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蒋 寅
在被铜齿铁牙地传奇化、娱乐化及《四库全书》的普及化、夸张化之后,纪昀(1724-1805)就像当代学者中的钱钟书一样,已成为清代学人中的神话人物。如今来谈他的诗学,也仿佛是一件朝泰山而捡片石似的愚拙行为。但纪昀在清代诗文评研究中的重要性,仍日益显著地凸现出来,近二十年间研究成果络绎不绝[1],学位论文也不乏对其诗学的专门探讨[2]。应该说,除了编纂《四库全书》,诗学仍不能不说是纪昀生平学术最重要的成就所在,放在乾隆这个清代诗学史的特殊时代中看,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对试帖诗的开创性研究乃至整个诗学平正折衷的学术立场与精准独到的批评手眼,都对乾隆中叶以后的诗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相比纪昀的诗歌理论来,他的诗歌批评被研究得较少,而关于其批评特点与其批评理念的关系,更尚未被触及。本文拟在乾隆时代特殊的诗学背景下对纪昀的诗歌批评做一些更专门的探讨。
东坡才笔横绝一代,而元遗山《绝句》乃云:“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又曰:“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言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纪晓岚宗伯壬戌典会试,以此条发策。揭晓前一夕,得余师朱咏斋士彦侍郎卷,曰:“南宋末年,江湖一派,万口同声,故遗山追寻源本,作惩羹吹虀之论。又南北分疆,未免心存畛域。其《中州集》末题云:'若从华实论诗品,未免吴侬得锦袍。’又曰:'北人不拾西江唾,未要曾郎借齿牙。’词意晓然,未可执为定论。”宗伯谓其洞见症结,补入榜中。[23]
屈宋以前,无以文章名世者。枚、马以后,词赋始多;《典论》以后,论文始盛。至唐、宋而门户分、异同竞矣。齐、梁、陈、隋,韩愈以为“众等作蝉噪”;杜甫则云“颇学阴、何苦用心”。李白触忤权幸,杜甫忧国忠君,而朱子谓李、杜祗是酒人。韩愈《平淮西碑》,李商隐推之甚力,而姚铉撰《唐文粹》,乃黜韩而仍录段文昌作。元稹多绮罗脂粉之词,固矣;白居易诗如“十首《秦吟》近正声”者正自不乏,杜牧乃一例诋之。苏黄乃宋代巨擘,而魏泰《东轩笔录》诋黄为“当其拾玑羽,往往失鹏鲸”。元好问《论诗绝句》亦曰:“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凡此作者、论者皆非浅学,其抵牾必有故焉。多士潜心文艺久矣,其持平以对。[24]
同一书也,而晋法与唐法分;同一画也,而南宋与北宋分,其源一而流别也。流别既分,则一派中自有一派之诣极,不相摄亦不相胜也。惟诗亦然,两汉之诗缘事抒情而已,至魏而宴游之篇作,至晋、宋而游览之什盛,故刘彦和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也,然其时门户未分,但一时自为一风气,一人自出一机轴耳。钟嵘《诗品》阴分三等,各溯根源,是为诗派之滥觞。张为创立《主客图》,乃明分畦畛。司空图分为二十四品,乃辨别蹊径,判若鸿沟。[34]
文廷式《芳荪室谈录》讥纪评苏诗,未脱学究气,卓识确论,不随风会为转移。余谓纪评《瀛奎律髓》,亦只知从字句间寻其起伏照应之迹。晚唐之旨如是,南宋之旨亦如是,纪晓岚、何义门、冯定远、吴修龄亦如是。方虚谷创为诗眼之说,有以启之也。北宋并不如是炼字炼句,自然有眼,标一眼字,不伤于巧,便流于细。[74]
注释
向上滑动阅览
[1] 有关纪昀的研究论著非常多,涉及文学方面较为重要的有周积明《纪昀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张维屏《纪昀与乾嘉学术》,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8年版;张健《清代诗学研究》第十二章第四节“纪昀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2-604页;杨子彦《纪昀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论文则有赖芳伶《浅谈纪昀的诗文观》,《中外文学》4卷10期,1976年3月;张晖《论纪昀文学批评的成就和不足》,《吉林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魏明安《纪昀前期的诗和诗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关道雄《纪昀的宋诗优劣说——兼及他的论诗主张》,《文学遗产增刊》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91年版;黄琼谊《浅论纪昀的文学观——以四库提要与简明目录为中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20卷2期,1991年12月版。
[2] 杨桂芬《纪昀诗学理论研究》,台湾中山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邓艳林《论纪昀的诗学观与诗歌批评》,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宫存波《纪昀诗歌批评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3] 纪容舒《杜律详解》八卷有传钞本,乾隆三十七年男纪昀题识。见雷梦水《古书经眼录》,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134页。
[4] 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著录于徐世昌辑《大清畿辅书征》卷十六。当代学者或认为出于纪晓岚手笔,参看隽雪艳《〈玉台新咏考异〉为纪昀所作》,《文史》第二十六辑。
[5]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跋,嘉庆五年刊本。
[6] 纪昀《二樟诗钞序》,孙致中等编校《纪晓岚文集》卷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册第200页。
[7] 李审言《媿生丛录》卷二,《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上册第458-459页。
[8] 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卷七,《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册第543页。今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藏古讲堂坊刊本《唐诗鼓吹笺注》十卷,有清佚名墨笔过录纪昀评点。
[9] 孙德祖《寄龛甲志》卷三:“纪晓岚手笺《玉台新咏》,入宛委山民藏,世无传本,当时拟校刻而未果。”光绪二十年刊本。
[10] 此本为乌丝栏旧抄本,存二卷四册,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纪昀朱墨批校并跋:“玉台新咏旧乏佳刻,此本出吴江吴氏,钞胥潦草,讹不胜乙。暇日偶为点论,□以家藏宋刻互校之,□宋刻之讹更甚,冯钝吟跋谓宋刻乃麻沙本,故不佳,诚笃论也。而冯默庵□校□,执宋本以为据,宜其疏矣。然孝穆所录诸诗,□非隐僻,他集□在,可以互勘□□。因旁证诸书,定为此本,虽疑误之处尚所不免,□较诸□之牴牾,似为清整矣。其注久踳驳,则尚未暇举正也。乾隆壬辰上元前三日,河间纪昀记。”台湾中央图书馆编《标点善本题跋集录》,台北中央图书馆1992年版,下册第668页。
[11] 梁章钜《退庵随笔》,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973页。
[12] 此处对纪昀批评各书的介绍,曾参考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13] 钱泰吉《曝书杂记》卷上,同治七年刊本。
[14] 梁章钜《退庵随笔》,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976页。
[15] 纪昀《李参奉诗钞序》,《纪晓岚文集》卷九,第1册第212页。
[16] 陆元鋐《青芙蓉阁诗话》,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
[17] 纪昀《嘉庆丙辰会试策问五道》,《纪晓岚文集》卷十二,第1册第271页。
[18] 廖宏昌《清代宋诗之争的另一种类型:西昆、江西之争与纪昀的思维》,《文与哲》9(2006),第357-376页。
[19] 纪昀《书八唐人集后》,《纪晓岚文集》卷十一,第1册第251页。
[20]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李光垣跋,嘉庆五年刊本。
[21]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序》,《纪晓岚文集》卷九,第1册第182-184页。
[22] 吉川幸次郎《清雍乾诗说》,《吉川幸次郎遗稿集》第3卷,筑摩书房1995年版,第419页。
[23] 高洪钧编《明清遗书五种》,北京图书馆2006年版,第137页。按:潘氏此说应本自纪昀《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序》,《纪晓岚文集》卷九,第1册第208页。
[24] 《纪晓岚文集》卷十二,第1册第274页。
[25]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26]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7] 纪昀《嘉庆丙辰会试策问五道》,《纪晓岚文集》卷十二,第1册第271页。
[28] 今人对纪昀诗歌批点的研究,有项楚《读〈纪评苏诗〉》,《东坡诗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王友胜《论纪昀的苏诗评点》,《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张蕾《诗教法则的严守与变通—纪昀评点〈玉台新咏〉管窥》,《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廖宏昌、誉高槐《方回与纪昀评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不同视野》,《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徐美秋《论纪昀批解〈玉台新咏〉的文献和诗学价值——以王文焘过录本为考察文本》,《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第1期;邓煜《论纪昀对〈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的“删”与“正”》,《琼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有关研究综述可参看徐美秋《论纪昀的诗歌评点及其研究现状》(《殷都学刊》2012年第3期)一文。
[2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19页。
[30]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五,上册第216页。
[31]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五,下册第1417页。
[32]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下册第1324页。
[33]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五,下册第1413页。
[34] 《纪晓岚文集》卷九,第1册第201页。
[35]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七,上册第278页。
[36]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九,中册第1263页。
[37]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六,中册第571页。
[38]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21页。
[3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4页。
[40]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10页。
[41]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46页。
[42]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二,中册第914页。
[43]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九,中册第1257页。
[4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姚少监诗集》,第1297页。
[45]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下册第1324页。
[46]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第104页。
[47]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第367页。
[48]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六,中册第577页。
[4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61页。
[50]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4-75页。
[51]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5页。
[52]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论及《瀛奎律髓刊误》,认为“他所刊误的,自然也有些地方可补救方回的,但实在远不及方回之精辟独到”(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92页),笔者不敢苟同。
[53]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31页。
[54]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五,下册第1423页。
[55]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中册第655页。
[56]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57页。
[57]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48页。
[58]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上册第37页。
[5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册第96页。
[60] 潘中华、杨年丰《钱载批点翁方纲诗整理》,《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6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66页。
[61]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二,上册第426页。
[62]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册第102页。
[63] 梁章钜《退庵随笔》,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956-1957页。
[64]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册第106页。
[65]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下册第1360页。
[66]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61页。
[67]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六,上册第255页。
[68]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中册第585页。
[6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册第89页。
[70]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上册第65页。
[71]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中册第672页。
[72] 有关纪昀对宋诗的态度,可参看关道雄《纪昀的宋诗优劣说——兼及他的论诗主张》(《文学遗产增刊》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91)一文。
[73] 梁章钜《退庵随笔》,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3册第1978页。
[74] 王礼培《小招隐馆谈艺录》卷二,民国二十六年湖南船山学社排印本。
[75]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中册第981页。
[76]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中册第930-931页。
[77] 许印芳《古夫于亭诗问跋》,《诗法萃编》卷十一,民国三年云南图书馆刊云南丛书初编本。
[78]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4册第2347页。
[79] 李庆甲辑《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中册第1029页。
[80] 《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册第543页。
[81] 文廷式《琴风余谭》,《文廷式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下册第785页。
[82] 钱振锽《快雪轩文集》附,光绪十八年木活字本。
[83] 钱泰吉《曝书杂记》卷上,同治七年刊本。
[84] 曾枣庄《苏诗汇评》卷二十三,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中册第1007页。王友胜《论纪昀的苏诗评点》(《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一文对此有详细的指摘,可参看。
[85] 《纪晓岚文集》卷九,第1册第205页。
此文已修订,原文载于《求是学刊》2015年第6期
编辑/排版: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