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篇丨农学类:稼穑之艰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在2018年,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36466元(年薪)垫底,换算下来大约是月薪3038元。就我们对农学类的所见所闻来看,该工资相当真实。
农学类专业的就业不乐观。
原因之一在于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保障,是一个追求安全胜于追求利润的行业——即使亏本补贴,也要保证基本供应,即使有利可图,也要防止囤积居奇。再加上我国的三农产业总体上并未形成规模经济,除了中粮、新希望、北大荒等少数上市企业,农业的市场不大,参与者更多还是各地的中小企业和农厂农民。从生产活动各行业的增加值来看,农林牧渔作为第一产业,整个产业的增加值不过堪堪与金融业打平,而金融业只是整个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一种。
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从结构上,农学类就业的收入水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在2018年,农、林、牧、渔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36466元(年薪)垫底,换算下来大约是月薪3038元。该成绩与第二名保持相当差距——第二名是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年薪是48260元。就我们对农学类的所见所闻来看,该工资相当真实。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为统计的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这个数据不能用农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来解释,而农业就业包括了大量的农村部门。只能说,城镇农业类就业的收入确实不高,而在农村从事农业,收入只会更低。更悲催的是,如果进入国企,收入还可能再低一点——2018年按行业分国有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中,农、林、牧、渔业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是35037元每年,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还低了一千多元。另一个证据是,国内排名最高的两所农学院校,在披露了本校的各专业就业率后,都没有再进一步明确披露各农学专业的就业起薪。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也与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关。前面说过,对于农学的大部分专业而言,都受到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一经济学诅咒。
所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指的是当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对商品的需求的变动情况。大部分农业产品,尤其是粮食作物的需求基本是稳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消费者贫穷还是富有,不管粮价上升还是下降,对粮食的需求基本保持不变——每个人要吃的粮食与价格和收入无关。
因此,对于大部分农业产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很低,也就是说,即使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民众对其的需求也不会随之大幅上升。而这些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然而,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仍保持不变,农产品的销量并不会随之上升,因此,技术进步、农产品价格下降反而成为对于农业的诅咒,让广大农民和其他农业工作者的收入只能随着确定无疑的趋势而不断降低。因此,国家往往将农业作为重点补助对象,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业置于首位。
此外,如前所述,专业和工作并不是一一对口,农学类的专业不在于“农”,而在于“学”,课堂里学到的更多是如何指导农业的科学生产。像所有专业一样,农业类的就业确实也存在着“面试造航母,进门拧螺丝”的情况,在学校里学习时幻想着如何造出新的杂交水稻,毕业后用手掰苞米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被社会教育——这并不奇怪,毕竟现在银行招柜员已经开始考量子力学了。这就是教学工作双轨制——学校里教学的内容,和工作中实际从事的内容,就像是两条轨道,并行而不完全相通。
然而,既然学习和工作是双轨制,在双轨尚未交汇的地方,为什么要贸然换轨呢?要知道理论必然是可以指导实践的,实践也必然呼吁理论的指导,如果指导不了,那只能说明理论没到家。如果农学生本科所学只是降智式的考试前赶鸭子上架式的背诵,又凭什么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堪大用?
农学是一个211及以上名校极多、获取优质师资极易,深造比例极高、考研上限极低的学科,甚至是所有学科之冠——这都是国家对农业和农学生的特殊照顾。因此,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农学的重点在于“学”而不在于“农”,既然性价比最高的途径是深造,那么,我们推荐选择了农学的同学们,一路深造到博士。这是农学特有的上升渠道所在。
本科就业上,农学类的不同专业情况各异,在前文专业篇中俱已详述。农林牧渔作为整个第一产业,其中存在结构的差异,就业情况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的糟糕。兹举几例就业情况较好(或就业情况不太好,但属于主流农学类学科)的农学专业如下。
除了通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上市企业(包括国企和外企)的具体职能部门外,农学专业的去向包括农厂、育种公司、农业公司、化肥公司,工作岗位以销售为主,也包括具体的对应工作。一般上述就业去向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都令人不满,这也是对农业专业进行劝退和差评的来源。
园艺学在就业情况上也与农学类专业的普遍特征高度一致。由于存在本科学习较浅、理论与现实脱节、并不真正从事耕种(种田比不过农民、种花比不过花匠)等普遍原因,对口就业很少,撇开公务员、创业者以及跳出专业的转行者,如果仍从事农业工作,最多的去向是农学类学生都可以从事的“三卖”:卖种子、卖农药、卖化肥。具体到园艺专业,对口的就业去向还可以是去园林公司育苗卖树,如果深造到了硕士毕业,则能够去观光园、采摘园、温室大棚做技术员。
相比于其他农学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设施农业也是资本在早些年密集涌入的专业。这是由于设施农业培养的蔬菜作物,不是作为饱腹的粮食,而是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对于蔬菜水果更高级的健康、环保、反季节的需要。
茶学则是农学类专业中名副其实的贵族专业。一斤鲜茶的收购价格大概在5-10元左右,而鲜茶制成干茶的比例大约在5:1,也就是说,一斤干茶的可变成本大约在25-50元,但经过炒制,则售价至少在五百元以上。如果是手工炒制而非机器量产,则在千元起步,如果制茶者是名家大师,则是数千元往上不封顶。究其原因,在于茶摆脱了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须品的特征,而具有了价值符号、情感交流功能的消费品、甚至奢侈品属性,其专业前景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
植物保护相对来说已经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佼佼者,至少没有像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样有口皆碑的清一色负面评价。对口就业去向最主要是农药、农资企业(外企最优,国内企业次之),此外的小部分去向还包括植物保护的技术管理与推广——主要是国家的事业、公务编制的专职部门,做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主要是科研院所、植物保护器材的产销商。
要点总结:
1. 农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工资在各行业中排名垫底;
2. 对于农学生,我们推荐的最好去向是一路深造,或选择本科毕业即可就业的实用性专业,否则应尽量避免选择农学类专业;
3. 农学类专业的就业并非铁板一块,就业前景因专业而异,其中设施农业、茶学等就业情况较好。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将对农学的专业、院校和就业进行总结。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