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趣 | 上巳日,各有各的悲欢
今天是三月三,古称上巳日。
这一日,万物生发,人们会穿上好看的衣服,成群结队地来到河边,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洗涤沐浴去除疾病和不详。
《论语》里有过描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风儿轻抚着杨柳,换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和六七个儿童,在沂水里沐浴,在五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返回。
这是曾皙的梦想,也是孔子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忙碌的中国人心底最深的期盼。
人们把这些行为称为祓禊”(fú xì),也叫春浴。
文人们,会在东风拂面的时候,找一条小溪席地而坐,把灌满酒的酒杯放于溪水中,随水而下,飘到谁哪里,谁就要饮酒作诗。古人也给这种娱乐方式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曲水流觞”。
那一年是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王朝风雨飘摇,但是那年的上巳日,天气晴朗,王羲之的心情不错,就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四十二人参加的集会。
大家散坐溪水两旁,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于溪中,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作诗,若不能,要罚酒三杯。有人文思泉涌、诗兴大发,有人文思枯竭,罚酒三杯。有意思的是,9岁的王献之没有作出诗来,一千多年之后,依然被人嘲笑: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这场集会上一共得了三十七首诗,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为这些诗做了一篇三百二十四字的序,他或许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这篇序在中国历史上永远流传,这篇序就是闻名天下的《兰亭集序》。
他这样写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于是,美好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到了唐代,新科进士放榜后,正是上巳日,春风得意的进士们来到曲江,临水饮酒,赏春作诗,称为“曲江流饮”。
当然,后人也有放鸡蛋的,就叫曲水浮卵。
不止属于文人墨客,也属于灵巧的女儿们,长安的丽人们会盛装出行,欣赏大唐繁华。杜甫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一天也是一个女孩子的生日。
红楼里的贾探春。
红楼的女儿们在这两日重建了诗社,命之为“桃花社”。那是小说的第七十回,贾府开始走向没落,悲凉之雾已经弥漫,但是,年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依然快乐地享受着即将逝去的美好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啊,喜乐参杂,有快乐也有忧伤,有离合便有悲欢。
就像这么多年的上巳日,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悲欢。但是,若春风来了,若春暖花开,还是要去看看吧,去看看春光,去喝杯小酒,去欣赏一下桃花。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这是王羲之说的。
文字/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