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文化的古建筑—“书房”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是文人的园林,是建造者对意境的追求。
园林里充斥着诗情画意,处处彰显着文人的闲情雅致。
如若要选出一个最有文化的建筑,那必须得是“书房”!
书房对于文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存在。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读书、写书、藏书的地方,更是文人的精神胜地。
所以,书房是苏州园林的标配。
拙政园丨见山楼
拙政园的见山楼,名字是李秀成起的,由最初的“梦隐楼”变迁而来。
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记载:梦隐楼为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王献臣自号槐雨,设计之初是主人住所。
从名字的区别可看出园主内心的区别,虽取自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似也蕴藏向外扩大的雄心。
这座两层的见山楼也很特别,独立于水池中,三面环水,只有西边连通陆地;同时,上二楼的通道不在室内,却在意想不到的室外爬山廊上,易守难找,十分安全。
因此,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李秀成选择这里作为他的办公之所,如今室内陈设亦可窥见一二。
留园丨揖峰轩、还我读书处
留园石林小院中的书房“揖峰轩”,取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句意。
建筑轻巧素雅,环境幽雅,原为园主人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场所。
揖峰轩北墙上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造园者在窗与墙之间,用洗炼的手法将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从而使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深邃无尽。
揖峰轩之北是封闭的小庭院“还我读书处”,尤为安谧宁静独具书斋的私密性。
斋名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处”。
硬山顶二层小楼,坐西面东,斋前有回廊庭院,院内置湖石花坛,内植古木,树姿苍劲,可以料见当年的主人,便在这样幽静清雅的环境里吟诗作对,大隐隐于市的。
此外,留园的五峰仙馆西北还有一处书房—汲古得绠处。
名字取自韩愈“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绠,即井索,修绠,意思是钻研学问好像汲深井水一样,必须得用长绳。
网师园丨五峰书屋、殿春簃
网师园内有一处独立的庭院名“五峰书屋”,位于撷秀楼北,两层建筑,是以前园主藏书读书的地方。
书屋名主人借用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诗句。
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建筑的南面仅仅有一堵矮墙,书屋的上半部分为大窗,采光充足还能更好地观赏峰石。
殿春簃也是一处书房庭院,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园。
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因此得名。
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
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此地即为他们的画室。
南部庭院占地不到一亩,有山石、清泉、半亭等元素,具有明代庭院特色,十分精致。
耦园丨还砚斋
耦园以爱情闻名于世,沈秉成与严永华为伴,夫妻成双成对,共同把耦园置办成了对吟诗赋,对酒成歌的一处居所。
在苏州园林,也是少见的对称布局,园景大多成双成对。
还砚斋是园主的书房,“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流露出园主悠哉读书、闲适自足的心态。
据资料还砚斋应有两处:东大西小各一。
斋上设双照楼,楼栋三面临窗,面南而立。
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能得日月双照全园赏景佳处。
日为阳月为阴,暗喻沈氏夫妇比肩共存。
双照楼
艺圃丨旸谷书堂、芹庐
艺圃虽是占地仅五亩的小园,却在仅有的面积下仍然精致的分为住宅、花园两部分,其中毗邻花园的延光阁东侧便是旸谷书堂,旸谷为神话中太阳神所居之地,充满阳光,书堂当是接受第一缕阳光之处。
旸谷书堂原为艺圃主人姜埰之子姜安节的讲学之地,兼具书斋学堂之用。
除了旸谷书堂外,艺圃还有一处幽静、私密性较高的小书斋芹庐,在浴鸥小院西侧中,芹,即指“芹藻”,比喻有才学之士。
庐,即居室。
芹庐有才学之士隐居山林之意。
沧浪亭丨闻妙香室
闻妙香室在沧浪亭的东南角,取唐杜甫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之意,为园主读书处。
闻妙香室地处偏僻之所,为一座封闭的小园,与沧浪亭静中取静,庭北有梅花十余株,早春花开之时,真可谓“闻妙香”也,可见园主品格之脱俗,现为游人赏梅最佳之地。
闻妙香室
可园丨书院园林
沧浪亭畔,除了沧浪亭外,还有一座仅一河之隔、常被忽视的可园。
苏州的园林多为私家花园,可园略显特别,因为它是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整个园子都是书香胜地。
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原为宋代沧浪亭的一部分,清乾隆三十二年在其故址重建,与沧浪亭隔水相望,互为因借。
嘉庆十年,归正谊书院使用,光绪年间改为学古堂,附设藏书楼,楼中藏书丰富。
1914年被辟为省立图书馆,即今天的苏州图书馆前身。
曲园丨书斋园林
可园是书院园林,而曲园则是书斋园林。
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其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镶嵌在线装书的字里行间里,园南面为小竹里馆,为俞樾当年读书之处,因小院前栽竹而得名,而书房“达斋”则在园西。
园名取自老子'曲则全'之意,宅门高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可见其书斋园林身份。
苏州园林中的书房之多,数不胜数,有的园林甚至有两个、三个及以上书房。这些书房形态各异,却都是园林主人的“量身定制”,无不透露着文人骨子里温润儒雅的性子。
试想一下,执一盏茶,读一卷书,诗意地栖居于此,不经意间便也染了些许文人的雅致,岂不美哉?
(0)

相关推荐

  • 苏州园林中的书房

    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各式各样 若要选出个最有文化的建筑 那必须得是"书房"啊 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多为文人 文人好读书.藏书 书房即是不可缺少的建筑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阅 ...

  • 【景观笔记139】带你还原最真实的拙政园——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都知道明代拙政园和今天的样貌是有很大变化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园林是晚晴的格局,百年的历史足够沧海桑田,对于一个园林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拙政园在明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能够 ...

  • 归有光与园林及楼台亭阁

    <苏州日报>2021年05月26日 A12版 秋末 一个印象,包括楼台亭阁,园林是属于文人的,江南园林称文人园林. 说江南园林是文人园林,是说园林有文化,是文化产物.都说,园林一石一水一亭 ...

  • 满眼尽是徽文化——精品古建筑

    歙县,古徽州文化发源地. 满眼尽是徽文化, 承载着一部部徽州正史, 沧海遗珠,必将再继辉煌!

  • 消失中的文化 | 中国古建筑之美

    当中国大大小小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后,城市的性格已经统一化,地方的个性已经扁平化,故乡留给新一代人的印记越来越少.中国建筑早已全盘西化,老祖宗的建城智慧与建筑艺术几乎被一代中国子孙拆除一空.挥 ...

  • 【对联文化】古人书房佳联赏析

    作者:欧楷墨香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 ...

  • 消失中的文化—中国古建筑之美

    当中国大大小小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后,城市的性格已经统一化,地方的个性已经扁平化,故乡留给新一代人的印记越来越少.中国建筑早已全盘西化,老祖宗的建城智慧与建筑艺术几乎被一代中国子孙拆除一空.挥 ...

  •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的秘密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提起中国古代的木建筑,都知道其中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多大多高的古建筑,没有一根钉子,却非常牢固,屹立不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墙倒屋不 ...

  • 寿宁廊桥,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

    寿宁廊桥,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

  • 古建文化 | 古建筑中石雕的分类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 ...

  • 如何用书伪装自己是有文化的人?(内含众多名家书房照)

    梁文道:我的阅读,我的书 --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操练 梁文道的书房 本文为作者在深圳图书馆的讲演 文章排版: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 ...

  • 「传统文化」古典红木家具/用品 - (4)- 书房

    古代书房,堪称私人家庭工作室,是作为主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乃至工作的空间.在古代,尤其是文人.达官显贵,对于书房的装饰布置,非常讲究.心烦的时候在书房读读书.安静安静,是个养心之所:工作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