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摩根银行的发展史,聊聊它的经营之道及它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导语

提起华尔街,你可能立刻会想起荧幕上西装革履,步伐匆匆的顶级精英人士,他们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精明的报出几个数字,眨眼之间就能完成千万美元的交易。作为美国最著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无疑是全世界的财富聚集地。但另一方面,华尔街也有它魔鬼的一面,贪婪、腐败、内幕交易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而位于华尔街23号的摩根大通银行,可以说是见证了华尔街的一路风雨,它跟华尔街同步成长,曾一度被称为“华尔街上的拿破仑”,是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加入的银行,它甚至曾挽救美国政府于经济大萧条的水火之中,却又因为美国政府的一道法令卷入了被拆分的命运。

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看看摩根银行的发展史,聊聊它的经营之道及它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摩根财团的发家之路。

说起摩根这个名字,你一定会意识到它来自于一个家族的姓氏。但最初的摩根公司,却是起源于一个外姓人。这个人就是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

19世纪初,皮博迪搬家到伦敦,在欧洲推广美国债券。他在伦敦开了一家公司,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进入了由卓越的银行家组成的商人圈子,这些银行家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的公司并不为大众服务,而是靠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来协调各国政府和大型公司之间的高额融资,为海外贸易提供资金,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等。当时的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而美国还远没有后来这样财大气粗,全靠来自欧洲的贷款才能有钱修建铁路、公路和运河。作为为数不多的在英国工作的美国人,皮博迪的公司就成了美国债券在伦敦的主要代理人。因为美国资源丰富,能够得到来自欧洲的资本扶植,结果来自美国的债券快速升值,而皮博迪也因此一跃成为了超级富豪。

可发了一笔横财的皮博迪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时他已经年近60,又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他十分担心自己退休之后公司会因此一蹶不振,所以,他必须趁自己还能干得动的时候寻找一位靠谱的合伙人。当时的企业主要以家族继承为主,但是皮博迪没有子女,他不得不去寻找一位优秀的陌生人来加入自己的帝国。就在这时,在波士顿经营棉花出口和融资业务的朱尼厄斯·摩根吸引了皮博迪的注意。

当年34岁的朱尼厄斯·摩根并不是个平凡无奇的草根,他是有背景的,摩根家族世代经商,到了朱尼厄斯这一辈,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美元的家产。朱尼厄斯很有商业头脑,他搬到了波士顿,用60万美金的资本入股了一家大型商务公司做合伙人。这家公司重组之后以毕比-摩根公司为名,还成为了当时波士顿最大的商务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全球。朱尼厄斯正是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得到了皮博迪的青睐。两人一拍即合,1854年,朱尼厄斯迁居伦敦,正式成为了皮博迪的合伙人。两人签订了十年的协议,约定十年之后皮博迪退出公司,而公司的名字和资金则由朱尼厄斯全权接管。然而,到了1864年,皮博迪忽然反悔,决定将自己的名字和资金一起撤出,投身于慈善事业。朱尼厄斯不得不将公司改名为JS摩根, JS摩根在1901年改名为摩根建富,这家公司就是摩根财团的基石。

朱尼厄斯接手公司不久,法国就爆发了战争,急需向欧洲各国借债,但由于法国战事未平,发行法国债券的风险极大,朱尼厄斯牵头联系了几家大银行联手推行法国债券。当时这个决定看上去并不明智,在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法国债券甚至一度从80点掉到了55点,朱尼厄斯几乎倾尽了公司的全部财产收购法国债券,来稳定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但好在法国人很讲信用,1873年,随着法国战争结束,他们很快就按照100点的票面价格提前偿还了债券,而朱尼厄斯也因此净赚了150多万英镑,逐渐成为在伦敦最富裕的美国银行家。

就在朱尼厄斯在欧洲赚钱的同时,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摩根也没闲着,他倚靠父亲在英国雄厚的资本实力在美国做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是朱尼厄斯在美国的代理。皮尔庞特的第一桶金是与父亲联手,在美国南北战争之际发的“国难财”。美国内战爆发后,皮尔庞特悄悄买进高达500万美元的黄金。随着北军战败的消息传开,人们开始疯狂地抢购黄金,金价飙升。他又在高点抛出,大发一笔横财。

但是,真正确立皮尔庞特银行家地位的,还是1869年他对一场有关纽约州铁路的争议的处理。这条铁路虽然不长,但因为地理位置非常好,成为了两个铁路公司争夺的焦点,两家公司为了争夺铁路,又是上诉又是互相抹黑,打的头破血流。皮尔庞特则动用了自己的资源和人脉找到一位法官,帮助其中一家公司确立了这条铁路的使用权。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纠纷,皮尔庞特还建议公司把这条铁路和不远处的另一条线路合并起来。但皮尔庞特并不是白白帮忙的,借着铁路的合并,他本人也加入了这条新合并铁路的董事会。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变化,使银行家的势力头一次渗入进了铁路工业,也为日后摩根财团借助美国铁路大发横财奠定了基础。

当时美国刚经过南北内战,百废待兴,铁路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成为了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为了从欧洲借到足够的资金,很多银行家在推销铁路债券时甚至不惜用虚假的宣传来骗取欧洲的支持,而皮尔庞特凭借自己对铁路业的了解和对时机的把控,成功的击败了竞争对手杰伊・库克所推行的北太平洋债券,不仅自己赚了100多万美元,也使自己所在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了美国铁路融资的最大代理人,当时的皮尔庞特年仅36岁。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朱尼厄斯・摩根由于身体原因渐渐开始退出生意圈,皮尔庞特开始全面接手父亲在伦敦的公司,朱尼厄斯留给儿子的一千二百多万美元的财产使皮尔庞特的私人财富翻了一番。但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这一银行帝国的控制权,像父亲朱尼厄斯一样控制着英美之间的资本流动。皮尔庞特再次收购了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的部分股份,成为了第一大股东,将公司改名为JP摩根。JP摩根和摩根建富隔着大西洋遥相呼应,成为了摩根财团的雏形。

二、摩根财团的霸主时代。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铁路建设就处于无政府状态。铁路公司想要打垮竞争对手,只需要在对方的铁路铁路线旁边再筑一条平行线,就能够垄断这条线路,轻而易举的使对手陷于绝境。因此,美国的铁路业虽然看上去欣欣向荣,私下里却充满了很多见不得光的血腥竞争。到了19世纪末,铁路泡沫开始破灭,好几家铁路公司都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而剩下的那些大公司也因为疯狂的价格大战元气大伤。在欧洲发行的铁路债券价格一落千丈,直接引发了1893年的美国工业大萧条。仅1893年一年,就有一万五千多家小型商贸公司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地频繁爆发罢工和游行,美国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

可这时的皮尔庞特却比之前还忙。JP摩根收购了很多破产的铁路公司,将这些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优化了线路和管理,在重组铁路公司的过程中,皮尔庞特的权力不断扩大,JP摩根管理的铁路公司掌控着的铁路达到了33000英里,几乎占了美国铁路总长的六分之一,而这些公司的收入总和相当于美国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在萧条期的疯狂挤兑,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向欧洲,到了1895年,政府的黄金储备只剩下900万美元,这个数量甚至还抵不上JP摩根公司的一张债券的面值,一旦政府的黄金储备耗尽,美国将陷入可怕的通货膨胀。关键时刻,还是皮尔庞特出手相助,他通过摩根建富在伦敦的关系,联合了当时欧洲最大的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联手为美国政府提供了350万盎司的黄金实物支持,使美国的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利率水平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由于在1893年的工业大萧条中大赚了一笔,JP摩根一举成为了华尔街上首屈一指的大银行。1907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连一些小型银行都因为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华尔街上的证券交易公司也被迫关闭。已经70岁的皮尔庞特再次出马,他先是注入了自己的资金解决市场的燃眉之急,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就挽救了数十家信托公司和华尔街上的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然后他又帮助美国政府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将美国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经过两次经济危机,JP摩根成功的确立了自己在美国银行业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无论是对内救市还是对外融资,它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几乎相当于后来的中央银行。而在国际舞台上,也屡屡能够看到摩根财团的身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美国威尔逊政府宣布中立。可摩根财团从英国起家,在伦敦、巴黎都设有公司,它对欧洲不仅有深厚的感情,还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为了支持协约国,JP摩根直接绕过了美国政府,同英国陆军委员会和海军部签订了《商务协议》。由摩根的合伙人斯退丁纽斯出面,为英法在美国采购马匹、粮食和军火,摩根财团所负责的采购金额高达30亿美元,而摩根财团从中收取1%的佣金,这位JP摩根带来了三千万美金的巨大进账。摩根财团还向英国、法国甚至是俄国的企业提供贷款,这些贷款使美国从一个债务国变成了一个债权国,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开始转向工业强国。而美国政府对JP摩根支持协约国的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甚至亲自保证,说政府不会干预任何促进贸易的行动。摩根财团在一战中起到的作用俨然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甚至连美国政府都要躲在摩根家族的背后偷偷行事。因此,JP摩根也被称作是华尔街上的拿破仑,摩根财团的权力已然登上了顶峰。

三、摩根财团遇到的重要挑战。

中国有句老话:月圆则缺,水满则溢。随着摩根财团的权力达到顶峰,它也开始成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

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摩根又是救市又是帮美国赚钱,美国政府可以说是躺着获利,为什么还要跟摩根财团过不去呢?其实,对任何一个政府而言,国家的金融市场被一家私人公司控制,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一旦这家公司出现腐败、舞弊等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被拖进泥潭。而摩根财团从来不公布自己的财报和资产状况,也使美国政府感到不安。因此,摩根财团跟美国政府的关系可以说是相爱相杀,虽然谁也离不开谁,但双方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美国政府小心翼翼的拆分着摩根的权力,而摩根财团对白宫的命令也常常阳奉阴违。

从西奥多・罗斯福时代开始,白宫和摩根财团之间的矛盾就开始逐渐浮上水面。罗斯福政府拆分了美国最大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给摩根财团敲响了一记警钟,继任的塔夫脱政府则直接对摩根旗下的美国钢铁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发起了反垄断起诉。到了威尔逊政府期间,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联邦储备法案,正式在美国开设中央银行,就是为了即使发生紧急情况,美国也无需再像之前那样依赖JP摩根了。

如果说这三任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摩根财团来讲不过是小打小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上任可谓是给了摩根财团致命的一击。1929年年底,美国股市大崩溃,新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边实施救市措施,一边对摩根财团展开了调查,而调查的结果,却让一直对摩根财团信任有加的普通投资人大跌眼镜。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股市行情一片大好,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每天都有新的公司上市,这些公司的原始股异常抢手。而帮助公司上市的摩根财团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优先提供了公开发行前的很多股票,价格低廉的原始股可以在开盘一周之内就增值三倍,持有原始股的人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能够赚的盆满钵满,而所有风险都被转嫁到了普通的投资者身上。

祸不单行,就在摩根财团爆出丑闻之时,另一家以零售为主的国民投资银行让投资者彻底对华尔街寒了心,国民投资银行跟JP摩根一样,同时经营存贷款和证券买卖业务,他们将拉丁美洲的坏账包装成债券,通过自己的证券公司推销给了小额投资者。这一圈套被揭穿后,投资者对华尔街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罗斯福政府也顺理成章的召开了对摩根财团的首次听证会,听证会结束不久,国会议员格拉斯提出了他的著名提案,规定银行或者从事贷款和接受存款,或者从事证券买卖,但不能同时经营这两项业务,这一提案在1933年6月16日由总统签字生效,被称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随着这一法案的生效,JP摩根难逃被拆分的命运。 1935年9月5日,摩根财团正式分家了,JP摩根继续保持原有的存贷款业务,而摩根债券部被分离了出来,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投资公司,叫做摩根士丹利。从表面上看来,摩根家族虽然经历了拆分,可还是一片其乐融融,J.P.摩根依旧经营摩根士丹利的养老基金和分红计划,而摩根士丹利则负责承办J.P.摩根的证券发行,摩根建富的人也常常远渡大西洋来到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学习。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给摩根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业务上的分离,法案中另一项针对摩根财团的条款,是禁止美国的私人储备银行与外国银行进行谈判,这意味着摩根财团在20世纪20年代的那种特殊外交作用的终结。从此笼罩在JP摩根身上那种政治、外交、金钱交织而成的神秘感被一扫而空,就连资产负债表和财报也得定期提交给白宫审查。

摩根所遭遇的挑战还不止于此,作为一家投资银行,J.P.摩根公司可以使它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然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它却比不过那些吸引零星存款的平民银行。以规模来衡量的话,JP摩根在拆分之后的地位仅仅处在第20位和第30位之间。而摩根士丹利的发展也不顺利,二战之后,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在扩展,各类保险公司、私募公司甚至是外国银行都涌入了美国的金融市场,摩根士丹利逐渐丧失了它在投资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英国的摩根建富也受到了新金融浪潮的冲击,整个摩根财团都开始走下坡路。

但万幸的是,摩根财团挺过了这些挑战。摩根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杰克・摩根决定让公司转型,他并没有像父亲和祖父一样,将公司的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提拔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合伙人汤姆・拉蒙特。1940年,杰克・摩根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由拉蒙特继任JP摩根的CEO,同时,他还宣布JP摩根由原来的私人合伙人制向股份制转变,这一变化使摩根家族的权力平稳过渡到业内精英的手中,摩根也得以从一个古老的家族企业转化为一个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借由这样的变化,JP摩根还能够涉足新的信托领域谋求发展。

这样的改革并不是杰克的一时兴起,早在摩根成立之初,它吸收合伙人的标准便与其他公司不同,它并不在意合伙人本身掌握的资本数量,而是更看重这个人本身的能力和才干。因此,摩根一直有唯才是举的传统,汇集了无数精英的摩根财团,并不像其他家族企业那样腐朽排外,它多年形成的那种与时俱进的经营策略和开放兼容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支撑摩根财团度过挑战的重要力量。

经过短暂的动荡,JP摩根接管了规模四倍于自己的担保银行,通过与担保银行合并,摩根财团夺回了它原有的世界第一批发业务银行的地位,存款猛增到40亿美元,在世界排名位列第四,之后又跟大通银行合并,成为了现在的摩根大通银行。而摩根士丹利也凭借着摩根财团多年积累的资源迅速夺回了市场,它并没有盲目跟风一头扎进狂热的投资,而是始终保持着风度和理智,在生意上不搞蓄谋控股投资,也不粗鲁地为自己拉生意,而是着重调整内部管理,提高效率,他们与客户始终保持着默契的独家合作关系,牢牢控制着老摩根财团的铁杆客户,包括通用汽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等,《财富》杂志上列出的美国500强客户,无一例外被摩根士丹利收入囊中。大洋彼岸的摩根建富也跟德意志银行合并,成为了今天的德意志摩根建富,在全世界的投资银行中位列一流。

虽然无法回到十九世纪初的霸主地位,但摩根财团在经历被拆分和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之后,依然成功的东山再起。直到今天,依然是华尔街上首屈一指的著名银行。

四、总结

首先,我们说了摩根财团的发家之路。朱尼厄斯从美国商人皮博迪手上接管了摩根建富,通过发行法国债券大赚一笔,成为伦敦最富裕的美国银行家。朱尼厄斯的儿子皮尔庞特利用摩根建富丰厚的资本在华尔街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美国的JP摩根和伦敦的摩根建富成为了摩根财团的雏形。

其次,我们说了摩根财团的霸主时代。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摩根财团凭借铁路重组和对外融资挽救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它在一战中绕过美国政府为协约国提供军备物资,起到的作用俨然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这也是摩根财团权力的顶峰。

最后,我们说了摩根财团遭遇的挑战。罗斯福政府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使JP摩根不得不面临分家,拆分之后的JP摩根在规模和排名上都只算的上是中流,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也面临着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但摩根财团凭借多年积累的人才和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及时转型,由一家古老的家族企业转型成为现在的股份制企业,又通过合并、改善内部管理等方式加强了自身实力,成功的东山再起,到现在依旧是华尔街上最古老的招牌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