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对药”十三则

散敛相伍,开阖有变

小儿哮喘成因虽多,但在外因中,以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较为多见,治法当以开窍逐邪为先。然而需开阖有度,方为正途。

若开之过度,则耗散正气,能开不能阖,则邪去而复入,必开阖得当,才能达到邪去而正安的目的。

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安肺宁嗽丸的方论中,也曾明确指出,“肺脏具阖辟之机,治肺之药,过于散则有碍于阖,过于敛则有碍于辟”。

因此,刘老在治疗小儿哮喘上用药常散敛相伍,收到较好效果。

常用对药有:

1.麻黄——麻黄根

麻黄辛温,善于宣肺平喘,而其发汗之力宏,易于损伤正气。

麻黄根,甘平,长于敛肺止汗,本草中多载有表证者不宜。

二药散敛相伍,既达宣肺平喘之目的,又无过汗伤正及留邪之弊端,常用于哮喘初起风寒外束而体实者,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临证时麻黄根用量略大于麻黄,目的在于抑制其发汗而增强其平喘之力。

2.麻黄——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长于敛肺气,纳肾气,与麻黄配伍,虽其寓意与麻黄、麻黄根相伍类似,但一适用于体实,一适用于体虚。

凡平素体弱易汗出,复感风寒之哮喘患儿,运用麻黄、五味子这一对药,堪称得当。

应用时,五味子用量略大于麻黄,取其敛而兼平之意。

3.炙麻黄——银杏

麻黄蜜炙后,发表解肌力减而平喘功效相对增强。

银杏甘苦涩而性降,具有敛肺气、降痰定喘之功,适于体虚痰喘。

二药相伍,一散一敛,既可加强平喘之力,又可防止耗散肺气,此乃虚实相顾,标本兼治之法。

《医宗必读》压掌散,《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均以二药为主药,对素体虚弱,多复感风寒之患儿用之最佳,辨证可见喘息气急,喉中痰鸣,舌苔白厚等。

4.细辛——五味子

细辛辛散,温肺散寒;五味子酸收,敛肺止咳。

二药相伍,一辛开一酸收,开不伤正,阖不留邪。

此配伍首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治疗寒邪内蓄之咳嗽痰多证。

借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兼内有痰饮之哮喘,证见咳嗽倚息,痰多清稀,舌苔白滑。

5.白前——百部

白前苦辛微温,入肺经而宣肺祛痰,且又善于降气;百部甘苦微温,止咳之力尤著。

二药相伍,甘润苦降,微有发散。此法源于《医学心悟》止咳散。

临床主要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或患儿已服表散之品,喘息小平而咳嗽加剧,又不宜再用表散之法者。

取其温润和平之意,这一对药不仅适于小儿哮喘。对小儿之新久咳嗽皆宜。

降散相伍、宣肺祛痰

小儿哮喘,内有痰饮留伏于肺,阻塞气道,遇感即发,发则痰气交阻,奔行于上,故见喘鸣诸证,法当降气化痰为主。

尝曰:“治肺气肃降失常,犹平息人久争执,须降中有散,方能使痰有出路,邪不复作”,降散相伍是治疗小儿哮喘的用药特点之一。

常用对药有:

1.苏子——苏梗

苏子辛温气香,善于下气消痰;苏梗兼入脾胃二经,长于行气而宽中。

二药相伍,一降一散,用于治疗肺脾气滞、痰多纳呆而兼有呕吐之咳嗽,而对风寒所致者尤宜。

2.莱菔子——白芥子

莱菔子辛甘平,入肺脾,能消食导滞、降气化痰;白芥子辛温,能豁流涎,利气机而宽胸膈。

二药相伍,可畅膈行痰。

此法首见于《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原为老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借以治疗小儿兼有食滞之哮喘,证见大便秘臭或口有酸腐之味,舌苔厚腻者。

3.葶苈子——干姜

葶苈子辛苦性寒,功专祛痰下气行水,为肺家气分之药。

干姜辛温,能走能守,功可温肺化痰。

二者相伍,寒温互济,有降有散,适于痰饮壅肺之胸高气喘、鼻翼煽动、口唇青紫、四肢不温、舌质暗淡之哮喘重症。

4.赭石——川椒

赭石质重,功擅镇逆降气,张锡纯还认为有“开胸膈,坠流涎之功;川椒辛温,可散寒敛湿。

二者相伍,降中有散,适于哮喘日久而常药难以控制者,以喘而脘腹胀满,肠鸣漉漉为主证。

带目之川椒用之更佳,因其兼有行水泻痰之功。

相须相伍,增强药效

消除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仅只是完成了治疗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杜绝发作,防止反复。

调理善后是根治小儿哮喘的关键所在,当视小儿形质,分别处理。

常用对药有:

1.桃仁——杏仁

桃仁甘苦,善破瘀行血;杏仁苦温,善于除痰下气。

二者相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并行不悖。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杏参散(杏仁、桃仁、桑白皮、人参、姜、枣),曾用以治疗上气、喘满、倚息、不能卧之喘证。

现用此则是针对哮喘势减之后,证见咳嗽连声,患儿以手捂胸,口唇略暗者。

刘老认为,喘咳日久,肺失宣降,气机壅滞,多有血瘀之见证,用之气血同调。

2.僵蚕——地龙

地龙咸寒,善治肺热咳嗽顿咳;僵蚕辛咸性平,能祛风泻热而兼有化痰散结之力。

二药相伍,则主要取其味咸可软坚,虫类可除风之共性。治疗哮喘有宿根易反复者,尤适用于过敏性哮喘。

3.桑皮——地骨皮

此二者为钱氏泻白散之主药。

桑皮气薄,性寒而善降;地骨皮甘寒,善清肺中之伏火而能守。单有桑皮,则嫌其降火太速,单用地骨皮,则嫌其质阴而留邪。

二者配伍,不刚不燥,可泻肺中之伏火而清郁热,虽泻而无损失于娇脏,虽清而无苦寒之弊端。对小儿稚阴之体质,有标本兼治之功。

适用于哮喘之后,余邪未尽,低热起伏不定而兼有汗出者。

4.干姜——牡蛎

干姜温散里寒,牡蛎化痰散结。

(0)

相关推荐

  • 名师药对经验!五爪龙、炙甘草[主治应用]...

    名师药对经验! 五爪龙.炙甘草 [主治应用]哮喘. [经验体会]黎世明经验: 治疗哮喘,黎老师常用五爪龙.炙甘草.五爪龙是岭南特色药,具有补脾益气化湿.兼平喘化痰止咳作用.补气虽不及黄芪,但无黄芪升提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2

    一. 祖国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肾者--其华在发".形成脱发的原因,阴血不足,肝肾亏虚,血虚不能荣养肌肤,风邪乘虚而入,而致风盛血燥,发失濡养.<诸病 ...

  • 生石膏的临床应用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夏老在儿科临证时常以石膏为主药,治疗时行温疫.痰热壅肺.胃热炽盛所引起的诸多病证,每获良效,现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 1.时行温疫 谷某 ...

  • 经方应用之厚朴麻黄汤医案

    202101/0619:42杏林达人分享评论0导读"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浮",既指脉象,也是对病位病机的概括.脉浮一般主表证,而病邪在上,其脉亦浮, ...

  •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小儿中药散剂面药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小儿中药散剂面药

  • 小儿哮喘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偏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

  • 哮喘靶向药tezepelumab显著减少病情加重,于FDA提交上市申请

    安进(Amgen)近日宣布,其合作伙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抗体药物tezepelumab治疗严重哮喘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tezepelu ...

  •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哮喘秘方

    行之医话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发作期方(马莲湘方) [组成] 炒紫苏子.浙贝母.连钱草各9g,炒葶苈子.前胡.杏仁.橘红.瓜蒌皮各6g,竹沥半夏5g,炒莱菔子3g. [功效主治 ...

  • 【8种动物类中药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1...

    【8种动物类中药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160;1...

  •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之论小儿哮喘的诊治

    一.临证思考的四条根本线路 对于生生之源,即元气之府,病了之后最常见的四种病机情况和相应的方药: (1)先天乾坤两卦化合出的后天坎卦,对应四逆汤,就是"火生土.土伏火"的火土关系, ...

  • 【食疗药膳】小儿哮喘寒性发作,咳嗽气喘,有痰,不渴,舌头淡红,试试苏子粳米粥!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 许华主任中医师 文/儿科 欧阳学认主治医师 哮喘是一种反复出现咳嗽.气喘的慢性疾病,小儿很容易因为受凉.喉咙发炎.遇到过敏物质而出现哮喘的急性发 ...

  • 【名医屡试屡效方:小儿哮喘方5首】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发作期方(马莲湘方) [组成] 炒紫苏子.浙贝母.连钱草各9g,炒葶苈子.前胡.杏仁.橘红.瓜蒌皮各6g,竹沥半夏5g,炒莱菔子3g. [功效主治] 小儿哮喘发作期. [方解] 本 ...

  • 涌泉穴外敷中药治疗小儿哮喘.pdf

    说明书涌泉穴外敷中药治疗小儿哮喘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小儿哮喘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哮喘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很多,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致发病.本病多为多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约20%病人有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