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好坏判断实用的技巧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景泰蓝在明代的时候制作大器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情况下还是作为一种室内陈设,但是到康乾盛世,尤其到乾隆时期,景泰蓝就可以做得非常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最 高的景泰蓝高度是239厘米。
明朝景泰皇帝7年的政治生涯中唯 一留下名垂青史的艺术品就是景泰蓝。但是许多“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是由元代或明初的旧器拼配、补配、改款、加款后重新制作而成。到了晚明江南富庶,人们追求美物。此时的景泰蓝梅开二度。景泰蓝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式样有所创新。
目前,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几乎荡然无存。在一些大型古玩商 场和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出现的明清景泰蓝制品,大多都是近年来从海外回流的。另外,从当今市场上所出现的晚清及其以前的景泰蓝器皿的价格看,其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价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潜力也极大。
景泰蓝诞生于元末明初,在明清时期 得到盛行。明清二代的帝王在宫内均设有专门机构,明代是“御用监”,清代为“造办处”,皆设“珐琅作”专门生产供皇 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从明宣德、景泰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庆时期。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宫内廷设“珐琅作”,画珐琅技术此时已经西方传入广州并在当地迅速发展。也对宫廷珐琅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康熙后期画珐琅工艺逐渐成熟,不仅两广总督选派烧珐琅工匠赴内廷效力,更有外国传教士郎世宁等的加入,康熙皇帝甚至还命令部分宫廷画家到珐琅作参与画珐琅。如此制成的画珐琅器细腻洁净,色彩典雅富丽堂皇。作品除白色以外,更盛行以黄 色珐琅为地,具有浓郁的皇 家风格,题材以表现富贵吉祥和写生花鸟为主。画面如工笔重彩一丝不苟,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如这款景泰蓝双耳炉,大清康熙年制,平口,双耳,鼓腹,圈足。炉身蓝底掐丝珐琅饰缠枝西番莲纹。造型典雅雄浑、纹样繁富、色彩清丽庄重,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
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景泰蓝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乾隆朝时期几乎已经确定了皇 家用品纹样"图必吉祥",景泰蓝上经常出现的例如"八吉祥"、"龙凤呈祥"和"暗八仙"等等纹饰,还有直接的文字纹饰,例如"寿"、"喜"等等。清皇 室普遍信奉佛教,所以在景泰蓝器物上,还会有很多的佛教纹饰,比如万字纹或者梵文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