》;

文艺片,他也有,比如《离开拉斯维加斯》《抚养亚利桑那》。

可以说,凯奇之前的演艺经历几乎囊括了主流非主流各种类型的电影。

只要你在那时候看电影,只要你看美国电影,基本上就能遇到这个有些秃头的男人。

在那时网吧的电影资源库里,也总有一个分类是"尼古拉斯凯奇合集"。

就差没演超人了

再然后,便是他破产还债接烂片的故事了。

这段故事已经被说过无数次了,这里就不再鞭尸了。

一方面,尽管他拍了无数烂片,演技却从未拉胯过。

偶尔碰到了稍微好一点的角色,他也依然能让人惊艳。

《曼蒂》

这次的《猪》,影响力应该不至于会很大。

好不好看,也因人而异。

但影片在故事和视听语言上至少是十分统一完整,还是导演的处女作。

算是凯奇极为难得的,演了个规规矩矩讲故事的电影。

说他翻身,其实也没多大问题。

但其实,我已经不太关心凯奇翻身不翻身。

作为一名演员,不论是荣誉还是演艺经历,他应该都算圆满了。

再来,也只是锦上添花。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带给影迷们的回忆和快乐也已经够多了。

已经快60岁了,还是好好保重身体最重要。

如果能抽空安排一下拖更N年的《国家宝藏3》,那就再好不过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