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第一册读书心得

中亚人类文明的曙光大概开始于公元前四千纪。伊朗东部地区和土库曼斯坦南部地区,挖掘出该时期的,可辨认的人类文明遗物。这些遗物的主人很可能是由采集、狩猎部落发展而来的生产型农耕、畜牧部落。

这个时期出现石器手工业,并在公元前四千纪末出现陶器。随着手工业专业化的加深,出现家族和部落的聚居,其中农耕单元和畜牧单元的聚居方式,显示出明显的不同。

公元前三千纪初,兴起国家政治体。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兴起城市,乃至于出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那样伟大的城市。然而公元前两千纪初,这些伟大城市逐渐开始衰落,并最终被放弃,村落式的聚居方式再度成为流行。考古学证据指出,伟大上古都市的衰落原因并非战争,之后的村落聚居与伟大城市的文明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操古印度-伊朗语的非生产型游牧部落从公元前三千纪开始迁徙。从中亚北部草原向南迁徙,最初定居地在东伊朗的戈尔刚河流域和南土库曼斯坦地区。这支非生产型游牧民族又从中亚向东欧迁徙,而后回到乌鲁米耶湖南部,其中一支人马定居下来,其余则继续向东迁徙,途中又有一支人马留在了兴都库什山脉,成为卡菲尔人的祖先。而余下人马继续东进,进入了印度河流域。上述迁徙过程长达一千年,他们用一千年的时间渗透到农耕文化中来。

草原民族大约自公元前四千纪开始驯养马,而这一千年间他们学会了农耕文明的畜牧业,最终学会骑术,并开始生产战车。他们的渗透过程也大概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长时间的零星渗透,出于未知原因,首先有一部分的游牧民族南下,进入并逐渐融入了生产型文明地区,这个阶段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第二个阶段,游牧民族开始迅速南下,骑着他们的马匹,这个时期未必发生了战争,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接触的目的也许是商贸,这个时期的考古遗迹中出土了大量印章。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战车、血与火的时代,铁器时代到来。

这一千年间,由于未知原因,生产型经济聚落专业化分工加剧,又由于未知原因出现了城市聚居型经济体,从而发展出伟大的城市文明,在之后的一千年间,城市文明又在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下逐渐衰落。考古学提到这期间发生了广大地区的干旱化。考古学证据又表明,这期间自然条件的变化很可能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相关。

其次,似乎赖以支撑城市经济体的社会学动机逐步消失。似乎城市经济体不在支持当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复杂的综合因素影响下,印度河流域的伟大城市文明衰落了。也正是因此,游牧民族和生产型的农耕民族真正站到了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对话。

对于印度河流域文明,从公元前两千纪中叶到公元前六百年之间的将近一千年近乎黑暗。这个时期产生了吠陀文学,但在黎俱吠陀产生的时代没有证据显示存在一种梵文的书写体系,早期吠陀文献依靠口耳相传流传于世。

同时代,在拉贾斯坦邦一直到乌贾因地区出土了大量陶器和印章,说明这片区域的文明繁盛。(印度-伊朗人种的迁徙路线:中亚-东欧-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印度)。讲达罗毗屠语的部落(母系,扁鼻子,丰乳丰臀女神)最初很有可能生活在南土库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后逐渐迁徙进入中、南印度。

公元前一千纪初,专业分工继续细化,真正意义上的“牧人”开始出现,并真正形成一种特定的文明样式。这一时期运输工具得到改良,游牧人的生活方式得以发展,在南西伯利亚出土的墓葬,体现出如下特点:土葬,梯形石棺,陪葬品常成“斯基泰三位一体”:武器,马具,动物风格的美术。

有趣的是,安阳殷墟青铜器中的匕首样式于南西伯利亚具有亲缘关系。但殷墟墓葬中也出土有“中商代风格的刀”,这种刀越往北出土越少。这些转变成生产型文明的牧人,或者说因部落迁徙而最终主宰草原的人种统一体,属于印度-伊朗人种,学者们通常认为他们包含了以后的黑海地区的斯基泰人和中亚的塞种人。

从地域上,考古学表明,蒙古高原、图瓦山区、高地阿尔泰以及哈萨克斯坦构成了草原文化的中心地带。石棺中的颅骨属于欧罗巴型,混杂了少量蒙古种成分,而石棺中的文化则属于蒙古人种北支。图瓦山区中的阿尔金墓的年代早于东欧南部的斯基泰文化,和伊朗古王Sakkiz同样古老,而伊朗墓穴中的若干文物,发现了斯基泰-西伯利亚的艺术渊源。

喀西特人(Kassu)代表了一个种族的一部分,该种族在较早的时候从里海一直分布到新疆,由于印度-伊朗人的入侵,它一分为二,被推向东方和西方,被推向西方的那一只很可能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灭亡。迄于波斯语时代,他们之限于原先居地的西端和东端了。

(0)

相关推荐

  •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林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既需要从人类文明起源之处探寻文化早期的发祥,也需要从文明比较 ...

  • 中亚文明史第二册-伊朗人(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

    在<阿维斯塔>最古老的篇章<迦萨>的记述中,中亚游牧民族以图拉(Tura)之名,并作为定居民族的敌人出现.根据亚述人公元前七世纪的记述,中亚游牧民族则以塞克人(Sakas)之名 ...

  • 中亚文明史第二册-亚历山大及其遗产

    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力从故土马其顿出发,在希腊建立霸权,然后把小亚细亚置于希腊人的控制之下.好运降临在他的儿子亚历山大身上,他在格拉尼卡斯(Granicus)打了第一次大胜仗.亚历山大要成为希腊和波斯的国 ...

  • 中亚文明史第二册-帕提亚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塞琉古王朝社会危机加剧,几乎与巴克特里亚总督宣布独立同一时期,帕提亚总督阿德拉戈拉也宣布了独立.但在随后不久,帕提亚总督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并被阿萨西斯(Arsaces)家族领导的帕 ...

  • 中亚文明史第二册-西域传

    前文提到,蒙古高原地区成为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在公元前一千纪早起,蒙古高原以及中亚的其他草原的游牧民族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游牧生活方式,从而被称为中亚游牧人.这一地区生活着各种部族,操着不同的语言,却有类 ...

  • 中亚文明史第二册-贵霜及其万神殿

    历史 关于大月氏和贵霜王朝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点都是难以确定的.尤其是贵霜王朝,其确切的建立时间,其最伟大帝王迦腻色迦(Kanishka)统治时间都充满着巨大的争议.在此,我们不赘述过多考证过程,下文 ...

  • 读书: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短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一套书,和郭锡良的<古代汉语>一样,我都是本科毕业十余年后,才开始重新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完的.这感觉就像高考结束后,某个高三毕业生收拾东西时又翻出了一 ...

  • 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04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 ...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   马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简单易读的书,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一名成功的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自认没 ...

  • 道兰书局:《地理大成之山法全书》第一册

    <山法全书>为叶氏集古人著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其论峦头阴阳,尤尊杨氏,而辟廖金精之说.其龙法论九星不取五星之说.其书论龙穴砂水,依次序列,各部种种,法无不备.起于龙法之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