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术家谈传统武术的对打训练

一 传统对打训练是历代武术家技击精华的结晶

武术起源于搏击,在搏击中丰富发展。只有与人相搏,才能懂劲,舍此别无捷径!但是一上来就瞎打也不行,你一不会招,二不懂劲,身法步法都没有,所学武术套路根本用不上,不但很难长进,而且容易受伤。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对练套路,教给你怎样进手,怎样破招,这都是古人搏击经验的结晶。

许多拳种都有对练。太极有太极散手对练,形意有安身炮散手炮披五行等对练,少林罗汉十八手、八步连环都可以对打。万籁声1926年写的《武术汇宗》有岳家拆手,就是六合拳对练。各家对练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内容最丰富的对打训练例如董海川所创,尹福所传的八卦掌六十四路对练,包含了涉及抓拿跌各个领域打好几百个招法的用法和解法,简直是武术招法大字典。即使你不会练,涉猎一下也会收获多多。

二 传统对打训练是练习传统武术技击手法的较好途径之一

各门派练手方法很多,有的打木人桩,有的打吊袋。有的反对这样练,主张对人不对物。毕竟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有的发明了推手,但搏击时来没人温柔地跟你搭手,于是散手对练必不可少。它不是粘在一起的推手,而是脱手击打,它不再是一个人练套路,那只是在自己心中的想象模拟。也不是打死物。而是模拟二人对抗,是武术劲路和招法实际运用练习,而且并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一开始古人就把几百年总结出来的招法使用要点告诉了你,有些招法你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尽管对练套路也只是对实战的一种模拟,但它就像学开汽车的人练“倒杆”一样,虽然不是上路,但仍不失为练习实战的一种好方法。

对打训练能很好地纠正套路架子的错误和不足。单人练套路时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架子才算是正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些被奉为“正宗”的架子其实是错误的。对打训练天然具备纠错能力。在对打时,攻击方总是想打进去,防守方本能地想守住,花架子在这里没有市场。一旦被打着,他自己就会找原因加以改进。师父告诉的小窍门记得特别清。单人练架子时给他讲技术要点总是一头雾水,等他跟别人对打时一点就通。应该练套路的同时就练对打,打套路架子不太规范并不影响练对打,在对打过程中架子自然会越来越正确。反过来,练了好多年架子,自以为很标准了,一对打,还是无所措手足,白白浪费好多时间。对打训练的微妙之处并不在大型,而在接劲化打的方寸之间。对力的感触并作出符合技击原则的本能反应决不可能在脱离对打的单人套路训练中获得,我不止一次遇到过六十来岁的人,练套路几十年,一接触对手竟站立不稳,经过一段对打训练方感叹几十年习武之不得法。我们那一带有个谚语:“好拳脚打不过破戏子”。道理很简单,“好拳脚”练的是单人套路,“破戏子”不管台上台下都是对练,所以他的手有准儿。

有人认为对练会练成“假手”,这是一种误解。民国年间老武术家向恺然说过:“对打非戏较也。习技不可不习对打”。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手就是从假手炼出来的。食肉动物正是从儿时的撕咬嬉戏中,练就了捕猎时的致命一击。部队的军事演习,也是假手。中国武术的许多招法是致命的,武友之间练习,只能出假手。比如二龙戏珠,难道真要把朋友的眼珠子抠出来不成?如果你真能练到在快速搏击中,把两个指头伸到对方眼前一厘米嘎然停住的程度,再伸一厘米戳瞎他双眼当不在话下。小狗在跟人嬉戏时很容易把人咬伤,而成年狗却能在高速嬉戏中把你的手含在嘴里而毫发无损。可见只有高手才能出假手,刚练武的人想出假手都出不了,他的手根本就没准。

三 遵循实战技击原则,有条件地保留拳种特色

中国武术派别林立,架势、拳理各异甚至相反。但是,搏击自有它的客观规律,不管你是何门何派,不管你传自何人,如何“正宗”,违反了搏击的规律就要挨打。比如守中用中原则、手脚相随原则、走捷径原则、气力相合原则、攻守合一原则、灵活多变原则等等,你如果固守门派特色,出手时架肘露腋画大圈,那就会遭受无情打击。迈步时提脚跟垂脚尖走弧线瞎震脚,那只能是贻误战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那个“特色”在实践中不好使就不要保留它。当然,有时对练也是用来表演的,表演时可以保留流派特色多一些,训练时要讲究实在的。我在博客里发的太极对练步法很像形意,有些招法的使用在各种拳里都通用。比如“云手”,在形意里就是“鼍形”,你把太极对练里云手用法那段录像剪下来放到形意散手炮对练鼍形破钻拳那儿一样能用。不管吹笛拉弦还是弹钢琴,内容都是“多来米发梭”,骨子里是一样的。我们追求的是实战效果,不追求舒展大方。

四 求熟与求变

1、进行对练训练首先要求熟。开始时要慢一点。认真理解招法和劲路,特别是一些细小手法,奥妙往往在这些细小手法上,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基本技法掌握之后,再求快。往往需要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反复多次地琢磨。但刚练对打的人,往往只图快,结果打得稀里糊涂,摸不到其中三味,长进很慢。

打对练时要把劲咬得深一些。要敢于把对方放进来,感受到压力,才能体会到化劲的奥妙。要制敌中节,贴身近战。要给自己出难题,体会怎样在很被动的情况下变主动。刚开始练散手的人,总怕打着自己,总想拒敌于国门之外,手伸得老远。这样练不出深功夫。

2、在招熟的基础上求变。天天打,打了几百遍迟早会找到劲,你在长进,对手也在长进,招就越练越精。熟能生巧,巧则生变。一些更巧妙的东西会不由自主地蹦出来。要跟不同的人对打,谁跟谁的劲路都不一样,有的刚,有的柔,有人高大,有人瘦小,要学会应付不同情况,即使同一个招法,也自然会生出不同的变化。我在对练教材里例举了一些变化打法,这远远不够。每个人总会有一些创造,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打法。也应该认真总结保留。

五 向实战过渡

对练打熟了会越打越快,越吃越深,攻的人尽量想攻进去,防的人不但要防得住还要反击,打来打去成了条件反射,对方打错了,不知从哪里突然来了一拳,自然能防守得住,这就越来越接近实战了。但是,对练套路毕竟是编排好了的固定架势,在对练时你事先知道对方出什么招,从那个方向进攻,而实战时一切都是突然发生的。所以,对练仍然是“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为了能使对练顺利进行下去,每个招法都不用死,一下子把对手打倒了对练就无法进行下去。而防守的一方有时也必须用一些不痛不痒的消极防守方法,不然对方下一招就没法打。再说,实战时也不可能成本大套地使用招法,数手之内就要见成效。所以,还要“拆拳”。把对练套路拆成单招,把招用深,这一招下去就要把对手打倒。而且要做到这一招不但中门能进,里门外门都能进,顺步拗步都能用,左手右手都能使。陪练不论怎么出手,我随手就有。这样的拆拳招法不要太多,“多则惑,少则得”,“一招鲜,吃遍天”。

为了安全,拆拳时最好穿上护具,选择松软地面。

当然,为了开阔眼界,还可以走出去切磋,要待人以礼,注重武德。老子曰:“强梁者不得其死”。

(0)

相关推荐